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0 12:29:41瀏覽2988|回應21|推薦120 | |
據UDN 6/9報載:『馬英九總統推廣正體漢字,昨天接見僑社時再度拋出「識正書簡」概念,強調印刷體儘量採正體字,一般書寫可用簡體字,才能與中華文化的古籍接軌,也希望兩岸就此達成共識。』 在野的民進黨慣於「膝躍反射」,很自然的在第一時間跳出來對此概念「痛加撻伐」。其中包括: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大罵馬英九是「賣國賊」。』 『立委蔡同榮也指馬英九學秦始皇搞「書同文」,是配合中國的「文教統戰首部曲」。』 『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痛斥,書寫簡體字等於文化也向中國輸誠。』 且先來探討一下「識正書簡」的可能後果: 習慣寫簡體字的人繼續寫簡體字,習慣寫正體字的人也繼續寫正體字,這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為什麼呢? 因為慣寫簡體字的人認得正體字的非常多,如果「識正」再推廣下去就會更多。畢竟,是先有正體才有簡體的。而且許多筆劃較少的國字其實本身就已經是簡體。但因簡體字寫起來確實較正體字為迅捷、省事,「由奢入儉難」的結果就是繼續寫他習慣的簡體字,同時認得越來越多的正體字。 慣寫正體字的人認得簡體字的也不少,但認得「大部份」簡體字的並不多,會寫的就更少了。既然不推廣「識簡」,這些人如何而可能越來越會讀或寫簡體字?所以和上述人等比較之下的結果只可能是:慣寫正體的寫正體給慣寫簡體的人看,而後者看得懂;慣寫簡體的寫簡體給慣寫正體的人看,而後者看不懂,所以前者只好改寫正體。 電腦普及與經濟全球化在此也扮演某種關鍵性的角色。當一篇文章、或一個報導被寫成時,譬如就我這篇文字,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幾乎已經沒有人還在使用鉛字排版了。電腦輸入的效率,簡體字有高過正體字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識正」真的推廣了,為了讓大多數人看得懂、避免簡繁互譯的麻煩、加上正體輸入絲毫不較簡體繁瑣,文字排版自然而然的會走向正體。 綜合以上所述,筆者敢大膽斷言,「識正書簡」的結果,華人世界在百年後文字必將回歸到正體。 那麼民進黨徒眾們是「多慮」了? 倒也不是。管碧玲者流一向是潑婦罵街,動口不動腦的,何「慮」之有?罵人,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才藝。罵人罵多了,會越來越順溜,越來越自然,也越來越毋須經過大腦。 至於蔡同榮的「書同文」說,更是奇怪。他們臺灣國的人不是一向「去中」不遺餘力嗎?中國或中華民國書什麼文干他們何事?況且,根據筆者的 guestimation,百年後同的文還是傳統中國的正體文,蔡同榮是高興還是不快?可不可以解釋一下? 鄭文燦的「文化輸誠」說也可以比照考量。一個亟欲「去中國化」而後快的民進黨為什麼忽然間文謅謅地關心起中華文化來?不覺得害臊嗎?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