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遠征記實錄 第三章 熱血年代 (1937-1940)(二)
2018/09/09 05:28:04瀏覽33|回應0|推薦0
遠征記實錄 

第三章 熱血年代 (1937-1940)(二) 



青年人有的是未來,更多的是勇氣,任何悲痛,只要一夜好眠,又是好漢一條,迎接新的一天.

船在汕頭只作短暫停留,隔天傍晚即駛離去香港.漢輝熟睡一晚,醒來時,維多利亞港景已在眼前.港灣寬闊,新穎樓宇林立,氣派非凡,精神為之一振.

登岸通關後,陳國華按指示領泰華十六住進旅館.隔日,一位來自白崇禧處的黃上校來旅館接應,指示如何前往梧州事宜,並招待眾人往茶樓飲茶,大啖各式港式點心.餐後又帶著隊逛街購物,在林林總總的食品裡,漢輝特別喜歡糖蓮子,遂購得多袋備旅途之用.時值秋涼,眾人欣賞黄上校著便裝皮夾克,都一致同意每人買同一款米黃色夾克,大夥立即都穿在身上,泰華十六首次同裝並行,一支精神抖擻的隊伍成了香港街景.

其實,當時香港的街市,已經籠罩著濃濃的肅殺氣氛,許多街道都掛起大大橫幅,展示民眾抗日的標語.街邊所有的報攤,無不擺滿各類報章雜誌,大幅報導最新慘烈的戰事,報童沿街叫賣號外,更添加戰爭的驚心氛圍.

隔日清晨,泰華十六搭上小火輪,迅即駛入珠江,途經廣州,直往梧州去.

中午時光,抵達梧州,軍校駐梧州的一位少校前來接應,招待眾人吃午餐.內地秋意涼起,一頓豐盛的火鍋餐,吃得每個人心裡暖暖的.


接著,按照行程,泰華十六乘上大卡車,離開梧州,直奔柳州.

往柳州的路雖非柏油路,卻平坦好走,少校領隊親切又健談,引起歡笑聲此起彼落,半途眾人請他吃蒸荷葉飯.

抵達柳州時,泰華十六即併入一支大隊伍.這是一批先到的人員,有七八十人,全是回族,其中有桂協華上尉帶領的一個中隊,隊裡有漢輝後來的長年知交米龍祥.初時,泰華十六不知回人習性,在大隊採買時,無心買了豬肉,遭回族隊員們怒斥,成了後來回憶的一支插曲.

在柳州小住多日,清早晨起,編隊做體操,再做行軍訓練,當時個人仍穿便衣.暇時,幾個好友去河邊茶樓飲茶,叫十幾二十小碟點心,吃得很痛快.

隨後,整支隊伍徒步行軍去南寧.這段超過兩百里路的長途行軍,是漢輝的首次,雖然辛苦,不過經過這個磨練,漢輝有了信心,面對以後漫漫前途.

在此同時,繼上海已失守,首都南京岌岌可危,無情的戰爭,軍民犧牲慘重,不願被日寇凌侮的國人,拋家離鄉,長途跋涉,千辛萬苦湧向大後方,加入抗日的陣營,救亡圖存,在神州大地,譜出一段史無前例,可歌可泣的史詩.


南寧原是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所在,為桂系李宗仁及白崇禧參照黃埔軍校創設.當時,已改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原校第八,九期亦分別改為第六分校十三及十四期,有千餘位學員.

到南寧軍校之際,又有三百多來自雲南的回族青年來加盟,他們離開雲南時,曾為龍雲省長所阻撓,最後排除萬難,打著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回教學生隊之名,來到南寧大會師.

在南寧軍校,泰華十六和所有來自各地的新學員,開始接受入伍受訓.不久,南寧已受到日本軍機的騷擾,為保軍校的安全,中央決定將所有學生移往桂林.

經過幾天辛苦的行軍,來到桂林東南郊外的李家村(今奇峰鎮)

在當時,淞滬戰事已結束,上海失守,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號召下,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國軍犧牲慘烈,卻破滅了日寇三月滅華的狂言.有悲痛,也有鼓舞,每個一心救國的志士,都堅忍行軍的辛苦,渴望早日完成救國使命.

此一戰役中,鄉親羅卓英帶領的十五集團軍,屢獲戰功,頗為漢輝激賞,並引以為榮; 稅警第四團的孫立人,則在激戰中遭砲彈炸傷,全身負傷十餘處,被救出送醫;而梁家遠征軍的另一主角史迪威,此時仍在華中,密切關注戰事,硏判敵我情勢的發展.


來到桂林已是十二月初,首都南京戰事慘烈,各路的救國志士,紛紛湧進桂林,僅是山東回教救國會,召募而來的就有兩百餘人,其中有朱雲峰,扈恒俊及馮懿祖等人.

此時,各路來到桂林的新生,全數已有千餘人,正式編隊,番號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第十五期第六總隊".下分兩個學生大隊,各有六個中隊,第一大隊是漢族學生,第二大隊是回族學生.

至此,泰華十六被折散,分別編入第一大隊各中隊.

編隊之後,各人領得兩套長袖軍服,內衣褲,膠鞋,腳梆帶,並有軍毯棉被,法郎瓷口盅,便丫嘴帽及鋼盔各一件.待全員換上新軍裝,整體集合,齊唱黃埔校歌 :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漢輝此時已朗朗上口,帶動新學員高聲同唱.


