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終於有人道出我的心聲
2014/12/19 10:09:22瀏覽2123|回應26|推薦53

借刊聯網文章『「進行一個XX的動作」 你得語言癌了嗎?』。

這篇在聯網「下架」後我將讓它在此長長久久,不時「上架」以儆傚尤!

前言

「下架」常被講成「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了解」成了「做一個了解的部分」。無意義的冗詞贅字,充塞媒體上及許多人的口中,就像癌細胞不斷複製增生。本報剖析「語言癌」的生成原因及治療解方,還給語言乾淨、健康。


圖/聯合報提供

阿基師日前開記者會,「動作」不斷,包括有「擁抱的動作」,也「做到了嘴對嘴的動作」。
圖/取自中視新聞
知名主廚阿基師遭跟拍與女子上「摩鐵」,上周開記者會,留下不少「金句」,如承認跟該女子「有做一個擁抱『的動作』,也做到了嘴對嘴『的動作』」,但沒有做任何互動『的動作』;事件發生後,他「有跟太太做報備『的動作』」。整場記者會,只見「動作」滿場飛。

日前食安風暴發生時,打開電視,總聽到官員、主播反覆說「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政府發言人說明,魏應充入獄首日「有做一個佛經的閱讀」。

不知從何時開始,「了解」變成了「做一個了解」,「處理」多講作「做一個處理」,動詞前面累贅地加上了量詞「一個」及動詞「做」,後面再加上「的部分」、「的動作」。

標語、告示 「癌細胞」入侵

有小吃店貼出告示,若顧客點菜時沒註明要燙何種青菜,「不再做詢問的動作。」
記者陳易辰/攝影
語言的「癌細胞」不當增生、擴散到了媒體、大眾口中,上至中央部會首長、機關發言人、教師,乃至於一般民眾口中都經常出現。這可怕的「癌細胞」甚至已入侵到標語、告示及平面媒體報導,從口語內化為文字語法。

廿七年前詩人余光中曾為文細數這類語言病,豈料廿七年後,語言病已經轉變成癌細胞蔓延、傳染,許多人對「消防栓做一個噴水的動作」等病症詞彙已經見怪不怪。

走進新北市一所公立國中,教室內剛播完一部電影,老師要學生分小組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育正盛行。但十分鐘過去,學生忙著以網路用語嬉笑,辭不達意,更別說有深度的討論。

奇怪造句 被讚創意

教師發現,不少小學生寫作業已不再訂正,寫出奇怪的造句或作文,還會被轉貼到臉書上獲讚「有創意」。

課堂上如此,回到家中也是如此。不少父母忙於工作,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和孩子溝通,流於「貼圖化」,所有的關心、叮嚀,都由一張熊大和兔兔的貼圖取代。

「『做一個下架』哪裡不對嗎?大家不都這麼說嗎?」說著冗詞贅字的人,多半沒意識到「下架」本身就是個動詞,不需要再畫蛇添足「做一個下架的動作」。

西化中文 病態變時尚

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語言癌」日漸氾濫,余光中等學者認為,這和中文「惡性西化」有很大關係,大家只顧學英文、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結果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加上電視、網路推波助瀾,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更雪上加霜。

余光中當年細數流行的語言病,最常見的就是用「做出」、「進行」這類「萬能動詞」加上「抽象名詞」,來取代簡單的動詞,例如「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其實可改成簡單的「我們已詳細研究國際貿易的問題」。

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認為,這種西化、累贅、囉嗦的語法,透過電視記者或主播的散布,已變成一種時尚,因為大家都這麼說,即使自己認為不對,也不敢說出正確的用語,讓語言癌更加惡化。

錯誤用法 藉媒體散播

作家張曉風也忍受不了電視台常把記者SNG連線時拉高著音調,吐出長串累贅、不知所云的話語一播再播,偏偏電視影響力又很大,這類錯誤用法逐漸感染到一般人。

也有人懷疑,不管講什麼都加上「動作」的語言癌,起源於軍中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但不論源自何處,癌症已大量散布,危害「健康」的語言。

資訊零碎 思考力弱化

語言癌是病句,還可分類為邏輯語病、語法語病和修辭語病。

彰師大國文系教授王年双觀察到,連很多教師都沒有錯用病句的自覺,也未及時糾正學生,久了便積非成是。

語言癌背後還隱藏著「思考力弱化」危機。台北市景美女中國文科老師陳嘉英直言,每天花數小時滑手機閱讀零碎的資訊,腦袋就會充滿網路用語,無法思考論述,話說不好、作文寫不好,都和思考力弱化有關,必須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別說「笨話」。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fNut&aid=19721492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Timoth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9:48

我看衲兄照片上有投訴夫妻四字,頗不能理解,如果要投訴,似乎應該首先跟餐廳經理人投訴,得不到滿意答覆則應該找法國類似消基會的單位投訴,退一萬步說,就算要找媒體也應該找個法國媒體投訴,跟TVBS投訴有個鳥用?

