乳癌患者陳巧慧的5位姊妹都相繼罹癌,2人病逝,自己也歷經3次大手術,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她形容自己是懸崖邊的一朵花,能夠挺立下去,是希望影響孩子,「遇到挫折不要被打倒」。
48歲陳巧慧8年前因阿姨、堂姊相繼罹患乳癌,擔心有家族性遺傳,也到醫院檢查,醫生初步認為沒有異樣。但她以親人相繼罹患乳癌,擔心會家族性遺傳,醫師決定做切片檢查。「切片會痛嗎?」痛一下而已,醫師要她別怕。
但切片時,陳巧慧卻感受到難以忍受的刺痛,就像針在她身上打洞,是一般人的數倍痛,醫師先後打了3次麻醉,才完成切片,而且血流如注,按壓數十分鐘才止血。陳巧慧說,步出診療室她有不祥的預感,而看到來醫院檢查的患者都有人相伴,自己卻孤零零,除了惶恐無助,走進電梯時已是淚人兒,到了車內後整個崩潰,放聲大哭。
2010年7月間醫師告訴她罹患乳癌,「醫生一邊說,我是一邊哭,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所措,也難以接受殘忍的事實。」雖然是罹患第一期乳癌,但因乳癌和女性荷爾蒙異常也有關,自己還年輕,反而較年長者罹患乳癌還危險與憂心。
醫生分析後要她決定是全部切除,還是部份切除乳房,陳巧慧說,以她的例子可選擇局部邱除,但她決定全部切除,並以自己腹部脂肪做乳房重建。
「腹部的傷口會有多大?」就像剖腹生產一樣,醫生要她別怕。陳巧慧說,切除乳房與乳房重建手術一起做,手術花了10多個小時,醒來時身體幾乎都包著紗布,腹部傷口從左腰到右腰,較他3次剖腹生產的傷口大很多,痛到要彎腰走路。
之後進行化療,因自己體質較特殊,回到家後吐到不行,且因食道破裂而吐血,陳巧慧說,她以為化療後拉肚子不停或發燒不停才要急診,因此都忍耐,直到第7天回診,她已沒聲音,才知若有這樣狀況,要趕快掛急診。後來每次化療都要住院多天,第4次化療,她的白血球指數降到零,雖救回一命,但更痛苦的折磨才開始。
她說,化療後藥物造成她髖骨軟骨退化症,無法曲膝,每次爬樓梯都是一邊爬一邊哭。由於體質特別,洗澡時蓮蓬頭淋下來的水,就像千萬支針頭刺在她身上,當用手滑過自己的手臂,則好像是用木板打在手臂,痛到要大叫。聽到拖鞋摩擦地板的聲音,就好像是爆炸聲響,耳朵痛,頭也痛到不行;也無法忍受沐浴乳味道與煙味,聽覺與嗅覺都受影響。
歷經難以忍受的後遺症,一度要放棄化療。「媽媽! 妳記得生病前曾帶我們去看電影嗎?您要像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永不放棄的精神。」陳巧慧說,她最危險、最衰弱、最無助時,雙胞胎兒子在病床的一句話,激起了「我想活下去」的意志,決定完成後續治療。
就在化療期間,陳巧慧的另位堂姊也罹患癌症,但這位堂姊起先不敢面對,用偏方治療。因此,她做完化療後便去堵人,要堂姊到醫院檢查及治療,當時堂姊還很生氣,但經多次勸說,才到醫院檢查並接受治療,兩人也相互加油打氣。
陳巧慧說,堂姊完成治療後,明顯改善,卻不幸發生車禍,因罹患蜂窩性組織炎,使身體狀況受到影響,從病發到離開僅8天。陳巧慧說,她與這位堂姊感情最好,送走後有半年走不出來,經常在夜裡暗自哭泣。
陳巧慧的妹妹和表姊也陸續檢查出乳癌,正接受治療,「我都走過了,不希望家人再受苦,遭到潛在恐懼,一定會以自己的經驗,陪伴妹妹戰勝病魔。」
化療後3年,子宮、卵巢也出現腫瘤,醫生擔心是癌細胞擴散,不敢為她開刀,後來確定是良性,動刀切除。陳巧慧說,完成化療後就加入志工行列,分別到奇美醫院癌症資源中心、崑山國小、德光高中當志工,人生正多采多姿,當獲知癌細胞沒擴散,第一個想法是「我又賺到當志工的機會」。
