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種在地裡,走在路上──蔡珠兒的書寫故事 (台北/陳映霞)
2012/08/28 18:55:24瀏覽501|回應0|推薦3
 夏天的一個周末夜,蔡珠兒在新作《種地書》出版半年後,在台北一處略顯隱密的Café & Bar辦了一場低調的party,我雖然只待了三個小時就提前離去,但據稱陸續前往的朋友還真是絡繹不絕;最是難得的,不論是誰,來到這兒,沒有人帶著虛情應酬,久未見面的老友互遞關心與問候,初次相見的朋友也因為珠兒自然的就覺得親近許多。我站在燈光昏暗處看著在朋友間穿梭的那個修長的身影,回首我們相交的廿多年歲月,想到她在文字世界裡的翻滾沉浮,以慢火煲粥般一字一字瀝刻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我想,她的成就不僅在字裡行間,也在她最真實的生活裡。

 蔡珠兒做過多年的報社記者,但她的文字從不受新聞截稿的時間壓力扭曲變形,她就有那種魅力,讓編輯願意空著版位等她的稿再落版。離開報社結婚,她也從不在傳統家庭壓力束縛中掙扎,她就有那種才華,以主婦之姿在廚房、庭院、書房間搞出無盡的創意,成就一個又一個的書寫高峯。

這十年裡,蔡珠兒三度接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之邀寫「三少四壯」專欄,前兩次專欄分別在2003年和2005年結輯出版《雲吞城市》、《紅燜廚娘》兩本書,尤其是《紅燜廚娘》這本書,完全確立了蔡珠兒在文學寫作中飲食生活領域的獨特風格,有愈來愈多的報導或邀約都把她定位在「美食作家」,這也許是對她在飲食生活上獨特的領略和寫作的一種肯定,但又何嘗不是一種侷限?在我們數次書信  往還和見面時,珠兒都表達了這種焦慮──我喜歡植物、喜歡做菜、喜歡飲食,我寫了我喜歡的事物,但不表示我只會寫做菜呀。

 寫作對蔡珠兒來說從來就是非常艱辛的「工作」,別人能日寫千字,她卻常數日不能成一句,有時好不容易寫成一段,猶豫再三,竟全數刪除回到原點重寫。她寫完稿子常馬上寄給我,我總是看得驚喜連連,讚歎不已,連夜寫著回信直抒心情與看法,但沒有用,你若告訴她一句好,她總能找出十句不好加以反駁。我跟她說,文章寫成了,經過發表,它就在每一個閱讀者的心裡開始活出自己的生命;珠兒卻說,她不能隨著別人的誇讚自欺,別人可以寬容的說她寫得夠好了,但她自己清楚還不夠好。我再提醒她,寫作從來就沒有圓滿之境,我們只能在寫作的路上不斷進步、追求那可以更好的境界;但她反問,為什麼她在每一次的書寫中都陷入一樣的沮喪低鬰,重複著那反覆折磨身心的痛苦?我明知她像身陷地獄般自苦,卻不能替她或幫她,畢竟寫作(或是創作)是絕對孤寂的事,寫作者一定要有「都是一個人面對世界」的覺悟,作品完成了,更要有交出去的豁達,我能做到的最多也不過是站在一旁不斷的告訴她,絕不可以放棄,因為她認為「逢寫必苦」的情形,其實就像環著山路登山,一路攀爬,好不容易走了一環,好像又回到原先的起點,但事實上登山者所在的位置已經和原先起步時的高度不一樣,所能見到的風景和格局也已有所不同了;創作不就是這樣的嗎,一步步的墊高,永無止境。

 第三次寫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專欄,距離2004年已有六年之久,雖說之間陸續有些應約而寫或長或短的作品發表,但珠兒仍以「和文字創作保持著一種距離」來克服「廚娘」帶來的焦慮感,直到2010年接寫專欄,才讓對她一直期盼著的讀者明白,原來狀似停筆的她並沒有閒著,她的心一直在寫、在試。

