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插秧與割稻
2023/06/10 09:48:18瀏覽1073|回應1|推薦21



插秧與割稻



The Green Fields Of France


〈一〉插秧
在二月底三月初的一個下午,我到老街溪步道去走路運動的時候,看到路旁的水田,有人駕駛著一台插秧機在插秧,速度很快,一塊水田不需多少時間就插完了。在我二十多歲出國念書的時候,台灣的農家還是依賴人工插秧的。那時尚未發展到農業機械化。出國後就一直沒在台灣生活,眨眼四十幾年就過去了。所以,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使用機械插秧。

我很好奇的停下腳步來觀察和拍照,而且也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看到插秧的情景。在我的印象中,只遠遠的看見叔伯和堂兄們,跪在洇滿了水的田裡,面朝著田埂的一邊,一手推著在身旁盛著一大盤秧苗的模板,將秧苗一束一束的插入面前的爛泥中。跪在水田裡的身子,隨著往後倒退,往田埂的另一端移動。這是一種耗工費時,又會讓人累得直不起腰來的辛苦工作。

五代後梁時期,法名契此的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原型)曾經寫了如下的一首「插秧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乍看之下,是描繪插秧的情景:用手將秧苗插滿了水田,低著頭便可以見到漂漾映照在水面上的藍天白雲;身心清靜,專注工作才是真道理;插秧的動作,是一邊將秧苗插入面前的水田,一邊身體往後退,唯有這樣,秧苗才可以在水田裡插得整齊漂亮。

四句二十八個字,一首簡單的詩,其實卻涵蓋了人生的哲理。因為在低頭插秧時,不但可以見到漂漾映照在水面上的藍天白雲,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而水中顯現的天空有如一面鏡子,要我們自覺自悟,讓本性清澈顯見,不要只去看他人的短處。而插秧的動作是一邊將秧苗插入面前的水田裡,一邊身體需要往後退,也唯有如此,秧苗才可以在水田裡插得整齊漂亮,因此,「退步原來就是向前」;為人處世亦是如此,退一步,海闊天空。退讓,有時其實卻是形同向前啊。這樣淺顯易懂的詩,難怪能夠從五代後梁時期一直流傳到現在。

沒想到現在插秧已經機械化了,只要一人駕車,另一個人在車上施放秧苗的入口,放進一大捲一大捲的秧苗,適時的添加補充就可以了。工作輕鬆容易而且快速,省了很多的時間和人工。在插秧機械化之後,年輕的一代再不會看到人工插秧時,跪在水田裡,一邊將秧苗插入面前的泥水中,一邊將身體往後移動的情景。我猜想,未來世代的人們,應該是沒法再理解和體會「插秧詩」裡,「退步原來是向前」那詩句的原由和意涵了吧?

世事多變,昨日已遠。小時,我們沒法了解大人的世界;年輕時,我們很難理解父執輩的憂喜;而現在的年輕世代,大概也不易體會逐漸老去的,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這一切,只能說,原都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吧?

〈二〉割稻
七月二十三日,天氣酷暑,白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六度,平日到老街溪步道走路或是騎腳踏車運動的男女老少,都儘量改到傍晚六、七點鐘才出門。我也不能免俗,直到傍晚七點二十分才出門,那時夜幕已經低垂了,不過氣溫卻依然在攝氏三十度和二十九度間徘徊。我只走了幾步路, T-Shirt 就濕透了。

正走著,我聽到機械滾動的轟隆聲,把田野裡此起彼落的呱噪蛙鳴聲給壓下去了。我發現那些轟隆的聲響是來自步道左邊的稻田裡。稻田裡有個巨大的機器在行動,有多盞大燈照得田地裡一片明亮。有一些人在步道邊停下腳步,拿出手機對著稻田裡的活動,不停的拍照攝影。原來是收割機在割稻子。

為什麼在晚上割稻呢?我先是在心中有此一問,不過我很快的就給了自己一個答案:一定是因為白天氣溫太高,而且還得曬太陽,而晚上氣溫較低又不必忍受日曬之苦吧?反正割稻機的數盞大燈照得稻田如此明亮清晰,和白天的工作環境也所差無幾。

我忍不住停下了腳步,一邊觀賞,一邊拍照。心中也不覺暗自感嘆起來。想起五月初時,我見到這片水田的秧苗青翠茂盛,充滿生機。到了六月初,水田裡不但是一片青蔥,而且長高了不少,有的已經開始結穗了;此外,四週也開始可以聽到疏疏落落的蟬鳴了。到了七月初,我到老街溪步道走路運動時,蟬鳴更是此起彼落,到處競奏,甚至來個大合唱,非常的熱鬧。而稻子也沒閒著,不但葉片已經轉變成褐黃色,一支支的稻穗更是結實飽滿低垂,成金黃色了。我對自己說︰「應該很快就可以收割了吧?」沒想到,今晚倒讓我碰上了收割的情景。

這使我想起三年前的七月,第一次看到機械割稻的情景,也是在老街溪步道旁的這片稻田裡。那時大型的收割機,由一個人駕駛,從稻田的最外面開始,圍環繞著四個方向行駛,所經過的路徑便把稻禾都剪斷吸入。稻田這個大大的方形,被剪成越來越小的方形,直到最後,連最小的方形也消失了,田地上便不再有直立的稻禾。稻田裡,成群的野鳥在旁邊藉機覓食,不畏那正在割稻的大台嘈雜機器。