台灣人真他X喜歡營造一個自己在人類社會四處被打壓的形像,在國際上稍微有點表現就封他一個台灣之光,證明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台灣人"是多麼了不起,身處萬惡的人類社會四處被強姦還可以發光發熱

看了就噁心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12-24 11:57 回覆:

我也很奇怪他們幹嘛不當場向商家反應,或旅途中向法國反應,反而是回國後向 TVBS 反應。直覺上這跟國人在臺灣開車則藐視交通規則,一出國就乖得跟孫子一樣的民性有關。

我家請的臺傭一次問我:「你們住在美國被人家欺負時會不會感覺害怕、無助」?我當時相當困惑。第一、我們從未被人「欺負」過,所以不知該如何「感覺」起。第二、這種問題從沒出現在我大腦裡,妳是怎麼想出來的?第三、妳為什麼會無緣無故以為我們「在美國被人家欺負」?

Xenophobia 叫「懼外症」—— 對「非我族類」者無端產生莫名的恐懼(當對方人多時)或惡感(當己方人多時)。提兄點出的正是 xenophobia 的典型心理。這對小兩口我不相信在眼睛看鼻子、下巴翹高高的法國餐廳用餐時沒「義憤填膺」,只是「礙於」怯懦本性不敢張揚。回國後一看都是「美麗善良」的自家人這才悲從中來上媒體痛哭,泣訴自己蜜月的悲慘遭遇。

可是懼外的陰影仍在,法國人可能會跨海來尋仇,所以隱藏身份有其必要。

記者顯然認同。

今早永和國小歡慶耶誕,小朋友齊聚操場。司令台上主持節目的女老師 hyper 到用尖叫的,偏偏擴音器又開到最大聲。我忍無可忍打電話報警處理,可是對面傳過來的高分貝聲浪直透電話機,分局警員根本聽不到我講話。

我掛掉電話走到學校要求見校長。守門員探清來意帶我到司令臺後方找學務主任。我劈頭就說擴音機太大聲讓附近住戶受不了,並問貴校是否啟聰學校不開那麼大聲怕孩子們聽不到?

主任和幾個老師圍過來表示今天學校歡慶耶誕,很「不好意思」。我說不必不好意思,把音量調小即可。孩子們開心高興吵鬧沒關係,主持女老師不必高聲尖叫。擁擠的城市已經夠吵了,小學應該是注意公民與道德的場所。還有,現場高分貝音量難道不怕傷了學童們的聽力?

幾個人被我講得啞口無言趕緊將擴音器關小。不久後女老師也恢復正常人講話的樣子。

對的時候有什麼好怕?錯的時候怕有什麼用?Xenophobia scale down 到狹義範圍就叫做「外省人打獲死」,我沒在胡說八道。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8:23

做一個「脫褲子放屁」的動作。

1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蜜月在法國喝冷湯談起...
2014/12/23 23:42