 她搬了家,在院子裡闢地實種;她多次與先生結伴外出旅行,身心看似放鬆,其實是像海棉泡進水裡那樣大口的吸收著這個世界。於是,當她重新回到書桌前,交出的作品大幅的超越了「廚娘」時期。我對她的新作曾以「有機」形容,我在給她的信上寫道:「由是觀之,妳這次的專欄風格,應是『素顏以對』吧?但這種『素顏』,又不是那種洗把臉就出場見人的『素』,而是一種發自內在的容光與外在的經心整妝後的『素雅』,如果妳的內在沒有這樣深沉的變動過,其中精髓怕是難以自然流露的。」對我的評述,蔡珠兒難得的有了「正面的」回應,她說:「妳形容的『有機』,說得真好,非常準確。『有機』除了可以說是天然樸素的味道,也是指一種耕種的方法,永續經營,不戕害破壞生態。如果把寫作看成耕種,這正是我渴望做到的寫作態度,…我一路寫一路告誡自己,這一次,寧可冒著寫壞的危險,也要找回失落已久的初心,唯有如此,才有永續長久,綿綿不盡的樂趣。」

 也許是「長期失聲終於好了,嗓子有了新聲音,好高興」,她寫自己的耕種生活、旅行心事,甚至是家居生活裡的大小事、身歷生死關頭的豁達,用她的話說「我是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樣見人吧」,以至文字恬淡而真摰、素樸有餘韻,可以說一個新的蔡珠兒已經誕生了。

 從前談到要出新書,蔡珠兒往往表現得比寫作時更加煩躁不安,總是說隔了一段時間再看舊作,頓覺千瘡百孔無一是處,因此要出書之際,她總要試著改來刪去,最後還是徒勞的放手。但這次專欄寫畢,出版公司找她談出書,她雖對交出的作品依然舞刀動剪,但在與主編許悔之和美術設計楊雅棠一起為書籍的編排定調和重整中,蔡珠兒第一次那麼高興的和我分享「書編得很好看,辛苦是值得的」,她能說出這樣的話,我可以想見這本《種地書》將有多麼令人驚豔的面目。

 沒有等到她寄給我新書,我就跑到書店買了一本她的簽名書。一看到封面,讓我立刻感覺到「這就對了」。

 《種地書》和蔡珠兒之前的所有作品相比有兩個很大的不同之處。

 一是文字的反璞歸真,她在寫作時盡可能的「不加料」,靜靜的述說著,像對自己的心說著,很多聲音慢慢盪開又盪回來,餘韻無盡。她以文字直陳己心,悠緩而無畏,最終她不必再依靠文字找一個位置活下去,而是文字與她相濡以沬,她可以在任何一個位置上,自在的書寫著她想寫與能寫的。

 二是有關蔡珠兒個人的突顯。散文寫作不似小說,作者可以躲在文字背後,操弄一個想像的王國,散文作者不免要「寫自己」,然而寫自己一向就是難事,散文裡沒有一點自己,就會少了點生命力,有太多,又讓人覺得礙眼;這種距離感的掌握,正是散文境界高低的關鍵。蔡珠兒一直少寫自己,她可以對植物追本溯源,描繪身世曲折動人,但說到自己,她卻謹慎而自限;直到《種地書》,我們才看到不再隱身在文字迷霧裡的蔡珠兒。

 我認為不論是文字的質樸大器,或是坦然的直陳己心,蔡珠兒在《種地書》裡流露出一種下筆時隨興與歡快的自在與自信,如果不是遍嘗人生滋味、歷練人間情味,只怕很難成就這樣的書寫成就。

 有人還是以「美食作家」稱呼她,也有人以「都市農婦」定位她,不論是哪一個封號,如今蔡珠兒都能自在的面對,因為她已經從這些外在的界定中突圍,以她真誠而堅實的生活煲起文字粥,那滋味是如此的豐美綿長而齒頰留香。讀《種地書》,看她如何把自己也種進了土裡,芽生苗長,逐漸成蔭,又如何的一步一步的走在生命的狹路上,卻能看見無數的好風景;在書頁的翻讀間,我真的體會到這樣的好滋味。

書海覓蹤
●書名:種地書
作者:蔡珠兒
出版者:有鹿文化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3月初版
參考書目
●書名:雲吞城市
作者:蔡珠兒
出版者: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初版
●書名:紅燜廚娘
作者:蔡珠兒
出版者: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初版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link&aid=677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