歷經病魔苦痛和親友多人罹患乳癌的傷痛,她利用在醫院當志工機會,把自己抗癌的經驗分享癌友,也用關懷、鼓勵,協助癌友走出病痛。陳巧慧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女癌友在患病中與丈夫離婚,丈夫一直沒有來醫院探視。當這位女癌友住進安寧中心並且危急時,丈夫出現,「你終於來了」女癌友淚眼中和前夫擁抱,緊握雙手。她引導女癌友的前夫做「送愛、送謝、道歉、送別」四道人生,兩天後女癌友安詳地走了。
陳巧慧說,許多癌友在歷經病痛後失去自信,把化妝品丟掉,她則是每天都要讓自己漂亮,特別是到醫院當志工那天,一定要讓自己亮起來,「我要讓癌友知道,自己也可這麼漂亮。」
陳巧慧表示,當志工讓自己的生命力轉強,而罹癌後到現在能漂亮地出現在大家眼前,則歸功於學習敦煌能量舞,為大地祈福、送愛,讓自己懂得釋放自己。最近並隨著公益舞團「飛天舞禪·禪舞集」的成立,參與公益演出,活出自信。
「我當志工,學舞蹈,希望將正能量帶給大家,送愛和光,引領躲在陰暗角落的病友,朋友,探出頭來,重新看見世界的美好;進而走出來,迎向愛的光芒、滋潤心靈,再將愛傳下去,成就美善世界。」
桃園肚皮舞師罹乳癌 做自己跳回健康
【聯合報╱記者賴佑維/中壢報導】
|
2014.12.22 04:08 am
|
|
|
| 肚皮舞老師沈宜璇(圖中)3年前得知罹患乳癌,但她仍持續教舞,目前已經找回健康人生。 記者賴佑維/攝影 |
肚皮舞老師沈宜璇3年前罹患乳癌,當時醫師告知恐怕僅剩3年壽命。但沈宜璇仍照常跳舞、教舞,保持原來的生活模式,日前她赴醫檢查時,發現癌細胞竟然消失,她鼓勵其他癌友,一定要保持樂觀,才會有健康的人生。
昨天沈宜璇參加中壢舉辦的「關懷乳癌為愛而舞」活動,並表演開場舞蹈。她說,希望透過自身例子,鼓舞其他不論有無罹癌的民眾,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
沈宜璇說,產後發現乳房有硬塊,原以為是哺乳的原因不以為意,不料硬塊越來越大,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罹患乳癌,而且已經轉移到他處。沈宜璇說,後來局部切除癌細胞,醫師卻告知,她可能剩3年壽命。
聽聞惡訊,沈宜璇一度震驚,但仍決定保持原來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跳舞、教舞,甚至遠赴埃及交流肚皮舞,她說,與其哀聲嘆氣,不如健康做自己,反而得到更多快樂。
此外,沈宜璇切除腋下淋巴後,反而與其他癌友不同,手臂並無水腫,她推測可能是肚皮舞中有許多手臂舉起的動作,幫助伸展,希望以自身鼓舞其他癌友,也能正向面對自我。
|
忘記癌細胞創造好細胞 她打敗末期魔咒
2013/04/01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 圖/沈蘭庭提供 |
|
71年次、有雙水汪汪大眼的沈蘭庭,生活跟一般年輕人一樣,偶爾熬夜,但少吃燒烤、不抽菸也不喝酒。四年前,偶爾感覺到肚子悶痛,頻率逐漸增加,醫師初次診斷為吃壞東西,告訴她還年輕,別緊張,開了止痛藥。
二期化療後 竟然轉為末期
情況並未好轉,沈蘭庭皮膚越來越白,還以為自己保養得好,最後連下眼瞼都變白,上下樓梯會喘。檢查後發現,血紅素數值只有4點多(正常是12),血液檢查有一半以上的紅字,白血球超高,鐵值很低,身體發炎指數很高,癌症指數也很高。
醫院安排腸鏡檢查發現是大腸癌第二期,沒有轉移。開完刀後,醫師說癌細胞「清」得很乾淨,接下來要做半年預防性化療。儘管化療很不舒服,但仍「超級乖的吃藥」,中間回診時還問醫師是否應再檢查,醫師看沈蘭庭活蹦亂跳,也未有不舒服,便沒有安排。不幸的是,療程結束後,原本興高采烈看報告,沒想到卻宣告癌症末期,腹膜附近有10公分左右的腫瘤,且已經擴散到肝臟、淋巴。
3個月魔咒 她一天天突破
轉診到北醫,主治醫師戴承正告訴她,病情真的很不樂觀。化療存活機率最多10%到20%,若加上標靶為20%到30%。沈蘭庭說,當時也沒想太多,就做化療加標靶,也很感謝醫師細心的照顧。事後才知道,醫師評估她僅剩3個月壽命。