受訪者背對鏡頭,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還戴上口罩「以防萬一」,和採訪者兩方皆不以為怪,在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什麼樣的人會有這種變態心理?地球上有哪個國家的人這樣上鏡頭的?好我不能說沒有,在美國我見過,但那是在人身或生命受到威脅的狀態下不得已的受訪方式,而且也非以背對鏡頭或光拍下身為之。這兩位新婚的我說,如果怕法國餐廳來報復未免杞人憂天畢竟你們是「苦主」,如果怕親友訕笑不就剛好顯示自己小題大作?無論如何「氣不過」等同「小器巴拉」,一點點小挫折就要呼天搶地,這一生恐怕很難過了。兩個人再「相輔相成」一下只怕往後的日子多半要在「發飆」、「啜泣」中度過。我希望這在臺灣是特例不是通例。
這樣為吃的東西背對鏡頭啼哭泣訴老實說我看不下去。臺灣人的心理變態在我這一年多看來以此為最高峰。半年前我早已因某 case 直言此生生平僅見的變態心理於該場景達到最高潮,並斷定臺灣人一半以上心理不正常。不料爾後百上加斤、每況愈下,後來只得認定臺灣人三分之二心理變態。從最近電視新聞所見只怕三分之二要往四分之三踴躍邁進。臺灣人對自己的不正常有無自覺?有沒個底?要到怎麼樣的程度才會發現自己的不對勁?地球上七十多億其餘正常人口對臺灣人了無意義嗎?三十年前我出國的時候臺灣人至少 90% 還是正常的,這三十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可以把區區兩千多萬人搞成這樣變態?魑魅魍魎就是魑魅魍魎,我不會顧左右而言他。鬼不是人,豬不會飛,人間有 norm,不正常就是不正常,得罪再多人我也不會在乎。我希望國人認清一點:我得罪你事小,你得罪達爾文事大;你可能會想向我討回面子,進化論會要了你的性命!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15:25
胡適所領導,強調“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運動,乃以歐化文法為正軌,區隔於
傳統中國民間章回小說為主流的白話體裁,最終目標是中文拉丁化。朱自清、徐
志摩、魯迅等人都支持歐化文法。如果「白鍋的部份 敬語的動作」真正是日本
打工敬語,胡適等人生於今日肯定也會支持日化文法。原因無他,就是與傳統中
文文法不同(外國月亮總是比較圓)這種心態而已。要求純淨中文,需將“被”
動語態、~~性、~~化,所有歐化日化文法悉數排除,亦即否定白話文運動。
「冗詞贅字」意思本來就是無意義的字詞,聯合報在批評語言癌之際,不僅用了
“被”動語態,還犯了「無意義的冗詞贅字」這樣的語言癌。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12-24 00:50 回覆:
顯然語言癌深入人心,無可救藥。您確實明察秋毫,怎麼辦呢?小記者們毫無自知呀。三十年後會變成怎麼樣?我不敢想。

Timoth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14:11
台灣服務業被日本影響甚多,格友Oldman前陣子回台灣,說進去7-11歡迎光臨只聽到"廣另"兩個字,甚感莫名其妙,歡迎光臨為什麼會發這種音,我懷疑是被日本的歡迎光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irassyaimase)影響,去日本料理吃飯通常進門服務生就會來這麼一句,而且往往在mase的部分加重音,台灣人就拿歡迎光臨的光臨兩字東施效顰的加個重音,就變成了老頭兄所說的"廣另"了大笑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12-24 00:32 回覆:

據我每天早上去 7-11 買咖啡的經驗結論是這樣的:店員們忙於雜事,多半時候不知該說「歡迎光臨」或「謝謝光臨」,除非目視顧客來去。Depend on 客人的來臨或離去,久而久之演化成不會出錯的「光臨」,佐以臺灣特有的鼻腔發音變成「光靈」,顯然更「現代化」。

「光靈」至少比「四駒」好得多。一杯中杯美式我可以要求「只要咖啡不要水」,他們都知道高北杯要什麼,這是 7-11 成功的地方。小弟弟小妹妹們見我從外走來還沒「光靈」就啟動咖啡機做「只要咖飛不加水」的「窮人濃縮義式咖啡」。

這些小傢伙們還真深得我心。女兒短暫來臺,我一次與她一同到 7-11 買早上咖啡,調配間我告小伙子曰:「我女兒做你女朋友怎麼樣」?他居然滿臉通紅不知所措。

出來後女兒說:「Dad, I think you freaked him out」。我只希望他沒忘記每杯要加一糖一奶。


lantis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13:53
根據香港作者健吾的說法,語言癌可能是日本的打工敬語來的。也許錯怪英文了。


東京眼(41)白鍋的部份 敬語的動作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11942-20141120.html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者朱家安一個強辯的動作
2014/12/22 13:09

如下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12-22 13:09 回覆:

以下的部份是學者朱家安一個強辯的動作:

聯合報刊出「語言癌」專題報導後,有許多學者專家、作家詩人紛紛表示這是嚴重的問題,「年輕人」受「網路」影響太大,導致講話累贅。

學者認為,說話應該要「精準」、「優美」,語言癌上身,其實背後的原因是「年輕人」「思考力不佳」、「思考有問題」,「學生」因為缺乏「閱讀」所以言談思想缺乏「深度」和「內涵」,應該要立刻加強「教育」。(請先記下引號中這些關鍵字)

但語言癌真的錯了嗎…真的錯了嗎…真的錯了嗎…?(因為很重要,所以問三遍)

為什麼會有語言癌?它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又它為什麼錯?到底是誰在用語言癌?又是哪裡出問題?當中的邏輯和根據又是什麼?在對語言癌進行化療之前,也許我們該先好好討論這些問題。

