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客運)司機的健康、一例一休、運費調整、與乘客安全,其實是四位一體的連動關係。
從表面數據來看:大台北地區公車司機的月薪約6.5萬元、國道客運司機8萬元、遊覽車司機在旅遊旺季甚至可達10萬元……,就一個工作技能難度中庸的工作來說,薪資報酬看來很不錯。
但從工作內容來看,這是個每日工時達16小時的工作;實務上公車與國道客運司機是做7休1,遊覽車司機是全年無休。
實質可領薪酬也是一個問題:車禍糾紛事故,實務上是由司機自理或部分自理;遊覽車司機除了承擔淡季、旺季的收入風險,相當部分的遊覽車司機還要負擔購車貸款的壓力。
所以,基本上這是一個朝5晚11、精神緊繃、睡眠缺乏、不可能運動、不喝水、憋尿、生病昏沉也是要來上班、也不容易照顧家庭的工作。事實也說明這是一份流動率高、需求大於供給的工作。
也可以說:你我每天搭乘公車、客運,或是遊覽車能安全回家,其實是運氣很好神明保佑的一件事……
但如果單從乘客安全與一例一休的人道角度來強制規範大客車司機的每日工時,公車業者的司機排班原本就是2班制,看來可行。但每日1班+月休8日的公車司機薪資僅可達3萬元,就這個以青中年從業人員為主的行業來說,則是一個不可能(接受)的任務(工作)。
就目前看來:大客車司機每日工時往12小時邁進、符合一例一休精神的做6休1、運費結構性調漲10%~15%,讓基礎指標性的大台北公車司機月薪仍有5萬元的下部支撐,或許是一個社會多贏的調整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