人生已經走到盡頭,沈蘭庭決定調整生活和心情,不再把所有事情攬在身上,決定跳脫「抗癌」的觀念,因癌細胞在身體中,如同自己打自己,重要是如何讓生活變更健康。她說,如果那時的健康近乎0分,只要每天進步0.5分就很開心。
遠離加工物 上山下海放鬆
如何創造健康?沈蘭庭說,飲食都是天然蔬果,不碰加工食品和微波食品,食物當季最好。並且晚上11時就寢,睡足8小時。
原本不運動的沈蘭庭,開始天天爬山,到處旅行,轉換心情,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天南地北聊天,就是不談病情。每天早上看聖經,隨時隨地禱告,希望上帝「帶領我的每一天」。當心中有負面聲音出現時,總是會聽到安慰的話,或是隔幾天讀聖經,就會讀到相關的話安慰自己。
腫瘤大幅縮小 兩年不再用藥
生活徹底改變後,腫瘤縮小至1公分,手術切除迄今三年多,檢查結果顯示疾病已受控制,已經兩年多完全沒有用藥。
沈蘭庭說,現在每天都會做一小時的運動,到河濱公園或是山中走走,接觸大自然。食物方面,還是多吃蔬果,但偶爾還是會吃一點點的零食,喝一小口可樂,不給自己太大壓力。
醫師曾說剩3年… 他跟血癌共處19年
2012/09/24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年」,十八年前,醫師曾對當時才卅四歲的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如是說。他昨天參加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活動,以自身經驗鼓勵病友及家屬,就算健康曾被宣判「死刑」,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
許銘能醫學系畢業後,先在貢寮鄉衛生所從醫,再到衛生署擔任保健處科長,沒想到竟在此時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即俗稱的血癌。許銘能表示,一下子從醫師變成病患,再理性的人,也難以承受這樣的人生劇變。
健康成人血液裡的白血球數目,平均每微升有四千至一萬顆,當年許銘能的白血球數八萬。他說:「一度以為自己活不過四十歲,還抱著多活一年,就多賺一年的消極想法。」
當時沒有標靶藥物,許銘能靠著哥哥骨髓移植,成功打敗醫師預言。他鼓勵病患,就算只有一種治療方法,都能成功戰勝病魔,更何況現在已有標靶藥物可對抗血癌。
癌症已跟隨他十九年。許銘能說,公務繁忙,平時沒特別養生方法,就是按時服藥,現在「早已把疾病當做生命的一部分。」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二○○九年白血病新增人數約一千八百多人,其中一成二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如果不治療有可能轉為急性。但是現今白血病已不像日劇、韓劇詮釋得那樣可怕。
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姚明說,以前只有半數患者可存活超過五年,現在配合藥物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說,從前聽到血癌是搖頭歎息,現在血癌不再是不可克服的疾病。
|
【聯合報╱靜子(台中市)】
|
2013.05.07 02:27 pm
|
|
|
Amy來電告訴我,她被宣告又得一個癌,但不是轉移。她自我調侃,命運之神為何總是找上她!我已不知用什麼話來安慰她,接著一片沉默,我們彼此都說不出話。