年輕哲學家、「哲學哲學雞蛋糕」 一書的作者朱家安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深入探討和語言癌有關的8個問題;不過在此先提醒讀者,以下內容為個人觀察並衍生出的推論,不代表語言癌現象的全部面貌。語言癌「癌史」實際上為何,有哪些可能「療程」,還需心理學、語言學等等跨領域分析解釋分析。

先說結論,朱家安認為:

• 我們看到的語言癌不見得反應語言能力問題,有可能是社會背景或產業需求造成的。

• 學者需要進一步舉證,才能說明這些語言癌真的是「錯誤用法」,而不只是他們基於美感無法接受;若無法證明,那語言癌就只是主觀美感問題。

• 目前沒有證據指出語言癌特發於年輕人,或者肇因於網路的興盛。

• 他也不喜歡到處氾濫的「的部分」、「的動作」,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客觀看待社會現象。對於語言癌,學者急於管教和咎責,卻疏於思慮和舉證,實在可惜。

1. 誰有語言癌?

「貴賓您好,先為您進行一個點餐的動作」

「那今天療程的部分,我們就先為您做按摩的部分」

「所謂的冬粉,就是所謂的綠豆,在經過一個磨粉的動作後,所做出來的產品」

這些語言癌語句,在生活中好像似曾相識,究竟都是誰在使用語言癌呢?這個問題尚未經過嚴謹的調查,但就朱家安觀察發現,語言癌大多出現在下列三種人身上:

a.服務業從業人員(咖啡館、速食店、餐廳,特別是連鎖店,或是金融業、保險業…)

b.需要現場播報新聞的記者、主播等媒體從業人員

c.活動主持人、演講者、導覽員

朱家安說,這三類人的共通點是從事「需要現場即想、即說、即時反應」的工作,我們姑且稱這類工作為「即時商務溝通」。語言癌語句如「進行一個XX的動作」、「為您提供XX的部分」,幾乎都出現在電視、廣播中的受訪者和訪問者口中,民眾日常聊天講話,不太使用這類語句。

2. 為什麼「即時商務溝通」工作者,要使用語言癌語句?

「先生,這筆訂單,您必須明天繳費喔」

「什麼?」

「不好意思…呃…先生,這筆訂單的部分,可能必需要明天就請您就去幫我們做一個這個繳費的動作喔」

朱家安推測,需要使用語言癌可能有下列三種可能性:

a.專業形象:學術界喜歡用,或需要用較冗長的的句子解釋複雜的事物,由於學術界在社會中的形象是高深、有學問、正式,因此想要表現專業形象的人,就會無意識地模仿這種冗長的敘事方法。

b.委婉考量:台灣,或者說中文文化中,長一點的句子聽起來較為委婉、溫順、禮貌、尊敬,這些都是服務業希望帶給客人的感覺。

c.爭取時間:也就是有些語言學者說的「語言痙攣」,需要即時思考同時說話的人,還是需要思考時間,因此在語句中加入冗言贅字,可以幫助他們爭取思考時間。另外,人緊張詞窮的時候,也會找能直覺反應的詞彙先「墊檔」。

朱家安說,服務業從業人員可能著重「委婉考量」,媒體從業人員和主持人、導覽員則著重「爭取時間」。在這些原因下出現語言癌,朱家安認為,並不代表當事人的語言能力有問題。

3.為什麼以前沒出現語言癌現象?

關於快去睡覺的說法:

阿嬤對媽媽:「泥快企碎叫啦!」

女兒對媽媽:「可以請妳進行一個移駕的動作回妳床上,把我的床的部分還給我嗎?」

朱家安認為,不能說以前沒有語言癌現象,畢竟現在沒有語言癌從何時何地誕生的確切證據,也許語言癌一直以來都以各種形式存在,但他猜測:

a.或許以前需要即席說話的工作比較少,近年服務業興起後這些工作增加。

b.或許以前人們即席發言的影像不易傳播出來,所以沒被大家注意,現在多媒體發達(例如新聞常做現場連線),大家才注意到語言癌現象。

c.大眾服務業過去沒有那麼強調近乎卑微的服務形象,現在服務業要求服務人員要對客人必恭必敬,在這種情況下,有語言癌的語句,就容易成為選擇之一。例如:「您必須明天繳費」這說法太直白強硬,服務人員若改說「您可能必須明天繳費喔」,就溫和有禮多了,即使「可能必須」根本不能連用,因為兩者是矛盾的詞。

