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補貼政策補出浮誇的產業競爭力
2013/05/07 01:10:21瀏覽222|回應0|推薦1
英國的「經濟學人」報導,無窮盡的廉價勞力供應與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一向被認為是中國產業崛起的最大功臣。但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提出新的論點,強調政府的補貼是中國產業崛起的另一主因,但也是當前苦惱重要根源。
「經濟學人」指出,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阿夏與喬治‧海利(Usha & George Haley)合著的新書《中國產業的補貼》 (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書中從終端用戶價格與基準價格之間的價差,去推算中國政府對國有工業企業的補貼,並解釋中國產業在競爭上享有的優勢。
根據他們的保守計算,中國在1985到2005年間對大型國有企業的補貼超過3000億美元。補貼的形式通常以低廉的融資,或是遠低於國際對手的原料價格形式出現。作者估計,大陸汽車零件業在2001到2011年間,經由低廉的玻璃、鋼鐵與科技供應,獲得價值280億美元的補貼,政府並承諾在2020年以前,再提供109億美元的補貼。
此外,造紙業在2002到2009年間獲得的補貼超過330億美元,而且所有國有工業、企業全都獲得政府的能源補貼。
面對有政府補貼撐腰的大陸國有企業競爭,外國對手自然吃盡苦頭,被打得遍體麟傷。更糟糕的是,國有企業的主管主要目標往往不在獲利,而是不計成本地實現政府訂定的政策目標,包括取得資源、外交目的與技術轉移等。
事實上,中國的強力補貼政策培養出許多生產力低落,不負責任的龐大怪獸,對中國帶來不小的傷害。新加坡大學張世真教授與密西根大學的吳迅教授在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新成立公司的生產力要比舊有的企業高,但也比較容易倒閉。他們把這種現象歸咎於「制度性的障礙」。
「經濟學人」表示,這類障礙帶來的創意扼殺比預想嚴重,因為政府的補貼並不僅限於國有企業。Fathom China的新報告指出,多數大陸的中小型民間企業都苦於借貸無門,但許多最大型的民間企業卻都有政府撐腰。
報導表示,中國著名的50家民間企業中,有45家獲得政府補貼,受惠最多的是收購瑞典富豪公司的吉利汽車。Fathom估計,若沒有官方的援助,吉利的淨利至少會減半。
報導表示,扭曲的補貼政策很容易造成產業失序與生產過剩。例如,中國大力補貼潔淨能源,正是造成全球太陽能板產能供應過剩的重要原因,最後連中國的製造商如尚德太陽能也被拖垮。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鋼鐵業,大陸過剩的2億公噸鋼鐵產能,甚至已超過日本鋼鐵業的全部產能。
中國政府透過補貼來扶植國營企業及特定民營企業,來自台灣的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報導指稱,中國政府對這兩公司補貼占其二○一一年淨利的十八.二%及十一.三%,這種補貼對外國競爭者不利,也對中國本身造成傷害。

資料來源: 2013/5/1 自由時報  編譯盧永山
2013/5/5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