記得第一個癌找上她時,她化療結束後,包著漂亮頭巾來看我們,要大家放心。過後長出新髮,她告訴朋友,她的髮質變得更烏黑柔軟;愛漂亮的她覺得這是老天補償她的禮物。
Amy是我在職場的第一個客戶,她的先生是個醫生,他們把第一個新家放手交給我這個新手設計,至今我們一直是無所不談的忘年好友。
Amy在十年之後又發現了第二個癌,她哭著告訴我,我倆在電話裡泣不成聲,我已不記得最後是怎麼掛掉電話的。第二個癌是末期,連主治醫師都要她放棄開刀,只做化療,但她不放棄,尋遍各大醫院,找到有勇氣幫她開刀的醫生,積極展開第二次的抗癌歷程。第三個癌是在幾年後的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屬於初期的。醫生說,第三個癌是初期,沒有危急性,但她當下決定,說服醫生幫她開刀拿掉,先解決簡單的,才能專心治療難的。
Amy說,人家都說穿「三宅一生」很漂亮,而她是「三癌一身」。抗癌過程中,她在部落格裡幫很多癌友加油打氣,她進出醫院的次數已數不清,但「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這句話陪她撐過十幾年來辛苦的抗癌之路。
|
前媒體人陳正毅抗癌 心路勉學子
|
|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
|
2013.10.26 04:25 am
|
|
|
| 新聞界退休的陳正毅(左),昨天到南華高中與學生分享抗癌歷程,並在新書寫下勉勵學子的話。 記者廖珮妤/攝影 |
在媒體圈工作近40年的陳正毅,昨天於北市南華高中舉辦新書發表會「用生命書寫」,以自身抗癌、腦部開刀復健的故事,勉勵年輕人對生命奮鬥不懈,永不放棄希望。他說到激動處,一度眼眶泛紅,「我不是不怕死,是對人生有不同想法」。
陳正毅曾任中央日報記者、編輯部主管、總經理,也曾擔任電視台發言人。2007年正當事業高峰之際,他遭酒駕騎士撞傷,腦部開刀,因身體平衡感不佳,需長期復健,黯然退休。
3年前陳正毅診斷出大腸癌四期,癌細胞轉移肺部、脊椎,多次開刀、化療,他都撐下來。今年5月,醫生告訴他「活不過3個月」,但他靠驚人意志力對抗病魔,還將自己抗癌故事、記者生涯寫成一本書「用生命書寫」。
南華高中副董事長李麗裕是陳正毅高中同學,知道陳正毅故事後,非常感動,自掏腰包買了5000本書送全校學生,及兩人在嘉義的母校,並邀請陳正毅分享心路歷程。
李麗裕說,陳正毅身體雖不好,但時常保持樂觀心態,到處做志工,宣揚熱愛生命理念。他希望同學,能向陳看齊,愛護身體,也學習永不放棄的鬥士精神。
陳正毅表示,他也曾感到絕望、怨恨不公平,如今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有更豐富的意義,走過病痛,他能鼓勵其他病友及健康的後輩。他相信上帝留著他的生命,是要像「資源回收」一樣,好好利用,為更多人帶來希望。
|
|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
2013.12.24 04:09 am
|
|
|
| 旅外多年的罹癌音樂博士紀孟君(右)樂觀抗癌,決定在阮綜合醫院舉辦台灣首場音樂會,老公馬可斯(左)也要同台演出。 記者蔡容喬/攝影 |
旅居海外20多年的音樂博士紀孟君,40歲那年發現罹患乳癌第三期,在義大利治療一年後,癌細胞仍轉移腦部,上月底她回台到阮綜合醫院接受腦部放射線治療;樂觀抗癌的她號召音樂同好,今天在醫院禮堂舉辦耶誕音樂會,瑞士籍丈夫馬克斯也將同台演奏小提琴,完成她在台灣舉辦首場演奏會的心願。
紀孟君主修中提琴,16歲遠赴海外求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四年前她和愛情長跑七年的男友步上紅毯,婚後定居義大利,生下一名可愛女兒;紀孟君說,她產後餵母乳兩年多,常覺得右乳側邊疼痛,一直以為是脹奶,後來在友人建議下接受檢查,才發現罹患乳癌,緊急動刀切除並展開化療。
