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推薦。。。是哀怨啦。
藍字是寫真版,紅字是戲劇版,表現不同,其本則一。
不管抱怨哀怨,這種東西的終極結果在個人內心深處。
還記得基奴李維在“駭客任務”裡學中國武術用“灌”的嗎?幾秒內電腦“灌”完人腦後他恍然大悟說:“我會截拳道了”!
萬法唯心啊。
友人午餐(就是我一文不名那天)後在冰店跟我說,他父母住他家附近,年老力衰,甚麼事也不能做,那裡都去不得,來美四十多年除舊金山、洛杉磯外那裡都沒去過,基本上就一生終老在香港、北加、南加這三點上。東南亞沒去過,歐洲沒去過,大陸沒去過,南美沒去過,臺灣沒去過,非洲、澳洲更別提,兩人一生簡直那兒都沒去過,現在連去超市買個菜都成問題,出門遠遊就別提了。
友人說,“I really feel sad for them, I should've done something for them before"。
那時我就想說,要能用電腦將世界各地旅遊經驗“灌”進他倆腦子裡該有多好。你想想,我們腦子裡儲存的一生經歷到頭來不都是印象、記憶嗎?“灌”來的跟實際體驗的在生化、電子上之於人腦並無不同。所以如果友人雙親能“灌”個“歐遊記”,他或她會牢牢記得“當年”在日內瓦湖畔不小心被天鵝咬一口的痛感。是的,真實到這種程度。
我說“終極結果在個人內心深處”、“表現不同,其本則一”就是此意。
“歐洲一月遊”的軟體版比起實際上搭飛機、住旅舘、坐車坐船,那得便宜上多少?
阿姆斯壯踩在月球上那一刻的經驗,如果“灌”給我們,比起看電視不知要真實多少!
因此我在逗弄貓咪愛絲麗時常想,她甚麼都不懂所以她快樂,她看起來確實比我快樂呢!如果她的大腦“灌”給我,我會快樂嗎?大概不會,因為我“包袱”太多了。如果我的大腦“灌”給她呢?她會快樂嗎?大概也不會,因為她的“包袱”被我的包袱沖淡了。
周邦彥寫道:“庚信愁多,江淹恨極須賦”。生、即是苦,知的代價是很高的。
哈李森福特電影“銀翼殺手”裡一個年屆四歲必須被他處決的機器人臨“終”前哀怨的說:“我見過星系的誕生、、、”。
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