其實,我的祖先從清朝乾隆年間來台起,一直到曾祖父和祖父以及父親這一輩,就是傳統的農家。雖然父親從小因為到日本念書,後來又到省政府上班,沒有實際住在老家耕田,但是在農忙時期,媽媽都會回老家幫忙(例如曬稻穀或是在廚房烹煮),每逢假日,大我四歲的哥哥都會聽爸媽的囑咐,回去老家,幫忙務農的祖父母做些挑稻草束之類的雜務。至於割稻等等比較專業的農事,則是他所缺乏的技能。而當時我年紀太小,這些事都幫不上忙,只會跟著姑、嬸和媽媽在曬穀場上曬稻穀,趕走來偷吃穀粒的鴨鵝和鳥雀,或是在稻草堆間追蝗蟲和蚱蜢以及跟堂兄弟們玩躲貓貓的遊戲。而同時,在不遠處的稻田裡,不斷的傳來打穀機的轟隆聲。

有時我跟著挑了兩籮筐點心的姑嫂到收割的田裡去。只見叔伯和年輕力壯的堂哥們拿著鐮刀,分散在稻田裡,彎著腰,熟練地「唰唰唰唰」的割下一大把一大把的稻禾,然後拿到打穀機上打下穀粒。打穀機要全靠用腳不斷的踩著踏板,以轉動表面有類似鋸齒狀的圓筒,才能將擺在圓筒上那一大把一大把滿是稻穗的禾桿,把穀粒打進打穀機裡。打穀機圓筒快速轉動的轟隆聲,夾雜著稻穗的穀粒被打下來的沙沙聲,構成了農忙的熱鬧景象。

稻田裡汗流浹背,認真工作的叔伯和堂哥們看到挑著點心的籮筐在田埂上出現時,都不約而同的停下了手上的工作。這正是稍稍休息和補充精力及營養的時刻。那時的點心其實很簡單,除了米飯之外,就配了一些蘿蔔炒蛋、炒花生、小魚乾、冬瓜湯、鹹魚之類的菜餚,但在飢餓的時刻,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偶而也會吃些甜食,例如綠豆湯或是米苔目之類的。反正就是:有什麼吃什麼。

叔伯或堂哥們在稻田裡,將打穀機打下來的穀粒,裝進籮筐裡。每集滿兩個籮筐的稻穀,就會挑到曬穀場來,將稻穀倒在曬穀場上。姑嫂嬸嬸或是媽媽就會從曬穀場旁,做為休息用的泥土磚所砌成的小土房裡出來,拿著耙子,將堆放得小丘似的穀粒耙開攤平,並且不時出來用耙子將穀粒翻動,以便均勻受到太陽的光熱。

在曬穀場邊緣擺放著許多捆扎成束的稻草堆。傍晚要收工回家前,那些在曬穀場上曝晒的稻穀,必須全部耙攏,堆成好多個小山丘,然後用這些稻草束,密實的覆蓋在那些穀粒堆成的小山丘上,以避免夜露沾濕稻穀或是動物來偷吃。

夏天的天氣很難預料,有時候雖然看似夏日炎炎,轉瞬間卻又開始颳風下雨。常常在開始颳起風來時,大家就急急忙忙的將一列一列曝晒的稻穀耙攏成一堆堆小山丘,然後快速的將放在曬穀場邊緣的稻草束,覆蓋在小山丘上。要跟天氣競賽搶時間,非常的緊張,因為稻穀如果淋了雨,就可能很快的會發芽,而辛苦的收成就會因此而報銷了。許多次碰到這樣緊張的狀態,在最後一刻將稻草覆蓋完畢的時候,豆大的雨點就開始從天空灑下來,也打在臉上、身上。不一會兒,頭、臉和身上的衣服都被雨水濕透了,大家卻慶幸那些稻穀小山丘,能夠被即時覆蓋完畢而露出笑容。

我邊繼續走路運動,邊緬懷童年收割季節的往事。到了晚上九點多,我走完了約莫十公里的距離,而步道旁,田裡稻穀的收割,也已到了尾聲。只見田裡的稻穀收割機就停在道路上的一輛大卡車旁。一個工人把輸送管放置於卡車裝貨的地區,將收割好的稻穀從割稻機裡隨著輸送管傾注下去。我聞到一陣陣稻禾的香味。

我聞到一陣陣在收割季節,稻禾典型的芬芳。那是我童年時代深深烙印在記憶裡的芬芳味道。我不知道,在機械收割的時代,年輕的人們,是否還能了解或想像,傳統稻穀收穫的季節,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什麼樣的滋味呢?





插秧與割稻 https://www.ksnews.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6/20230610001.pdf

             (2023-06-10 刊於更生日報副刊)   



插秧機(正面)在插秧


插秧機(背面)在插秧


插秧機就這樣來回栽植秧苗


插秧機就這樣來回栽植秧苗


插秧機就這樣來回栽植秧苗


插秧機就這樣來回栽植秧苗


插秧機就這樣來回栽植秧苗


割稻機挑燈夜戰


田裡的割稻機和路旁裝稻穀的卡車


割好的稻穀用輸送管送到卡車上


三年前的一個傍晚,機器割稻的情景


三年前的一個傍晚,機器割稻的情景


成群野鳥在割稻機旁伺機覓食


成群野鳥在割稻機旁伺機覓食


割稻機收割的穀粒傳送至卡車上


割稻機收割的穀粒傳送至卡車上

【附記】

這篇文章刊出時,距離文稿寄出的日期,約三個月又三個星期。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Chen&aid=179358028

 回應文章

阿水伯
2023/09/30 19:25
跪著的是在除草,一路向前。插秧則是彎腰半蹲把放在秧盆上的秧苗插入田裡,向後倒退時一面往後移動秧盆。
以上提供參考。(cyliu899@gmail.com)
☆耀星☆(FuChen) 於 2023-10-04 13:55 回覆:
也許我童年時的印象已經模糊或搞混了。謝謝您的來訪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