「一切都來得太突然!」幸福美滿生活一夕變色,紀孟君術後又發生義乳感染,兩度進出開刀房,拖了兩個月才展開化療、標靶等療程,後來還接受鈷60照射,掉髮、嘔吐等副作用讓她吃盡苦頭,「老公、女兒和遠在台灣的父母,是支持我撐下去的最大動力」。鍾愛的古典音樂,更在治療期間隨侍在側,陪紀孟君熬過身體上的苦痛。
紀孟君說,在阮綜合接受腦部螺旋斷層放射治療後,手麻及暈眩狀況已改善,在主治醫師黃冠誠鼓勵下,她決定在醫院辦音樂會,一償個人在台灣首度演奏的心願。
|
婦人賴於廷13年前罹患乳癌,還因此離婚,但她抗癌成功,不僅活出自我,昨天還擔任衛生局抗癌大使,鼓勵民眾及早檢查。
台中市長胡志強昨天到北區賴興里參加衛生局舉辦的癌症篩檢宣導,一到場就擁抱賴於廷;賴致詞時,胡志強主動上台陪伴。
胡志強稱讚,賴於廷用勇氣度過難關,「我們不要被任何意外或疾病打倒」,呼籲婦女朋友再忙也不要忘了檢查。
賴於廷13年前體重莫名地2個月內瘦了13公斤,她自我檢查乳房時摸到一處硬塊,經診斷是乳癌,連右胸淋巴也受感染,當時她雖震驚,但毫不等待就手術。
她回憶,治療過程很艱辛,前夫離開她後,幸好娘家伸出援手照顧她10歲大的女兒,連治療引起的嘔吐,她都避開小孩,不希望女兒擔心。
賴於廷昨天心情開朗,以自身經驗說,罹癌前,生活重心都擺在家人身上,但是她「決定要做更好的自己」因此堅強面對治療,也學習運動和養生,反而得到成長機會。要勸所有女性,要愛護自己,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會比自我檢測來得準確。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
2014.06.04 04:19 am
|
|
|
| 圖,蕭雅娟攝 |
屏東市民生家商廣告設計科一年級朱弈庭,2歲時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地中海貧血、過動症,在住院期間愛上畫畫,畫出希望,未來他想回到故鄉東港開工作室,教病童畫畫。
朱弈庭2歲就展開抗癌人生,在醫院打針治療3年控制病情,治療過程,喜歡隨手畫畫,在鐵路局擔任火車司機的父親朱慶林說,相同病症的孩子有9成都不在了,孩子喜歡畫圖就鼓勵他。
求學過程,因罹患癌症被同學認為是怪人,國中時期還遭受同學霸凌,他表示,幸好遇上恩師,老師對他說,「不要擔心,畫畫是件快樂的事」,他有目標,想把畫畫學好,成為抗癌小畫家,走出低潮。
他隨身攜帶畫冊,走到哪畫到哪,也將戲劇終極一班的人物風格套用在班上同學身上,畫出同學特徵;偏愛動漫的他嘗試角色扮演,瘦小身型的他扮成動畫航海王中的魯夫。
|
他膀胱癌末…化療康復保住膀胱
【聯合報╱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
2014.09.12 03:27 am
|
|
|
| 鄭漢濱抗癌成功,女兒開心親吻爸爸。 記者呂思逸/攝影 |
新北市立聯醫昨為膀胱癌末期康復患者鄭漢濱舉辦慶生會,52歲鄭漢濱以雷射刀手術、全身化療等成功殺死癌細胞,並保留膀胱。
鄭漢濱說,他過去忽視頻尿等症狀,導致不斷發炎而成癌症,他以自身經歷提醒,若身體有特殊的不適感,超過3天就該就醫。
新北聯醫泌尿科醫師許富順表示,去年鄭漢濱因血尿就醫,診斷發現確認為膀胱癌末期,腫瘤已深入膀胱肌肉層,估計壽命僅剩5年。但院方以雷射刀、化療搭配治療下,鄭漢濱經過多次膀胱切片檢查和電腦斷層檢查,確定全身已無癌細胞,抗癌成功。
鄭漢濱哽咽說,身為退役軍人的他,還是馬拉松好手,身體一向健康,只是偶爾有頻尿、解尿疼痛症狀。他不以為意,吃止痛藥、抗生素壓制,直到被診斷出膀胱癌末期,簡直青天霹靂。
他說,曾因無法忍受化療痛苦,一度想放棄,但想到家人,才堅持下來。化療期間,許富順每天帶著微笑來巡房,他認為,許的微笑代表自信,讓他有信心。