初到桂林,因李家村新校舎仍未竣工,新生全員經多日休整後,徒步行軍經陽朔,荔浦等地至柳州,進行入伍訓練.

入伍學習重點有總理遺教,領袖言行,軍人精神教育等政治課程;術科有基本教練,戰鬥教練,射擊教練,夜間教練,及陣中勤務為主,另有體操及臂刺等.操課完畢,分別帶隊去柳江游泳,或打籃球排球足球等課外活動.

柳州的風光雖好,但來自北方的學生卻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患瘧疾,痢疾及疥瘡,曾經在初到泰國時,有過同樣厲練的漢輝,此時已是百毒不侵,安然渡過磨練.

入伍的磨練雖艱辛,又何能比過當時的國難.上海失守後,不久首都淪陷,日寇又肆意在南京大屠殺,震驚全球,人神共憤.

半年入伍期滿,漢輝通過考試,以優良成績進入正規科班,旋即隨師戰鬥行軍,重返桂林.

回到李家村,進入新建的校區,迎面是鋼筋水泥的校門,威嚴聳立.校門上方是校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兩邊牆上有"親愛","精誠"(軍校校訓) 四個大字,校門兩邊有對聯: 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進此門, 望之令人心生豪邁.

校區寬闊氣派,四周築有圍牆,四個門均有武裝崗哨.校內有集中的建築群,又有分散的建築物.進入大門是校本部,再往裡去,正中間是可容萬人的大操場,數十幢平的營房羅列,各營房間林道四通八達.

校區設施完備,有禮堂,圖書館及游泳池,並有一相思河(漓江的小分支)流過,隔開十四和十五期營區,總隊部則是在十四期營區.


十五期正科學生,接住十三期的營房舖位,全員分成兩個大隊,普通人在第一大隊,回族人在第二大隊,大隊各有六個中隊,每中隊有十個班,一班十六人. 各隊各有一營房,每個營房的一頭是教室,另一頭是餐廳和厨房,中間是學生寢室,辦公室,及中隊長和區隊長房間,廁所在隔一小路對面,洗澡用的大小水缸在營房門口.隊部門口,有白石子排出"還我河山",岳武穆的壯志,時時激勵雪恥之心.

在駐進李家村時,泰華十六已全分散至不同隊.汪民心在第一隊,黃興中在第二隊,漢輝在第三隊.在漢輝同一班之中,韓書元全班最矮,他來自馬來亞,原籍海南島.同班排頭最高的是蕭殿邦,是個山東大漢,抬機槍就靠他,漢輝則列居第九.

剛入住新營房,各人領得新米黃卡及軍服,小軍帽,軍毯及白棉被等多項軍用品,立即理髮,三分鐘整畢內務.每日坐息,六點早點名後,跑步出操,吃早點(稀飯為主).上午課業,十二點中餐,六人一桌,三四道菜,略稍息後進行下午課業,晚餐五點半,每半月及節慶均加菜,學生輪流辦採買.餐畢後盥洗,晚自習或夜間教育,九點熄燈就寢.國難期間,資源日漸匱乏,軍校學生有如此待遇誠屬不易.


軍校校長蔣中正,分校主任是俞星槎中將,後為黃維中將,政治部主任是倪文亞,總隊長先是安舜少將,後為周嘉彬少將,第一大隊長沈憲章上校(黃埔六期).

校內分步,,,,,通訊各科,依據個人條件和自願自選兵科,漢輝自願加入步兵科.軍官教育以連教練為重點,學科有政治課程及各種典範令,戰術從基本應用到沙盤運作,射擊教育則以步兵重兵器為主,並進行打野外,通訊及測繪等操作.曾經整大隊行軍去陽朔,一天來回.文科的國文則有前後出師表,陳情表,及曹劊論戰等.無英文課,後有日文,以利學生陣前能知己知彼.統御訓練,則要求每位學員輪值仼區隊指揮官,學習擔當指揮任務.


當時有個小插曲,有次上體育課,教官(廣西人,矮個子)表演單槓大車輪,學生王鋭(山東人)逞能也要試,結果不慎跌落沙池,手腕脫臼受傷,體育教官囑他忍著痛,抬起王的手,一抽一推,立即把脫臼的膀子接上了,獲得大家的鼓掌稱讚.

另有一回越野障礙訓練,要走過高十尺,長三公尺,寛僅五吋的橫木,很多人都不敢走,葉永青卻有好身手,竟敢在橫木上踢正步走過,眾人皆羨慕不已.

平日課業安排緊湊,體育活動多,又有各類球賽.課餘活動有學生舉辦的晚會,表演功夫,歌唱及舞蹈.

李家村在桂林東南,約有個把小時走路的距離.校區在眾山環抱中,石筍山林立,安靜幽美,是具有天險,練兵的好地方.

練兵歸練兵,清苦自不在言,生活樂趣亦不可缺.課餘假日,泰華十六時有聯繫,三五人相約走一趟桂林,飽覽風光,打打牙祭,也頗悏意.

就學期間,漢輝曾寫信給老家及文壽哥報平安,旅泰眾鄉親都欣慰漢輝的上進,各人合捐匯款,分別寄給漢輝及他老家,令漢輝倍感溫馨鼓舞.

孫中山創建黃埔軍官學校命蔣中正任校長
大門左右聯 :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陞官發財請走別路

在南寧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
1938年遷桂林李家村(今奇峰鎮)改名第六分校

抗戰初期的桂林

今日桂林東南的奇峰鎮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ylwj&aid=1153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