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1 12:25:03瀏覽429|回應0|推薦1 | |
《巨流河》是今年八十五歲的齊邦媛教授在自認「幾乎已經太遲的時候」,驚覺到「不能不說出故事就離開」,而寫下她的生存時代與生命的追憶。 「巨流河」就是位在東北的遼河。齊教授生於遼河流經的遼寧省鐵嶺縣,由於先天不足,自小體弱多病,稍長,在中國近代最大的戰亂──對日抗戰以及國共內戰中,她隨著學校避戰顛沛行過半個中國。這段期間,她曾留學德國的父親齊世英與當時的社會精英合辦《時與潮》雜誌,影響她一生不懈怠的追求知識,而就讀武漢大學時受教於朱光潛,更令她終生浸潤在文學中而不悔。 一九四七年,齊邦媛拿著「毛筆寫在宣紙上」的助教臨時聘書,隻身到台大外文系報到,就此展開她在台灣讀書、教書、寫文章的六十多年生涯。她不但參與教科書改革,作育無數英才,而且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又譯介台灣作家的文學作品到歐美,並倡議國立文學館的成立。回首在台灣的大半生歲月,她謙稱是「我在文學教育中,留下了心靈的後裔」,但對她的讀者來說,她牽引他們親近文學,帶領他們在真美與至善的感動中滌淨靈魂,在字裡行間一一成為她的後裔。 八十歲,齊邦媛定下心來,決定寫下自己的一生以及那個並未遠去的大時代,從她生身故鄉的巨流河,一路奔流,最後流進台灣南端鵝鑾鼻燈塔下的那灣啞口海,讓一切歸於永恆的平靜。 齊邦媛以素樸平實的文字書寫一生,但卻難掩那波瀾壯闊的生命光芒。在本土意識成為台灣社會唯一主流的現代,八年抗戰中千萬人流離失所的苦難,漸漸成了模糊而泛黃的一頁傳說,國共內戰的血流成河生死兩茫,也成為政客鬥爭的幾句閒言;齊邦媛說,「我在那場戰爭中長大成人,心靈上刻滿彈痕」,那樣的刻骨銘心,又怎能容青史盡成灰呢?於是,我們在這本《巨流河》的逐字逐句閱讀中,所有曾被刻意遺忘甚至湮滅的記憶一一甦醒,讓我們聽見那滾滾的河水奔流向海,也讓我們看見生命在河海交融中得到的安頓。 《巨流河》是齊邦媛的一生與時代交會迸發留下的光芒,不論是對己身親歷的時代與故人的回首,或是直筆悼亡的情深義重,她以最簡樸的文字,蘊藏著無比巨大的力量,帶給讀者緜長無盡的感動。 我自己是在台灣生長的「外省人」,中年後曾陪父母返回大陸老家探視,站在麥田地裡,我的心卻想念著少女時光站在宜蘭那片綠油油稻田中的田埂上,望向潺潺流向太平洋的蘭陽溪;那樣平靜又美好的成長歲月,看似平凡,但如今細想,蘭陽溪水中,又何嘗沒有遠自巨流河一路奔流而來的涓滴,在流經我心時,也滋養了我的生命。 有關《巨流河》的書籍資料 書名:巨流河 作者:齊邦媛 出版者: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年7月7日初版初印 書頁:共604頁 分類:傳記文學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