鄭漢濱康復後積極投身公益,陸續捐贈新北聯醫近一萬斤白米、6萬元現金及高達10萬元的自動電擊器等,讓更多病患和弱勢族群可以獲得幫助。
|
【聯合報╱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
2014.11.09 03:27 am
|
|
|
| 53歲的林信基(右)和妻子在彰化市擺攤賣地瓜,結交許多朋友。 記者林敬家/攝影 |
53歲的林信基原本經營輪胎維修廠,現在和妻子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前擺攤賣地瓜,從大老闆變成路邊攤商,林信基剛開始常戴著帽子賣地瓜,就怕被人認出來,但現在他成為在地的「地瓜伯」,小小的攤販成為他和朋友聚集聊天的地方。
林信基的地瓜攤位在醫院對面,許多醫生護士喜歡買來當早餐和下午茶,他和妻子楊淑如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6點,相伴坐在路邊招呼客人。
林信基14年前被宣判肺腺癌,僅剩不到半年生命,原本怨天且喪志,但妻子的樂觀正向感染了他。原本經營輪胎維修廠的兩人離開工作崗位,妻子陪他進出醫院專心治療,經過3年化療開刀,切除4分之3的肺,病情漸漸好轉,雖一度回到維修廠工作,但身處粉塵瀰漫環境,加上工作粗重,身體難以負荷,只好再次離開維修工作。
楊淑如不捨丈夫沒工作後整天待在家,邀他到住家附近擺攤賣地瓜。林信基剛開始難以適應,常戴著帽子並將帽沿壓低,就怕被人認出來,看到熟識的朋友經過,便藉故離開,將攤位丟給妻子。
「淑如的樂觀和適應力感染了我」,林信基表示,現在小攤販旁常圍著附近里民,成為大家聚集聊天的地方,賣地瓜也邊交朋友,生活相當踏實。
|
醫路上有你/感謝嚴謹的您有顆菩薩的心
乘坐記憶的時光機,將時間退回到民國100年9月初,那時我正好剛過完滿31歲的生日,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疼愛我的家人、照顧我的男友,人生再幸福美滿也不過如此了;但卻怎麼也想不到,一場無情的噩耗,打斷了我所計畫好的未來,我被診斷出罹患低位直腸腺癌,因腫瘤位置離肛門口只有3.5公分的距離,在以生命為重的考量下,我必須切除肛門做永久性的腸造口(人工肛門)。
猶記當時我在一星期內連續至台北市數家醫院的大腸直腸外科就診,當醫生們觸診發現腫瘤是如此無情地侵蝕我的身體時,他們感慨、驚訝,甚至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才31歲,生活作息及飲食均正常,無任何不良嗜好與習慣,亦沒有家族病史,根本沒想到癌症會找上我。
第一次感覺到希望的光芒
民國100年9月7日星期三下午,在親友介紹與家人的催促及陪同下,我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來到了北投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林華卿醫師的診間,記得當日林主任的門診時段還是開放給內痔結紮手術的約診,但林主任卻沒有拒絕我的掛號,讓我進去就診,第一眼見到林醫師時,他也與其他醫師一樣詢問了我一些基本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是否有家族病史等的相關問題後,緊接著幫我觸診。
觸診後我開口詢問他說:「其他醫生都說我的腫瘤是惡性的機率大約為80%,那醫生您認為呢!」他就跟我說應該八九不離十是惡性的;我又再問,那如果是惡性的話,大概是第幾期,他跟我說,以他觸診時發現腫瘤已經穿過肌肉層了,至少已經第二期了,接著我詢問他,我還這麼年輕難道一定要做腸造口(人工肛門)嗎?他語重心長地表示,就是因為妳還很年輕,為了妳往後的生活品質與防止腫瘤再度復發的機率,我一定要幫妳把腫瘤切除乾淨,就在初次向他問診的幾十分鐘內,在他那充滿堅定的口吻與認真的神情中,我感覺到充滿了希望的光芒,我覺得林華卿主任有一種外科醫師的權威感與決斷力。
