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和尚」親手配丹藥 處方獨道療效真 老臣楊傑在馬上抱著檀香寶盒,自感重擔在肩,心神緊張,帶領著一隊人馬,快馬加鞭地奔跑在返回京城的路上。 他在馬上思忖:這次上山如此順利地居回仙姑手眼,算是皇上老子有天子之命,也算我老臣有點運氣。但他難以理解的是山上仙姑與京城皇宮遠隔數百里之遙,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對皇上竟能如此大慈大悲,捨身救人,實在令人既感嘆又費解。 他反覆揣摸著仙姑對他講的那句「慈善博愛」的話,咀嚼著語中的含意,深感言語深奧,意境廣大,非一般人所能為也。若世上多有些這樣的好人,人與人之間豈不就溫暖如春,天下太平了嗎?怪不得有人說佛心可以超界,這位仙姑肯捨手眼的大義壯舉有誰能比得了呢?他望著懷中的寶盒,忽然想起在丹房之地仙姑說話的聲音十分熟悉,好像在哪兒早已聽過了。 他認真回憶著,想起多少年前在一次進宮上殿的路上,遇到三公主妙善同丫環正在一起玩耍,三公主非常彬彬有禮地給他讓路,並喚了一聲相爺。 當時楊傑見公主小小年紀如此有禮,非常感動。此事在他的腦海存念了很久。如今,在蒼岩山佛地,丹房那位仙姑的話音很像是妙善公主的聲音,後悔自己未敢抬頭多看一眼。但他一轉念,又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念。妙善公主不是多年前在白雀庵一場大火中沒被燒死後又在法場被斬殺了嗎?自勸千萬瞎想不得。他一手緊捧寶盒,一手揚鞭,打得白彪馬四蹄生風,飛奔而回。 老臣楊傑一班人馬在一條山路上正行之時,忽然風起雲湧,從路旁竹林裡竄出一伙人來。有的手舉纓槍,有的揮舞大刀,也有的拿著弓箭,一字橫在路的中間。月光下只見一位頭領喊話:「我們在這兒等候多時了,你們是何處鳥人,這裡是我們的地盤,請留下買路錢,並把手中的東西,統統留下。否則,要你們的狗頭!」 楊傑老臣哪想到會有賊人在路上敢搶劫皇家人馬。他畢竟是一位見過世面,上過殺場的老將,遇事不驚不慌。先讓身邊一位武人上前說理。那位武人在馬上粗聲粗氣喊道:「我們是興林國皇家差使,有要事趕路,請讓開道路,如果胡鬧,小心老子不客氣!」 賊人一伙裡有人喊道:「什麼黃家黑家的,管我們個屁事,這是我們的地盤,如果你們撒野,難逃活命!」說話之間,那位頭領手臂一揮,便一窩蜂喊殺上來。有的射箭,有的揮舞刀棍,未等楊傑布陣,一條山路上亂作一團,好不危險。 一時間,山野裡傳出刀槍、木棍的打殺聲。 一個賊人,看到老臣楊傑手裡緊緊抱著一件什麼寶物,便手舉彎弓,一箭射去。武將出身的老臣楊傑自有一身防範高手,他在馬上手疾眼快,大鞭一揮正好打在箭頭上,起箭落,避開了風險。使出這一絕招,反倒把那位箭手嚇得後退兩步,神魂顛倒,愣了半天。 賊人頭領看到射出的箭竟被馬上的一位老者一鞭子打落到地上,他手揮大刀向白彪馬砍殺過來。白彪馬嘶叫一聲,四蹄騰空而起,只聽「 !」的一聲,就把頭領手中的大刀一蹄子踢到路邊的草地上,還傷了他的一隻手,嚇得一伙賊人退到路旁,不敢靠近。老臣楊傑在馬上趁勢大吼一聲:「有種的看刀!」他大刀一舉就向賊人殺去。那頭領看勢頭不妙,連滾帶爬,先逃進樹林。一伙小賊人見頭領跑了,嚇得立即丟刀棄棍,個個抱頭鼠竄。 一場混戰後,老臣楊傑望著跑遠了的賊人,在馬上哈哈大笑幾聲。 他們彈淨身上的泥土又整裝上路,繼續前進。 老臣楊傑騎在馬上一聲長嘆,心想,這一帶山路彎曲不平,人生地不熟,可能還會有風險擋路,我老臣重任在肩,憑著這把硬骨頭一定要順利回到京城,親手將仙姑的手眼呈給皇上。 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走在山路上,已是深秋夜晚,一團雲從頭頂上飄過去,天幕又現出一片晴朗,星空閃亮,月光如水。他們催馬趕路,踏著如銀的月色,在返回京城的路上飛快地奔跑著。 楊傑披星戴月回到京城,馬不停蹄地進了皇宮,將取回來的仙姑手眼親手呈奉皇上。 妙莊王見老臣楊傑出色地完成任務,並火速反回,甚為感激,連連稱讚他是第一忠臣。當即頒佈聖旨,給他記功重賞,表彰他的卓著功績。 妙莊王看到蒼岩寶盒,喜不勝收,在和尚面前連連頌揚蒼岩山仙姑高風亮節,功德無量。他表示,孤君一旦病體康復,一定要親上寶山,拜謝仙姑的大度恩德。 