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航東土記(二十四)/ 劉丙辰
2011/10/01 00:25:02瀏覽204|回應0|推薦0

第二十四回 莊王還願上蒼岩
      骨肉相逢淚漣漣
  貧僧法師離宮之後,妙莊王因感激之情,三天三夜都沒有合眼入眠。他想到自己的病如此沉重,若不是這位和尚誠心拯救,恐怕自己的老命早已沒了。
  他又想,過去我總以為自己是真龍天子,當了皇帝就常以天下獨尊,發號施令,高高在上,哪看得起凡夫俗子和鄉里巴人。對出家人更是瞧他不起;總感到天下沒有一個人能比得皇上,而且皇親也應該是高人一等的貴族。從我這次大病一場,深感自己錯上加錯了。一個素不相識,兩袖清風的僧人,竟誠心來給寡人治病。一個山野仙姑同自己一不沾親,二不帶故,為了救治他人竟甘願捐出手眼,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義舉。這種沒有私慾而「慈悲為懷」的品德才是最高尚的人。我妙莊王雖為一國之君,但身處獨尊而不醒悟,手中掌權而不正用,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心,就亂殺無辜,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殺害了,哪還有君子之心,立人之道。孔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照我看,究竟誰是君子,誰為小人,倒應該重新反思了。一個貧僧和那些勤耕素織、捨己救人的出家人,既不貪利,又不懷惠,兩袖清風,一無所求,難道是小人嗎?宮廷裡那些滿腦子「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的自稱是高官貴族的人難道真是正人君子嗎?
  妙莊王反思,他深感貴族一群裡的許多人只不過是充滿私慾而高高在上的偽君子。而自己雖為皇上也是滿腦子權呀、利呀、命呀!數起來身上有多少人情味呢?他懺悔自己當年不該阻止公主妙善出家修行。不該火燒廟宇,慘害性命。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己得病一定是犯了天條。他越想越感到有罪,如何洗清身上的罪孽,做個正人君子的好皇上,成了他心頭經常轉遊的大事情。
  一日,妙莊王在文武大臣的陪同下輕車便騎,到城外民間視察,也算是微服私訪。他一路走一路看,望到沿路農夫勤勞耕種,林禾茂盛,沉悶已久的心情才逐漸開朗。當來到白佛香火佛地,看到當年被大火燒毀的廟宇已重新修復,並且冤魂得到昭雪,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他站在白佛寺新立的一通碑文前深深施禮下拜,喃喃自語:「寡人罪該萬死,祈求眾冤魂饒恕吧,俺保證今生今世不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了,身為一國之君,定要勤政愛民,永保國泰民安!」
  臣人們也跟著施禮,有的望著一片新立的碑文,看到那麼多含怨死去的尼僧名子,不知是什麼滋味,一個個偷偷流下了淚水。
  隨後,他走進寺院,徑直來到修建的白雀庵,找到當年三公主妙善坐禪誦經的小小禪房地,望了又望,指示長老立碑紀念。
  時至中午,他來到一座村寨,一家百姓老少五口,正蹲在門前一棵老槐樹下圍著一塊台子吃飯。妙莊王忙上前察看,望見每人端著一碗稀米湯,拿著一個糠餑餑,守著一盆野菜邊吃邊聊,還挺有一番農家趣味。
  他感到十分稀奇,走到跟前,衝著其中一位年長者問道:「這戶人家,天下五穀豐登,豐衣足食,為何你家吃的這般飯菜?」
  老漢正在用筷子夾一口野菜吃,猛一抬頭,見是一伙從京城來的什麼官人,有眼不識泰山,他哪知道是皇帝老子微服私訪來到鄉間,屁股連動都不動一下,邊用筷子夾菜邊滿不在乎地說:「這幾年皇上為了安民,頒了不少解救百姓的聖旨,皇帝的經是好,但好經被下面的小和尚都念壞念歪啦,老百姓苦的還是苦。就拿俺村說,俺老百姓看到皇上有了聖旨,才覺著有盼頭啦,都一個勁勤奮種田。人勤地不懶,塊塊田裡確實都長出了好莊稼,家家多打了不少糧食,但地方官府抽稅就讓老百姓受不了。什麼地畝稅、人頭稅、壯丁稅,家裡喂個雞狗還要交稅。這位城裡當官人你也聽一聽,希望到上邊能替俺莊稼人說句話,俺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的活,一畝地打上三斗兩袋子糧食還不夠上繳這稅那稅,哪還剩下多少吃的,不受苦咋辦?現在官府老爺欺負人太狠了。」
