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道奧義(4)----良知良能
2010/05/01 00:55:08瀏覽818|回應0|推薦9

御林軍護駕主帥岳武穆王 降 

歲次辛酉年二月廿八日 民國七十年四月二日 

律詩︰ 

更深人靜夜風涼。護駕步雲到聖堂。 

上界千尋飄瑞氣。中州萬里燦文光。 

娘親垂愛揮鸞筆。兒子輸誠起篆香。 

方便之門今大啟。三曹普度道康莊。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降臨,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 降 

懿示︰ 

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 

又示︰ 

娘自下凡著作「天道奧義」以來,甚多有善覺之兒女輸誠樂助 

印贈,其所呈疏叩求事項,均由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主席關卿轉 

奏在案,娘自當酌情一一批准其所求,以酬其善。可繼續著書。 

第四章 良知良能 

無極老母曰︰ 

天道為最高之源頭,「良知良能」乃道之產生。道動而生乾坤 

,亦即純陽純陰。良知屬乾性,良能屬坤性。良知屬靜,良能屬 

動。所以欲修天道者,應先修良知良能。 

良知---靜如止水,光可照物,但受「氣」之影響,如風吹水動,

漸至於混溷境界。良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但良知非 

槁木死灰,在靜中亦有動,雖動又似不動。故曰「無為」即靜 

中之動,「無不為」即動中之靜也。 

良能----良能之動多端,當其未受外感時,其動為正軌之動,良知

也隨之興起。良能之微動,其燭照不遠,其動力亦小。鉅動者為 

良能之大發揮,修天道至此境者,必是不世之睿哲,便是一代英 

豪,可以動天地,動鬼神也。 

良知屬「」,良能屬「」,修天道知能至發展者,即知能 

的功用,知能的性能不同,故其發展也異也。良知之表現於外為靈明,亦曰明覺,故無所不照,此所以辨別善惡,故良知為相,良能為用,其範圍極廣,為善去惡都屬於良能,每當遇到疑難或遇到艱苦,心內似有一物在蠕動,即良能也,用之於親則是孝,用之於國則是忠,用之於友則是信,其所用無不能也。人之 

所以立於天地間者,在此良能之用也。 

良知之本體為「」,良能之本體為「」,後天所謂知行之知, 

只是知識之論,為感官所得之「知」,良知之「知」可稱曰「識」,此謂根竅 

內通,不緣物境,其所以根竅內通者,蓋通於良知,打破五官,歸於玄同, 

在乎良知也。 

動之本體曰「」,良能似動能,其力最大,此種動能充塞宇宙間 

,為宇宙一切活動之主力,如九大行星繞太陽而轉,固然有賴於 

離心力與向心力,但何以要有離心力?又何以要有向心力?個中 

當然有一主力,此力即良能,浩然正氣即良能之發揮。 

良知良能,以良能為優先,良知為後,一定先有良能之發動,而後 

良知才可顯現。良知之所以顯現,原是由於良能的鼓動,宇宙萬 

有的生長俱是良能也。良知良能並重,僅知良知而不知良能 

,則如車之兩輪失去一輪,終不克大行也。良知是辨別善惡,良 

能是為善去惡。辨別善惡在「明」,為善去惡在「格」,故知能 

的功夫在「明與格」,有良能而後才能致,致之中亦含有良能,良能 

較之良知更為重要。 

良能是無所不在的,無所不有的。一切動植、礦物俱含有能量, 

無良能便不能成為物,物之所之所以成為物,在有良能也。良知 

是偶然遇一問題而起的一種明覺,明覺原屬一時性的,譬如見父 

母而知孝,孝為良知,但孝的實踐便是良能,無良能便不能孝, 

知能在本體上原是不分的,唯有的人,偶而良知現,知孝敬父母 

,但終未孝敬父母,即良能之不足,終是不孝。 

性者良知也,命者良能也,「天命之謂性」,是命重於性,亦即「 

能」重於「知」也。一念之善即見性,一善之行即見命,「性命 

」即「良知良能」也。良知良能同出於天道,其本體萬殊歸為 

一本,其知識則一本散為萬殊,其終歸一也。良知良能俱不可見 

,為一種潛在的,良知良能為道之表相,道不可見,但其表相於 

外為良知良能。 

修天道者應喚起良能,修良知由少私欲入手,蓋無私欲,則良知 

自現也。良能固然也戒私欲,但良能不是僅由少私寡欲入手,良 

能者為原有的,說來就來。良知是靜的,良能是動的,人之能冒 

險犯難,見危授命者,固然有賴於良知之明辨,而實為良能之 

鼓勵以成之。 

今日不可不致良知,更不可不起良能,良能者為宇宙不滅之生命 

體,人能喚起良能,則一往無阻,何患天道修不成乎? 

然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 

膚,行弗亂其所為,動心忍性,而後增益其所不能。」此乃上天 

激勵其啟發良知良能也。良能之起,即意志之表現,故修天道者 

不可不立志,志立則良能起矣。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CAMARA&aid=399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