一直守護皇上的娘娘寶英看到老臣從蒼岩山取回了手眼,心裡也格外高興,忙親手從老臣楊傑手中將盛有仙姑手眼的檀香盒雙手接了過來,並恭恭敬敬遞在和尚手中。和尚打開一看,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上天有靈,蒼岩山有情,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願龍體早日康復!」說罷,就去太和殿裡安裝鼎爐,口念法號,默誦真經,邀請四海神靈齊來送功獻寶,助上一臂之力。 瞬時間,一陣風起,爐火蒸騰。天山麻姑送來了靈芝草,南海龍王獻出了碧海珍珠;南無藥師送來了地道中藥材。只見和尚分先後下鍋,精心配制。他站在爐邊,手揮七星寶劍十分熟練地翻動著藥材,直煉得太和殿上瑞氣滾滾,爐中的紫金砂丹毫光灼灼;直煉得藥味四散,香氣撲鼻。 和尚經過七七四十九個時辰,將仙丹妙藥煉好之後,遵照醫病先醫心,用藥重在治本的要領,先給妙莊王服用攻心敗毒散,洗涮孽氣,喚回正心;然後用丹藥擦其體身,滅菌生機,再連服九副湯藥,調血理經,壯骨安神。妙莊王經過和尚一番醫治調理,數日過後身子骨骸就感覺輕鬆,人面瘡日見消失。一月之後病魔完全退去,不僅能下炕走動,而且精神煥發,健康如初了。 妙莊王十分感謝和尚為他治好了人面瘡。 娘娘看到君王龍體康復,高興得猶如夏季蓮荷,止不住心花怒放。 滿朝文武大臣多年來為皇上的病提心吊膽,為國事擔憂,此時也都放心了許多。 一日,妙莊王重振龍威,容光煥發,健步上朝登殿,文武百官同來祝賀。他高坐龍椅,第一項朝務就是照和尚提出的要求頒發聖旨。他號令天下大修廟宇,召回尼僧,廣傳佛經。 文武大臣一齊跪下:「遵旨!」其聲音響徹宮殿,感動靈宵。 他讀完聖旨後,十分激動地說:「寡人身為一國之君,上半生心不仁慈,貪念權貴,傷害人命,因此受到報應,大病一場。在九死一生之際,幸得和尚鼎力相助。仙姑慈悲廣大,獻出手眼拯救,使寡人免得一死。這兩位善人是天下人楷模,朝野上下,君臣民都要好好學習才是;寡人吾從今以後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帶頭戒殺生靈,開源積德,努力治國安民,報答天心,這是第二朝務。」他的聖言剛剛講完,下面交頭接耳,一陣喧嘩,臣人們個個眉飛色舞。 妙莊王為了酬謝貧僧,在宮廷內選了一塊僻靜之地,特意造了一座禪院,誠心勸貧僧和尚住下,安心靜養,誦經念佛。 三皇姑妙善化作一位和尚,在宮中呆了已有一年零兩個月了,如今她看到父皇病體早已痊癒,白佛寺也修繕完工,並舉行了開光大典,死去的尼僧一一得到了昭雪。身為一國之王的父皇也決心革心洗面,愛民如子,心想不如早日告辭,免得時間久了泄露機關。 即日,貧僧拜見國王,言表告辭,並為他建造禪院的誠心深表謝意。妙莊王好言相勸,強留不住,便要送他金銀綾緞一批。 和尚道:「我貧僧深居山林茅舍,以苦為榮,兩袖清風,從不愛財,你若送吾金銀綾緞,那也太不瞭解出家人的心了。」 莊王大吃一驚:「天下哪有你這等的大好人,你治病救寡人,分文不取,讓俺實在過意不去。今日離別不知何日能再相見?」他望著眼前站立著的和尚,突然感到他比自己還高大了許多,留戀不捨的心情讓眼角蕩出了幾滴淚花,這是他平生第一次流下的熱淚。 「只要皇上,不忘出家人一顆心意,有朝一日能上蒼岩山還人一願,是貧僧所念。」言畢,他雙手合十,面向皇上深深施上一禮:「阿彌陀佛!但願後會有期。」 妙莊王感動地不知所措,慌忙開口:「善人大慈大悲令寡人大病康復甚為感激,幾件承諾那敢食言,請你一百個放心。」 和尚離宮那日,妙莊王率親文武百官走出宮門依依不捨地送行。 但見妙莊王站在龍車前方,親握馬繮,娘娘寶英破格地陪同善人一同上了龍車,以超乎尋常的禮儀送別恩人。有誰知,坐在龍車上的出家人竟是自己的三女兒妙善。 妙莊王同文武大臣含淚將善人送至十里長亭,善人突然跳下龍車,情不自禁地來到皇上和娘娘面前,恭恭敬敬地施禮回拜,有人看到出家人的眼裡也溢出了淚花。 長亭裡傳出一片哭泣聲。 送別人個個像釘子一樣站立著,一再眺望一個遠去的身影。 驀然,天空飄來一片白雲,貧僧顯法像登雲歸山。 妙莊王及大臣們愕然! 有詩曰: 女兒回家變容顏,暗地功法配靈丹。 妙手治好父皇病,不揚功名自歸山。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