  在一旁的隨臣看老漢那麼沒有禮貌,講起話來又粗聲粗氣,怕氣惱了皇上,鬧出大事,個個嚇得直發抖。一位臣人忙催妙莊王離開,妙莊王像沒有聽到似的,繼續同老人攀談,並借筷子順手從盆裡夾了一點野菜,親口咀嚼了幾下。感到這菜又苦又澀,難以咽下,深深體會到當農夫的疾苦。心想,四海之濱皆為王土,天下百姓皆為王親。我是一國之主,民富了國家才能興旺,這是一般常識,愛護百姓乃我職責也。
  於是,他回朝之後,迅速頒下聖旨一道,命令天下大力消減賦稅,減輕百姓負擔。這一招還真靈,老百姓的雜稅少了,大家的勞動積極性提高了,廣大農戶真正過上了五穀豐登,人畜兩旺的好日子,家家稱讚妙莊王治國有方,愛民如子。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妙莊王仍不忘上山還願的許諾。
  一日,他在金鑾殿同大臣商議國事,又重提起山上的事情。他說道:「幾年來國家在各位親臣的鼎力支持下,廟宇已得到修繕,天下的尼僧可以自由傳誦經文了,還了法師一願;為臣者執法,農夫者勤耕桑田,如今糧豐囤滿,天下太平,還了法師二願;還有一願,朕一直掛在心上,那就是,朕要親自去蒼岩山,感謝和表彰那位獻手眼的仙姑拯救朕的大悲壯舉。」
  妙莊王話講完之後,趙震、楊傑兩位老臣馬上立刻站了出來,表示讚同,並願一同前往,護駕國王一路平安。
  妙莊王經過幾天的認真準備,將朝裡朝外的事情安排妥當,選了三月九日為出宮上路的黃道吉日。
  這天早上,一輪紅日剛剛升起,就照得半邊天空無比燦爛,一對喜鵲在枝頭叫個不停。三千護衛戎裝威嚴,早已整整齊齊排在宮廷門外,文武大臣一齊出來為妙莊王送行。妙莊王同娘娘寶英高坐龍車,緩緩走出宮門,兩人眉飛色舞,歡快異常。老臣楊傑貼身護衛,只見一隊人馬在千呼萬歲的聲浪中,浩浩蕩蕩出了皇城。
  陽春三月,和風送暖,野外一片桃花景象。妙莊王同娘娘坐著龍車,駛上御道,興高采烈地往蒼岩山行進。路上他和娘娘看不完鮮花盛開,蜂蝶飛舞,望不盡青山叠翠,溪水奔流,聽不盡黃鸝婉轉,燕子呢喃。兩人在車上好不精神,不時談論風光,開懷大笑。
  一隊人馬沿途曉行夜宿,葷酒不沾。遇青苗繞路,逢村寨轉彎,不去傷害和驚動老百姓的一草一木。他們不知翻過幾座山,爬過幾道梁,涉過幾條河。一天下午浩浩蕩蕩到了蒼岩山腳下。
  妙莊王同娘娘在老臣楊傑的親手攙扶下分先後走下龍車後,倆人站在一處望蒼岩山佛地,但見山上處處雲茫茫,瑞氣蒸騰,望峽谷層林幽深,山泉飛流,鳥聲清脆。此時清風習習,撲面而來,二人如醉如痴,對一山勝景,充滿了新奇好感。
  皇上對左右道:「這兒真是個清涼世界,比我們皇城那污染之地不知要安靜多少!深海藏蛟龍,名山出仙人,那位曾給寡人治病的道德之士和獻手眼的仙姑原來就住在這麼好的山上,怪不得他的人品那麼純潔高尚。」
  娘娘常年身居宮庭,雖然出入也是粉黛過百,前擁後隨,但那又老套又單調又繁瑣的貴族生活,使她早已感到十分疲倦和未老先衰了。此時她站在皇君旁邊,望著一山好景,大有鳥兒出籠,鳳歸林海之感,多少情感油然而生:「我們皇宮聽起來好威風,看起來好神聖,但是就那麼個小地方,缺山水缺人情,有什麼好呢?而且天天是陷在名利之爭的旋渦,煩死人了。那位仙姑住在這清涼山上,誦經念佛多麼自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人言『白雲深處藏仙家,一方淨土出真人。』」皇上對著娘娘講。
  兩人站在一塊草坪上東張西望,興致勃勃,談論不休。
  他不知從哪裡來了一股精神,在山腳下浮想片刻,竟不顧一路乘車勞頓,在老臣楊傑的護駕下,同娘娘一起手捧信香開始徒步攀登山路。
  他們手扶白檀樹,一步一步奮力爬山。由於山陡路滑,有幾次將樹枝折斷,差點從山坡上摔了下來。娘娘畢竟是宮廷人家,纖弱女子,她常年在宮,哪見過這麼高的山,更沒爬過這麼險的路。沒有攀上一個時辰就兩腿酸軟,眼睛發花,心裡驚慌起來。她面對懸崖絕壁,嚇得媿乎哭出聲了。老臣楊傑快步趕上,將娘娘兩手攙扶,這才壯了她的膽量。
  有志者事竟成,他們不顧艱險,爬呀,爬呀!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終於登上了山頂。
