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去Black Sea Sozopol Bulgaria
2015/06/05 11:08:52瀏覽2257|回應0|推薦49

Black Sea黑海地區

  黑海海面積約461'000平方公里,特殊的地貌使這個幾近封閉的內海僅經由西南角,寬度700米至3.6公里的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Straits連接地中海,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脫離了和大洋海水的交流,使得黑海海水的含鹽量僅及正常大洋的二分之一,讓黑海非常特別的只能在上層海水中分解出氧,因此黑海中心70米至100米以下、沿岸100米至150米以下的水域是沒有氧氣沒有一般生物的 ,不過黑海上層水域卻有著大量的魚群活動,著名的鱘魚、鯖魚、鯷魚產量豐富,其中鱘魚Sturgeon可生長到最長3米重達100多公斤,而最高級的魚子醬Caviar即採自鱘魚卵。

  黑海不黑反而湛藍的深沉可愛,黑海之名起源於古希臘的航海家,因為由地中海、愛琴海經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感覺上黑海海水深濃許多,因此直呼黑海沿用至今。

  保加利亞位於黑海的西岸;北承羅馬尼亞Romania南接土耳其Turkey,其黑海海岸在保加利亞東側綿延近400公里,這裏有溫和的氣候、細密的沙灘、特殊的岩壁海岸、溫泉礦泉、世界一流的休閒旅館,沿岸的觀光城區餐廳酒吧林立各種遊樂設施齊備,是保加利亞也是歐洲最著名的渡假勝地之一,在前蘇聯共產統治時期更是高幹專屬的休閒療養所。

索左普Sozopol

  索左普為黑海沿岸的小半島,宛若一隻輕柔探入黑海的纖纖細手,拂拭過黑海千百年來流逝的歲月。

  紀元前12世紀黑海內的航海族即頻繁往來索左普,和當時在此地生活的色雷斯人Thracian部落進行交易,現今半島上的考古博物館Archeological Museum內展示有當時航海族使用的石錨,以及當時住民生活的遺跡,至於開啟索左普發展成為黑海西端重要交易港的是紀元前6世紀,由來自現今土耳其地區,古希臘城邦米列都Miltus的希臘移民。

  希臘人以其對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崇拜,鑄造了一座高13米的阿波羅青銅像,同時又以Apollonia為城市名,隨著商貿的繁盛當時的Apollonia已經發用自行鑄造的貨幣。
  
 索左普於西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帝時代(Alexander the Great 356BC~323BC)劃歸為馬其頓Macedon的領土,其後在紀元前一世紀羅馬統治時代城市遭到嚴重破壞,不過羅馬人隨即興建羅馬式的建築和神殿,羅馬統治了三百多年;今日索佐普內的古老遺跡大都為羅馬式的殘存建築。

  5世紀時索佐普進入拜占庭統治、14世紀遭受熱納亞Genoa船艦攻擊城市再逢劫難、15世紀時又淪落到土耳其人佔領,索左普就像所有位居要津的海岸城鎮,頻繁交付不同的民族管轄、不斷的改變其建築的外觀和宗教的內容。  

時至今日老城區的居民仍然有人在使用希臘語,在時空劇變下也算是心靈底層對古老殖民血脈根源的呼喚。

走進索左普馬上感覺到大海的圍繞,這塊細小凸出的半島;左手邊是沿著海灣闢建的遊船碼頭,停靠著招呼遊客的遊覽船和私人遊艇,在黑海亮麗的陽光下隨時準備出航,碼頭上的餐廳也搭配出環境和季節的顏色,餐食就理所當然的以本產海鮮為主,這裏的消費比保加利亞內地高出許多,但是較之中西歐是相對便宜。

小鎮的右手邊是新月形的白沙海灘,和所有歐洲人一樣只要是有陽光的日子,沙灘上就躺滿了做日光浴的男女老少,卻不一定下水。沙灘向前延伸受阻於岸邊壟起的礁岩,而紅瓦木造的房舍就紛紛蓋在海岸旁的岩地上,想想晨昏作息都能隨時凝望著海洋,真是生活中最大的滿足。

沿著大塊卵石鋪設的街道走入舊城區如迷宮般的巷弄裏,躍入眼簾的是一幢幢古意盎然的木造房舍,這種以卵石堆砌牆基其上再以木材架設房子,極富地方特色的傳統住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牆基內的空間留為冬季時收放船隻和漁獲,而石牆上的房子往往超出牆基逾一米形成廊簷,據說早期的漁家也會在凸出的廊簷下吊掛漁獲風乾收藏。

在巷弄內穿梭,靜靜欣賞這些別致的木房子,獨特的窗扉在半開半隱間似乎透露著對時光流逝的呼喊,窗框上箝入科技化的產物-玻璃、窗檯上架起時髦的電視天線,遠處現代化的建築似乎在慫恿木房子跟上現代化的腳步。

巷弄中的一角偶然發現精緻的藝品店,以天然的木頭、木片勾勒出索左普最具特色的木造房子,粗獷的線條中透露出藝術家的巧思,有興趣買一塊回家當紀念品,帶不動的就拍張照按圖索驥到巷弄內細細尋覓。

油畫、版畫是觀光區最普遍的紀念品,仔細觀察也許能發現驚喜之作,這個逆光下的攤架讓畫作更形沉穩引人佇足。

陶盤、陶皿、水瓶、水罐……特別的花紋和圖案表現出保加利亞黑海地區特別的風格,只是陶製品不如瓷器般輕盈,看看就好。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magesTour&aid=240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