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去Sofia(三)Bulgaria
2014/02/11 15:54:34瀏覽2798|回應0|推薦35

蘇菲亞Sofia

事實上蘇菲亞市中心並不大,而主要的觀光點幾乎都集中在聖蘇菲亞紀念柱Monument to Sveta Sofia的週邊,以及紀念柱東北面1.5公里的範圍內,對於趕時間的人一整天就足以大致遊覽主要景點,不過我認為以三天的時間分區遊覽是比較恰當。

走出聖尼古拉教堂順勢在街角左轉Georgi Sava Rakovski街,這條相對清靜許多的街道雖不寬敞但沒有壓迫感,這是由於蘇菲亞市區除了共產黨大樓最高外一般建築物都不超過五層樓,走到路口往右觀望但見不遠處大廣場中央一座美輪美奐的圓頂大教堂。

聖亞歷山大涅瓦斯基大教堂St. Aleksandu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聖亞歷山大涅瓦斯基大教堂是保加利亞大主教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殿堂,教堂面積廣達3170平方米、穹頂為多爿交會式組合圓頂,中央鍍金的主圓頂高達45米,正門是三弧列柱狀開擴的橫三門設計,上承同樣為三弧並列的玫瑰窗,其上再接應三弧式窗櫺爾後直上高達53米鍍金圓頂的鐘樓,整棟建築以不同的連續弧形整合了穹頂、屋簷、望臺、門扉、走廊等所有邊飾,一氣呵成,外觀則以加利亞特有的褐黃色石灰岩Vratza Limestone整潔堆砌,給人無比莊嚴祥和的感覺。

St. Aleksandu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鐘樓上掛有從最重12公噸至最輕10公斤大大小小的12口鐘,其鐘聲遠在十幾公里外都可以清楚的聽到,教堂內有華麗的大理石地板和精美的大理石裝飾品,教堂內的濕壁畫、穹頂畫以及82幅肖像畫都是彙集了當時保加利亞、俄羅斯和捷克...等地一流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馬賽克鑲嵌畫、大理石屏風、皇室座椅以及講道壇...等更是引人注目的藝術品。

        這座世界第一大的東正教大教堂同時也是巴爾幹半島第二大教堂,內堂可容納5000人入內舉行各種宗教活動,觀光客可在入口處購買蠟燭,入內後在燭台上點燃代表內心虔誠的祈禱。

大教堂建於1882年至1924年間,屬於俄羅斯新拜占庭式的風格,當初興建是為了感念18871888年最後一次俄土戰爭中犧牲的俄羅斯士兵(保加利亞因此戰役脫離了鄂圖曼帝國長達500年的統治邁向獨立),教堂則以中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統治者,諾夫哥羅德王子亞歷山大 涅瓦斯基Prince of Novgorod Aleksandur Nevski命名。

St. Aleksandu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西元124245日諾夫哥羅德王子在現今愛沙尼亞Estonia境內廣大結冰的Lake Peipsi「日耳曼人稱為楚德湖Peipussee」上,擊敗了以羅馬天主教為主要信仰的十字軍(日耳曼的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s),這代表了十字軍企圖征服諾夫哥羅德共和國以及俄羅斯地區東正教基督教徒的結束。

 

聖蘇菲亞教堂Church of Sveta Sofia

    位於涅瓦斯基大教堂西北邊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座磚造的教堂「聖蘇菲亞教堂」,這是蘇菲亞市區最古老的教堂,衪的歷史和城市息息息相關,西元二世紀開始此地曾經興建過數座教堂, 禮拜堂以及羅馬人的墓地,直到西元6世紀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時代 Justinian,聖蘇菲亞教堂才奠基於4世紀羅馬式長方形會堂的遺址上

Church of Sveta Sofia  

蘇菲亞市舊名Serdika1114世紀是最輝煌的時期,當時特以教堂之名將城市命名為蘇菲亞,16世紀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在教堂旁加上拜樓改為清真寺,而教堂內原有珍貴的12世紀濕壁畫則遭到破壞,19世紀時教堂建築遭數次地震毀損而被棄置,直到1878年保加利亞解放後20世紀初教堂才逐漸開始修復。今日考古發掘出教堂內早期基督教的馬賽克地板拼畫,也證實這是曾經可以同時容納5000人的大教堂,。

解放者沙皇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Tsar Liberator

  看過聖蘇菲亞教堂後沿著聖亞歷山大涅瓦斯基大教堂廣場南緣直行,廣場周邊有主教宅邸、使館區、國家科學院、國會以及數所藝術大學等,可以說是政經文化區。

由廣場南緣垂直的大道右轉即可看到右手邊一棟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物,這是保加利亞的國家科學院,左手邊白色中規中矩的建築則是保加利亞國會,經過上述兩棟建築物再繼續直行即接上沙皇大道〈Tsar Osvoboditelk〉上半圓形的國會廣場National Assembly Square,廣場中央的紀念碑上立著一尊青銅鑄造的沙皇騎馬像,這個紀念碑是在1901423日奠基,紀念碑是由義大利雕塑大師Arnaldo Zocchi和其他12個國家的設計師聯合設計建造,於190393日揭幕。

Monument to the Tsar Liberator

  除了紀念碑頂端的沙皇騎馬像外,下方基座的四周搭配了整幅栩栩如生的青銅人物造型,正中間是希臘神話中執劍展翅的勝利女神,身旁是徒步的俄羅斯和保加利亞將軍,兩旁則是俄羅斯軍宮躍馬挺進的英姿,後方則跟隨著保加利亞的軍民,這座新古典風格的精彩傑作是為了紀念1877年至1888年俄、土戰爭勝利解放保加利亞的沙皇。

