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9/05 15:40:59瀏覽2230|回應10|推薦106 | |
Celilo Falls, Columbia River 1995 年,是加州鮭魚的豐收年。印象中,之前之後都不曾也不再有那樣的榮景。 鮭魚是一個統稱。在此地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鮭魚叫 King Salmon。我記得臺灣管這魚叫「三文魚」,是上等的料理魚。日式刺身生吃、煮味噌湯、乾煎灑胡椒鹽、烘焙、煙燻、焗烤、法式料理,怎麼做怎麼好吃。 對酷愛釣魚的我來說,有這麼好的機會去釣 King Salmon 這種高級魚,自然不容輕易放過。何況現在要買到野生的鮭魚已經不太容易了。Costco 裡賣的大都是養殖出來的,不但有吃到抗生素的危險,還貴得要命。 只是有點小問題。家父母正好從臺灣來美小住。我身為人子,適逢星期假日,理當開著 minivan,載全家老小到太皓湖、蒙特雷灣、或拉斯維加斯之類的地方去玩才對,怎麼可以自顧自的去釣魚呢? 可是魚這種東西,外行人不知道的,它來無影去無蹤。魚訊來時你不釣,魚訊去時就釣無魚。即使整個海都是魚,時間不對、地點不對、潮汐不對、月亮不對、方法不對、釣餌不對、甚至身高、體重不對都釣不到魚。Ok,身高體重是我加的,其他都是真的。 可是爸媽怎麼辦? 靈機一動:何不就帶他們去釣魚呢?每個人可以釣兩條,三個人釣六條今年就夠本了。縱使老人家釣不到,就當出海兜風,看看鯨魚,欣賞美景,也是不錯的。他們的份我來釣足就是。 於是徵得大家同意後,訂好半月灣一艘我熟悉的船,名叫「新彼得船長號」。然後在週末起個大早,帶著爸媽,黎明來到港口,買好票上船。不久後船長啟航,助手﹝叫做"deck hand"﹞忙上忙下,一切料理停當,魚船在晨曦中破浪前進,海風徐徐,一群釣客興致昂揚。 船航行到魚場,船長例行報告一些天候水文、魚群深度等等之後,大家便開始垂釣。確切釣況我已不太記得,印象中是家母釣上全船第一條魚的。 母親曾任教國小多年,遍及全臺三、四個縣市。那時代一般人都是騎腳踏車上下班的。母親著長裙,每天騎單車上下班,印象中的媽媽騎車的模樣非常美麗、姣好。 唯一的問題是,媽媽只會上車,不會下車。她騎著騎著到達目的地後,必須叫「救命啊!救命啊!」然後自會有人來幫她扶著腳踏車讓她下來。 我之所以記得媽媽釣上全船第一條魚就是因為聽見媽媽高喊「救命啊!救命啊!」,然後助手忙不迭地拿著大網趕來幫忙撈魚。 真了不起!而且還是十幾磅、蠻大的一條 King Salmon。魚身金光閃閃,嗅得出海洋的氣味。船長從駕駛室出來向母親道賀。我也跟助手致謝。母親神彩飛揚,非常興奮。 我問助手怎知我媽叫他,助手說:「我聽見您母親一直叫我名字,所以趕過來。」可不是,助手名字正是"Joe",難不成以為「救命」是"Joe~me"。也好,陰錯陽差,歪打正著,救命就救命吧。 隨後我也釣上魚了。當然,我是不「救命」的 ─ 我是老釣客,當然得用行話了。行話是"Net at the bow!","Take a walk!", 或"Color!"之類,沒什麼救命不救命的。釣魚是賞心樂事,那有生命危險可言? 船長和助手有了第一次經驗,此後只要聽到媽媽喊救命,倆人一定立刻飛奔而至,前呼後擁,提供無微不至的最佳服務。 爸爸釣了許久都沒有魚訊。就在媽媽釣上兩尾,我釣上三尾之後,他也成功釣上生平第一條三文魚。爸爸的魚上鉤後四下亂竄,繞著船轉圈子跑,連我都不知他上鉤了。後來助手撈起魚後,我問父親:「怎麼不叫啊?」 爸爸說:「叫什麼?」 我說:「叫救命啊!」 「開玩笑!革命軍人,救國救民都來不及,怎麼可以叫救命!」 Oh My God! Anyway,我們六條釣滿,可以歇歇了。 船長叫"Dennis",來 lounge 和我們聊天,爸媽十分開心的和他閒話家常。Dennis 盛讚母親釣術高明,並說歡迎父母親下次再度搭乘他的船出海釣魚。 他還說,要是 Joe 忙不過來,隨時叫他也可以。直到返底港口、上岸,他和 Joe 對爸媽一直照顧得貼心又週到。 爸爸我不知道,媽媽直到今天,還記得 Joe 和 Dennis。 去年有一次搭 New Captain Pete 出海釣石斑魚,他們倆也還記得媽媽的「救命啊!」。 我相當確定他們不懂「救命」是什麼意思。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