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1 12:34:06瀏覽599|回應3|推薦10 | |
我始終堅定地相信,世上各種商品,存在的最大目的是服務人類的種種需要——既如此,該是物役於人,而非人役於物。然而過去的許多次經驗告訴我,顯然像我一樣如此相信者,是可憐的少數。 這觀念第一次受到衝擊,是在大學時期。班上許多男同學聚在一起時喜歡談車。反正這些人將來都要當醫生,都預期自己會是有車階級,也沒什麼奇怪。但不管聽到多少遍他們的「車話」,因為興趣缺缺,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一次一群同學在實驗室裡等結果,幾個男生閒閒無事又開始談車。我手頭正忙,所以也照常沒太在意,只是忽然發現有個英文字不斷夾雜在他們的中文對話中,短時間內重覆出現了好幾次。咦,一個我不認識的英文單字吔!本著旺盛的求知慾,我停下手上的工作,誠心誠意地向他們請教:「什麼是turbo?」 對話突地中止,一陣短暫、還似乎有點兒尷尬的沈默後,其中一位男同學帶著非常誇張地哭笑不得的表情對我說:「即興,如果我現在開始問妳一些古典音樂裡的最基本常識1,妳會怎樣?」「我會好好地回答你,很高興你居然開始對古典音樂有興趣了。」又是一陣短暫、還似乎有點兒尷尬的沈默後,幾個男生聳聳肩,又繼續剛才的話題,就好像這段對話沒發生過一樣。 好吧,你可以推說像「渦輪增壓引擎」這種對他們來說是基本常識的東東,對我這個汽車白痴來說卻是太高深的學問,很難幾句話解釋到讓我聽懂。就像一個英文字母都沒學全的人,怎能期待她欣賞莎士比亞的原文巨作?不過我其實滿質疑這種說法——好歹我也和他們一起修過微積分物理化學,又不是半點兒科學概念都沒有。 不過沒關係。事實上,這個故事並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而是為我下面要說的故事作個背景鋪墊罷了。(你圓睜雙眼、無辜地望著我:什麼?說了這半天,只不過是背景鋪墊?——是啊,我風格一向如此,倒吃甘蔗漸至佳境,你習慣就好。再說了,本文就是證明:若功力夠高,就連背景鋪墊也可以說得引人入勝,不是嗎?)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常規上課路線之一是從宿舍後方的醫學院側門出來,在徐州路上向西走一段,穿過中山南路馬路,再直接從急診處側門進入醫院2。那附近有許多政府機關重要部會,所以徐州路兩側總是停滿各色轎車,其中不乏身價不凡者。有回下課時和位男同學一起走著,看到一輛車顏色挺好看,就一時興起,指著車上的商標問:「那是什麼牌子?」 真是嚇了我一大跳。我的天!只見他激動地臉都漲紅了,不敢置信地,像看著什麼外星怪物一様地盯著我瞧,彷彿我問他的不是一輛車的商標,而是人體總共有多少塊骨頭一樣3:「什麼?妳不知道?!」 我簡直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我應該要知道?」 他且不回答呢,繼續激動地嘟噥念叨了好一陣子。似乎是我讓一個他所熟知一向覺得理所當然的世界驟然崩盤了,他一下子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大的打擊,必得先徹底發作一下那緊接而來歇斯底里的情緒,才能回復正常。 然後呢?發作個一兩分鐘也夠了吧?接下來總該告訴我那到底是什麼車了吧?——沒有!接下來,他到處以發佈號外的姿態去告訴其他同學,我居然不認識那個商標…… 當然,一堆人驚愕狂叫懷疑不信感嘆嘲笑了半天後,我也終於被他們慈悲地告知那到底是什麼寶貝商標了:台灣人稱賓士的 Mercedes-Benz 是也…… 賓士我聽過,知道那是一款豪華車。可是,所以呢?我還是無法瞭解他的邏輯、認同他的反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哪位權威人士規定的:認識它的商標,居然成了當代顯學、人生必修? 在許多類似事件一再以同一模式重覆上演在我往後的人生中後,我這才慢慢地從周遭朋友的誇張反應中瞭解到,原來這種在我心中根本不夠格稱為知識的「知識」,在他們的心中,還真是當代顯學、人生必修。 下接:那不可少的(二):我真的不是有意的 〔注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