換句話說,語言癌因「委婉考量」常出現在「店員被強烈要求對客人要有禮貌」的地方,這些用語很可能只是主管要求的SOP,並不影響員工本身的語言能力。朱家安說,他在服務業打工的朋友,只有在工作時才會出現語言癌語句,但平時和大家聊天並不會語言癌上身。

4.語言癌真的有問題嗎?如果有,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學生:「阿我這樣講不行嗎?」(怒)

老師:「阿我就是聽不爽不行嗎?」(更怒)

一些學者和作家指出,語言癌代表一個人的溝通能力、甚至是思考能力出問題,但朱家安認為,就目前檯面上的證據,語言癌頂多算是「美感的問題」。

朱家安解釋,若語言癌是溝通能力出問題的「病徵」,那就要找出使用語言癌,會造成人和人在溝通上不順、誤會或是有其他缺陷的證據。

同理,若要主張語言癌代表思考能力不佳,也同樣需要證據佐證,朱家安表示,出現語言癌,可能是真的對事情沒想法或沒想清楚,但也可能只是緊張、想爭取時間或工作場合要求,原因究竟是哪一個,每個個案可能不一樣,任何超越猜測的診斷,都需要科學研究支持。

「我不認為一個人會因為需要在上班的時候用這個文法,腦袋就變差;我也不覺得只有思考有某些缺陷的人,才比較會用這些文法。」朱家安說。

至於美感問題,朱家安指出,學者當然可主張「進行一個XX的動作」這種用法不優雅,或聽起來很笨。只要聽了不舒服、不順耳,人就可以做出美感上的批評,不需要其他證據支持,「但,這單純是品味跟喜好的問題,不能算是溝通或表達能力的缺陷」

5.語言癌擴散是因為年輕人的文化+網路發達?

朱家安認為,目前沒有證據指出語言癌擴散和年輕學子或網路發達有關,他觀察到有語言癌的人,多半是已經在工作的人,學生很少有機會展現或使用語言癌,他引述北一女校長楊世瑞的話:

「學生平常說話,倒不常聽見「進行某某動作」這種句子,但「那」、「而且」、「然後」這類連接詞,倒是講沒兩句就出現」

朱家安說,他觀察到在網路社群溝通的文字中,也顯少出現「XX的動作」、「XX的部分」這種用法,因為沒有這樣講話的需要,有的話多半是特意使用這種句型開玩笑,所以他不認為網路是讓語言癌變本加厲或擴散出去的元凶。而在師長與學生對談的口語中,我們也很難判斷「那」、「而且」、「然後」的出現,代表的是語言能力不好,還是緊張。

6.那麼,為何大家把語言癌問題歸因到年輕人和網路身上?

問:試證明,名廚阿X師還很年輕

答:因為阿X師有說過:「我們有進行一個互相索取溫暖的動作。」

既然語言癌擴散不見得是年輕人和網路造成的,為何大家都把矛頭指向年輕人跟網路?

朱家安認為,人傾向指導年紀比自己小的人,加上年輕人容易在語言上創新,而網路易讓創新的語言快速散布(對,就像這次「語言癌」一詞爆紅的速度),所以人們可能才因此把語言癌和年輕人與網路直接連結。

朱家安指出,如果大家發現年輕人真的較常使用語言癌,也有可能是因為第一線的媒體從業人員和服務業從業人員,不少都是年輕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發現,語言癌的重度使用者為服務生、記者,這些工作非傳統刻板印象中,會被稱為『高尚』或被大眾尊敬的工作」朱家安說,因此人們在看這些人常使用的特殊語句時,潛意識裡可能直接連結到「這些人的社會地位非菁英、工作不高尚」,因此衍生出「這樣子的說話方式=思考力不佳、思考不清楚」的想法。朱家安認為,我們一旦思慮不周,就更可能會這樣被刻板印象影響,導致不公平的判斷。

朱家安提醒,若我們發現某行業人員特別容易有我們認定「不理想的說話方式」,在因此否定他們的語言或思考能力前,應該先想想,有沒有可能是社會結構上的原因(例如主管要求、禮貌考量),促使他們這樣做,否則我們容易出於刻板印象,做出因果關係錯誤的結論。

7.我們是否應該要求人人說話正確呢?有辦法定義什麼叫「正確的說話方式」嗎?