蘇菲亞大學Sofia University

        由沙皇大道往東行100米和Vasil Levski大道交會處,往左看是壯麗的蘇菲亞大學主建築,蘇菲亞大學是保加利亞最古老的大學,創立於西元1889101日;也就是脫離鄂圖曼帝國統治獲得解放的同一年,成立之初只有4位正職教師和3位兼職講師49名學生。

  眼前的主大樓和校內的建築物大都是1924年至1934年的10年間,由Evlogi GeorgievHristo Georgiev兩兄弟集資興建的,因而在主大樓入口大廳即擺放著兩兄弟的雕像以茲感念,時至今日蘇菲亞大學已有16個系所超過一萬名的學生。

Sofia University

沙皇大道右邊廣大綠地公園中央高聳的紀念碑,是蘇聯時期留存至今的紅軍紀念碑。

紅軍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Soviet Army

        主碑上方正中央是高舉槍械的紅軍戰士,戰士左邊著工人裝的代表廣大的保加利亞勞動階層,左邊是一個手中抱著嬰兒的保加利亞婦人,紀念碑建於1954年;揭幕當時是為了紀念1878年俄、土戰爭紅軍的勝利,保加利亞也因此役脫離鄂圖曼帝國統治走向獨立,紀念碑高34米人物雕塑比例都較一般人大上許多,自蘇聯解體後這座紀念碑是東歐地區僅存的紅軍紀念碑,可見保加利亞人民對紅軍的感念至深。

 

Monument to the Soviet Army

        此外在紀念碑的東、西兩側置放了兩塊巨大的石刻立體浮雕,分別紀錄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二次大戰時各埸戰役中紅軍的英勇表現。

Monument to the Soviet Army

     時至今日戰事早已遠颺紀念碑不過成為了老一代保加利亞人的殘留記憶,而保加利亞年青人倒將此地當作蘇菲亞最愛的聚會場所之一。

雄鷹橋Eagles Bridge

        雄鷹橋位於紅軍紀念碑公園西北角沙皇大道Tsar Osvoboditel,跨越宛如排水溝大小的Perlovska River城市河流,這條雙向六線快車道再加上兩側慢車道和行人道的大橋,全長不超過15米其裝飾效果大於實質意義。

  雄鷹橋建於1891年由捷克籍建築師Vaclav Prosek家族共同設計建造,Vaclav Prosek家族還同時建造了市區北面的雄獅橋Lions Bridge,兩座所謂的大橋都因為在橋頭和橋柱上分別設計擺放了青銅鑄造的老鷹和獅子而得名,其中雄鷹橋的一個橋柱上的雄鷹還被選用於1999年和2007年保加利亞20元紙幣〈20 Leva Banknote〉背面的圖案。

Eagles Bridge

由雄鷹橋東北端的Vasil Levski大道上的電車站,搭乘東南向行駛的2851092號電車,行駛距離約1.5公里在Cherni Vrah大道交會處下車,就可以看到黑白相間的巨大建築物「國家文化宮」,此外也可以在雄鷹橋循Vasil Levski大道直行約20分鐘步程。

國家文化宮National Palace of Culture

    在共產時代所有蘇聯附庸的東歐國家都會在其首都興建巨大宏偉的建築物,一般皆命名為文化宮,藉以宣揚共產主義教化平民百姓達到箝制的思想的目地。

位於蘇菲亞市中心南邊保加利亞廣場Ploshtad bulgarya內的文化宮,整個廣場除了主建築外由Patriarh大道入口通往文化宮的大道就有500米長,兩旁設有花圃、廣大的綠地以及精美造景的長型噴水池,文化宮則豎立於通道盡頭的高台上雄偉壯觀,這棟建築物包括了5000個座位的大會堂、大小13個展覽廳、演奏廳、長廊商場...等,整個建築物包括地上八層地下三層,展場面積15仟平方米,總面積達123仟平方米是東南歐最大的多功能綜合建築物。

National Palace of Culture

        文化宮最早的構想來自於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Todor Khristov Zhivkov1954年至1989保加利亞共黨總書記〉的女兒路德米拉LyudmilaTodorova Zhivkov 1975年至1981年任文化部長時期,路德米拉為了紀念保加利亞立國1300年籌劃趕建巨大多功能的綜合建築物,遂於1975年起委由建築師 Alexander Georgiev Barov率領的國內外建築團隊負責文化宮主體的設計建造,另一組由 Atanas Agura所率領的團隊則負責保加利亞廣場的庭園規劃。

National Palace of Culture

         1981年文化宮正式開幕,立刻成為蘇菲亞最有價值的建築物,而路德米拉也在該年因腦瘤過世,由於路德米拉的努力使得保加利亞的藝術家、知識份子擴大了視野改變了意識形態,不但迅速和世界接軌也走入了世界舞台,路德米拉遂因此成為保加利亞藝術家、知識份子最懷念的人物。

每年三月在文化宮舉辦的蘇菲亞電影節一直是蘇菲亞重要的國際盛事,此外西元2005年國際會議中心協會宣布文化宮為年度世界最佳的會議場所,由此可見蘇菲亞的文化宮似乎和大多數共產世界的文化宮不同,少了教條多了些許文藝氣息。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magesTour&aid=110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