  他們來到佛山聖地,四處觀望,但見花果滿山,瑞氣飄蕩,大雄寶殿在晚霞的餘輝裡異常輝煌,蔚為壯觀。  他進殿申表,鐘鼓齊鳴,當家師周全功即刻走下殿台來迎接。
  妙莊王和娘娘進殿上香,並獻了厚禮。還願後,要求拜見捨手眼的那位仙姑神女。在當家師的接引下,兩人一同快步步入一間小小禪房。他們隔著祥帳朦朦朧朧望到一位仙姑端坐蓮台,妙莊王和娘娘慌忙下跪。
  他不顧君王之尊,竟向仙姑施行響頭大禮。娘娘雙腿跪地,聲聲稱讚仙姑心底善良,感謝她捨身救人的大恩大德。妙莊王跪地已久,抬頭一望,見仙姑真的失去了一隻手和一隻眼,傷口還未癒合,不禁一陣心酸,兩眼流淚,大開金口玉言:「姑姑啊,你為寡人獻出了一隻手,一隻眼,真不愧是佛家大善人。我要還你全手全眼,欽封你尋聲救苦救難慈悲法相大師,萬古彰名!」妙莊王是一位天神下凡轉世,當了帝王,真龍天子金口玉言,說啥算啥。他話一講出,仙姑就慌忙說了一聲:「謝恩!」仙姑也許是聽錯了,霎時竟長出了千手千眼,顯出法相,輝煌四射,大放光采。
  國母娘娘抬頭一看,驚出了一身冷汗。她偷偷仔細望著,發現禪床上的仙姑面貌那麼熟悉,似乎像自己的三女兒妙善模樣,不禁疑惑起來,好一陣子心裡緊張不安。她憂郁了半天,大著膽量,問這位仙姑出生在何地,父母親的名和姓,以及老家在哪裡?
  三皇姑妙善看到自己父母親跪在地上不起,實感過意不去了,又聽到母親問起自己的名姓,竟悲喜交集,忍不住淚流滿面,道出聲來,她將出家事以及回宮為父皇治病事一五一十流水般說出。娘娘寶英觀花容,聽聲音,解詳情,認定眼前這位慈善仙姑原來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三女兒妙善。
  但她馬上又否定了眼前的一切真實,那年火燒白雀庵和白佛寺的悲慘情景及女兒在殺場慘遭害的恐怖一幕又出現在她的眼前。心想:三女兒妙善明明死了,為什麼仍還活在塵世間?難道……
  妙善看到母親認自己有些遲疑,不妨將出家後的經歷詳細道來,然後道:「娘呀,我真是你的三女兒妙善!」說著流下了熱淚。
  國母娘娘呆呆地雙眼直直地望著妙善。
  她萬萬沒有想到三女兒還活在人間!
  她萬萬沒有想到來宮廷救治皇王的貧僧道人和獻手眼的蒼岩山仙姑原來就是自己的女兒妙善!
  她萬萬沒有想到在蒼岩佛地竟與女兒妙善相會了!
  當聽到妙善講到自己曾化作一位貧僧揭下皇榜到宮裡親自為父皇看病,以及不顧疼痛割下手眼一事,她心痛得像亂箭穿心,感動得淚如泉湧。
  「我的好女兒呀,你真是地上難找,天上難尋的大孝女,當年我不該阻止你出家修行,害得你那麼苦。」她一邊哭著一邊敘說著……。
  「女兒呀,娘想著今生今世難見你的面了,想不到在蒼岩山寺廟真的又相逢了。你志氣高遠,慈悲為懷,娘願你好好練功,修成正果,流芳百世。」她沒完沒了地講著。
  三皇姑妙善坐在禪床,看著母親淚人般跪在地上,聽著她那來自肺腑的愧疚聲,她情不自禁,真想走下禪床將她親手攙起。正在猶豫之中,又聽到父皇十分慚愧,在下面自摑自己耳光的聲音,更感覺有些不自在了。
  妙莊王知道眼前的仙姑和到皇宮給他治病的道人就是自己的三女兒妙善,更是羞愧難當,老淚縱流,情不自禁地朝自己的臉上摑了三個耳光,說道:「善兒呀,當初你父親本性不仁,千錯萬錯,錯在不該養兒育女只想著傳宗接代。由於我私心作怪,殘忍地阻止你出家修行。多年來,你在外做了那麼多好事、善事,還為我治病割捨手眼,非一般人所能為也,真是大忠大孝大義大德之舉。我要為你建立孝女牌坊,讓天下人都知道興林國皇宮出了位大慈、大悲、大善、大孝的女菩薩!這位菩薩就是你三皇姑妙善!」
  妙善道:「父皇萬萬不必!為兒出家修行,不圖名利,與人為善,解人之危,對父母行點孝心是我心安理得之事。至於為救父皇出了一點心,何敢接受興師動眾。」
  妙莊王看到女兒一心行善,不貪功名,如此大度,想想自己雖為一國之君,但所作所為,盡貪名利。因心術不正,不僅錯殺了無辜,連女兒也不放過的罪惡行徑,自比小人,羞澀得無地自容。當時地上倘若有個小洞,他真想鑽了進去,一去了之。
  有詩曰:
  人初原本性慈善,有錯悔改不覺晚。
  離開龍座上山來,方知神醫是妙善。
(未完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569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