下屬:「好繽紛絢爛又青春耶妳今天~」

上司:「講話請遵循主詞、動詞、受詞的原則。」

下屬:「…妳是個花枝招展的人」

朱家安認為,語言是活的,隨時都因說話的人而變動,同樣地,用來歸納說話規則的「文法」也會因為語言的變動而改變,因此無法定義「絕對正確的語言」。

朱家安舉例,「被自殺」就是個不符先前慣用規則的新用法,但目前可用來描述「異議人士死在家中,身旁有他的遺書,但上頭的字跡不是該人的筆跡」這類情況,「這種說法在兩年前看起來一定很怪,但現在大家是這麼用的。」

朱家安說,如果要為語句訂出「溝通合格」的標準,他會看「這個語句這樣用,是否大多數人都可以正確理解,聽得懂。」只要夠多人同意這樣的用法,連文法也可以隨之改變。

朱家安表示,從邏輯上來看,「改文法」是很危險的事情,因為若重要的文法改變了,語言可能會無法使用,但這在現實中很難發生,因為某種文法若有嚴重瑕疵,它在流行起來之前應該就會被淘汰了。

8.所以「如何說話」應該被控管嗎?

「老闆,一個蛤(ㄍㄜˊ)蜊(ㄌ|ˊ)湯」

「蛤?瞎密?」

「噢,我說葛力湯啦」

「好好好,馬上來嘿」

朱家安認為,我們當然需要在義務教育裡提供兒童和青少年基本的語言能力。但對於其他中文使用者在溝通過程當中發明的新用法,在原則上,除非有證據顯示它們會嚴重危害溝通效率,否則不需要控管,他覺得應該要讓語言有演化和更新的空間,如果一個新語句會帶來嚴重的混淆或誤導,它應會自動消失。

朱家安開玩笑說,以字音字形的例子來看,不少教育部字典裡寫的讀音跟大家的口語發音不同,「但大家還是不太鳥教育部字典啊!」

有些國文老師提出要增加國文課時數來防治語言癌,朱家安提醒,要增加國文課時數,也必須要有證據,證明學校提供的課程,真的有助於學生提升日常溝通的效率才行

擔任編輯工作的朱家安自陳,自己也不喜歡那些無謂又沒煩人的語言癌,然而他強調我們應該持平看待社會現象。對於「語言癌」的價值定位、診斷歸因和有效解方,都需要紮實研究,「對教育政策有影響力的學者們,更不該繞過應做的科學研究、妄下定論。把可能有合理成因的社會現象貶低成當事人罹患的「癌」」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婚姻平權首審 法務部反對:與人倫不合』
2014/12/22 12:48

回應『婚姻平權首審 法務部反對:與人倫不合』:

不敢明講我來。簡單一句話:「不正常」。

「婚姻」是正常人類的社會規範,是「專利」(privilege)不是「權利」(right)。不正常的人要在一起是他(她)們的自由,但不可據以強迫正常人類的認可。

如果有一天有人要爭取和豬結婚合法化,我們該如何看待?還「平權」嗎?


lantis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2 01:25

最近網友用"der"取代"的",沒想到電視台立刻做了一個照抄學習的動作。

想到以後要罵他X"的",要唸成他X"der", 可真是痛苦萬分"呢"。

完了, 我也得了語言癌尷尬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12-22 10:24 回覆:
還沒還沒,要開始用「惹」才算。

lantis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1 07:43

我想,教育部讓現在國中小學把英文文法硬生生套用在中文教學上,教修辭學,搞甚麼主詞副詞形容詞,句型等,這樣教,中文會好才奇怪。 而記者,藝人,媒體的推波助瀾也都是共犯。 

看看採訪記者警察時,警察先生也都說:我們會對嫌犯做一個逮捕的動作。尖叫

至於版主說的語助詞"呢",則也是大老闆郭台銘必加的慣用語,大老闆講話會錯嗎?無奈

再不久,上廁所會說成"做一個上廁所的動作"。 痛哭

中文在台灣基本上已經沒救了。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12-21 11:16 回覆:

電視播報記者自行過度口語化,競相以俗俚鄙陋為能事簡直罪無可逭。什麼叫做「運將」、「傻眼」、「怒嗆」、「狂飆」、「口水直流」、「萌到不行」?沒有更正確的字詞可用了嗎?

我從未在 CNN 聽過像什麼 freaking, dude, gosh, Jesus, "don't know nothing" 等不入流的言語。光鮮亮麗的女記者在高雅先進的攝影棚內對全國播報「重大」(像某女在國際機場為搶計程車而「狂飆髒話」之類)「新聞」時何以能出口非俚俗即鄙陋而面不改色,我無法理解。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