我發現到他是如此迫切的希望我能快速治療,於是他問我說:「妳要住院治療,還是妳要在回家想一下」。我在短短數秒間說:「好,請醫師您幫我安排住院治療」。在我點頭答應住院治療時,他當場就幫我聯繫了傷造口護理師,請傷造口護理師協助我造口衛教諮詢與照護,讓我對腸造口(人工肛門)有了初步的認識與心理建設,這又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林華卿主任是如此地積極與充滿了熱誠,讓我更加放心把性命交付予他。
長達200多個住院的日子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回想當時到現在4年已過去,在這4年的光陰中,我歷經2次重大手術(第一次切除腫瘤合併做了永久性腸造口,第二次急迫性的腸沾黏手術)、30次的放射線治療、服用長達2年半的口服化療藥,也因為腸子功能不好常引發腸阻塞而住院數十次,每次幾乎都住十多天,算算4年來我在振興醫院住了長達2百多個日子,歷經數個春、夏、秋、冬,回診更不下數百次。
在我住院的這些時間,不管天氣是多麼地寒冷、國定假日的放假、甚至是颱風天,林華卿主任依舊一大早親自赴病房巡視,常常是每日清晨六-七點間,天微亮時,他就出現在病房內,詢問我的狀況,會叮嚀我要下床多走路,促進腸蠕動,能吃東西時要我細嚼慢嚥,有其他地方不舒服時,他也會立刻安排會診與檢查;當我平時回診時,不管診間外的等候區是多麼地擁擠,他依舊會仔細詢問我最近的狀況,每2星期就幫我安排抽血,檢查我因為治療而不穩定的白血球指數,當我白血球指數太低時,會替我施打白血球增生劑,當我白血球太高時他也會知道最近我可能有感染或腸子又不舒服的狀況,他會叮囑我要好好照顧自己,每3個月也會替我安排做血液腫瘤指數的檢查,每半年做一次電腦斷層掃瞄或超音波檢查及每年做一次全大腸鏡鏡檢。
這些年來林華卿醫師對我付出的照顧與關懷像投影片般一幕幕閃過我眼前,往事歷歷在目,這些點滴恩典我都銘記於心中;我對他的感恩,真的豈止是謝謝兩個字就能簡單所表達的。
我真的非常感激他在4年前那場我與生命搏鬥的手術中,以他那妙手回春之醫術,幫我把體內的腫瘤清除乾淨,細心地替我取了52顆淋巴結確定癌細胞沒有轉移,幫我把我的永久性腸造口縫合的漂漂亮亮,讓我有一個漂亮的腸造口。我想大聲告訴他,謝謝您,照顧我經歷生死交關的人生旅程,鼓勵我勇敢接受治療,關懷我讓我在遇到生命中的挫折時,還能夠放心地接受完整個癌症治療療程。
喪失了生育能力
而當我一度因為放射線治療,失去生育的能力,我極力想保留卵子而暫緩治療時,他是如此急迫地告訴我說:「妳唯有照顧好現在的自己,才有可能去追求更美好的將來,千萬別耽誤妳的黃金治療期間,一定要好好堅持完整個放射治療過程」。當我初期在適應腸造口時,有點心灰意冷時,他也鼓勵我,要我積極配合傷造口護理師教導我的方法,自己學習替換造口袋。
當我因為手術後導致泌尿功能有些微受損,必須仰賴尿袋或單導尿管排尿時,臨時找不到泌尿科醫師替我用單導管導尿管時,我衝進林華卿醫師的診間,尋求診間護理師的協助,然而當時診間護理師也不知如何處置,正好林主任進到診間,二話不說,就說我來幫她,並且要我可以慢慢學習膀胱訓練,儘早讓排尿功能恢復正常。
嚴重腸沾黏
而當我因為腸沾黏嚴重,必須要接受第二次手術時,我因為早就安排好了的日本旅行,想延後手術日期,他是如此焦急生氣地告訴我說:「妳是玩重要,還是命重要,妳要玩不要命了呀!」當然,我只能諄照醫囑,住院治療,林主任也替我手術治療,把沾粘住的腸子分離開來。原本以為,就此,我的腸子應該就不會再有什麼問題了。
但或許是因為先天腸道蠕動功能就比較差,再加上,後來為了治療癌症的放射線與化學治療而造成腸子功能尚未修復完全,這幾年來一直不停地發生腸阻塞的情形,可是他並沒有因為我只是老問題而輕忽任何一次檢查與治療,每一次我住院時他依舊小心謹慎處理我身體的狀況,依然視病如親。
醫師是我人生中的貴人
我是如此放心地把生命託付在他手中,因為林華卿醫師在我心目中是無人能取代的好醫生,或許對他來說我只是他所治療過成千上百位病人中的其中一位,但他對我來說是我人生中的貴人是良師,是犧牲自己假日也要照顧好病人的好醫生,是即使是病人再多,再怎麼繁忙,也一定不會拒絕任何一位病患求助的醫生。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在部分病人眼中,因為他不苟言笑,甚至惜話如金,不是一般人口中的那種親切和藹的醫生,但是只要病人有醫療上的問題他都會非常仔細地解釋,如果病人有要動手術時,他一定也會在病人有親友或家屬陪同的狀況下,於約定好的時間內,做完整的術前解釋與病情治療規劃。
雖然他在醫療處置上的態度非常嚴謹,但是有著充滿醫治好病患的熱誠,在他嚴肅的外表下,卻有顆慈悲地菩薩心腸,我感覺到,他是一位即便已經從醫三十多年,卻仍然沒忘記作為一名醫師的初衷,以及對醫療的那份執著與熱誠,永遠堅持他身為醫師的職責,從不輕忽任何一位病人的狀況,替病人的身體把關,守護病人們的性命,而我又何其有幸,能夠在茫茫醫海中,遇見這樣一位設身處地替病人著想的良醫。
生在台灣何其幸運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生活在台灣,我們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醫療環境與資源,醫師與護理人員們,他(她)們每天辛勞工作,替病人服務,但卻往往還是被很多家屬與病人辱罵、傷害,外科醫師與婦產科醫師甚至要承擔高風險的醫療糾紛,即便如此,卻仍舊有非常多的醫護人員,他(她)們願意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替病人醫治,照護病人的健康,守護病人的生命,他們沒有颱風假、沒有周休二日、沒有見紅就放,更要隨時on call,過年過節時他(她)們往往也犧牲與家人共度假期的日子,只為了換來病人的安全與健康,只希望自己照護的病人能夠康復回家,真的誠摯地替(她)們獻上無限的鼓勵與感謝,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愛與感恩,社會因為有這些醫療人員的付出,我們才能平安健康。
我從小就身體孱弱,體弱多病,在長大過程中一路跌跌撞撞,卻承蒙不少好醫師與護理人員的照護,長大以後身體也沒變好,仍舊時常感冒發燒,所幸都遇到仁心良術的醫師,卻怎麼也沒想到,在我31歲時,罹患了癌症,承蒙老天爺不棄,讓我與振興醫院結緣,能夠遇到林華卿主任,由他擔任我的主治醫師;讓他替我醫治。
因為醫護人員 世界更有愛
而我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一路走來蒙受許多醫護人員的照護與關懷,也謝謝這些曾經治療與照護過我的醫護人員,謝謝你們是如此的辛勞付出,只為換來我們的健康,也感謝主辦單位,讓我能透過文章分享,鼓勵這些辛苦的醫護人員,把感恩傳遞出去,讓世界更有愛,讓大家知道,有一群默默守護我們生命健康的工作人員,在他(她)們辛勞工作的背後,可能有許多沒說出口的感謝,我們可以藉由此篇文章,分享我們的感恩,也希望你(妳)們,守護我們健康之虞,也別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願你(妳)們都順遂、平安。更感激你(妳)們,因為你(妳)們讓世界更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