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航東土記(八)/ 劉丙辰
2011/08/23 06:48:42瀏覽217|回應0|推薦0

第八回 宮中有女初長成
    夙志冷眼看榮華

  那日,國母娘娘回到寢宮,妙莊王還在炕邊閒飲,分明是在等候她就寢。娘娘將女兒妙善修行之事向君王講述了一遍,妙莊王嘆息道:「妙善生在宮中,多少富貴不去享,她偏偏要去誦經念佛,自討苦吃,一個女孩子成何體統!」
  娘娘說:「妙音、妙緣兩公主都已招了駙馬,他們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多貼心。咱妙善已長大成人了,常言道『女大當嫁,男大當婚』,小女兒今年十六歲了,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我們也該關心一下她的婚事了。我看不如給她早點招個東床駙馬,早日生個兒子,後繼有了人,也算了結了我們一樁心頭大事。」娘娘正好說出妙莊王的心事,他嘆了口氣說:「事情並非所願,當年招駙馬實在太粗心。大駙馬趙魁、二駙馬何鳳,一文一武,看起來還挺般配,可是一個雖有文才,但生性柔弱;一個雖有武才,但缺乏智謀。據我多年感覺他們都不是治國之料。而且,他們至今還都未生下兒女,令寡人有些失望!我早將希望寄托在三公主妙善身上,若能替她選位德才兼備的好駙馬,同我一起治理朝綱,將來有人能順順利利繼承王位,百年之後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娘娘說:「我們吸取了教訓,來個天下選親。我就不信,你出道聖旨,普天之下還選不出一個精英之才?」
  妙莊王道:「那太玄乎了吧!咱三公主又不是嫁不出的閨女,潑不出的水,你這主意是無奈之舉。照我看招駙馬還要講個門當戶對,先在朝裡挑選為上策。」
  娘娘說:「龍鳳親是古人傳下來的俗尚,若能在朝裡選個如意駙馬那當然更好了。」
  「那就想個法子試試看。」妙莊王自信地說。
  一日,妙莊王在金殿同朝臣商討國事,突然將話題一轉,提起一件事情,問下臣:「朕多虧諸位愛卿多年來以國為重,鼎力相助,才贏得今天民富國強,天下擁戴,四海朝賀的太平盛世,不容易呀!但人總有老的時候,看,在位的愛卿們有多少人頭髮已經斑白,皺紋爬上了額頭?大家雖有治國之志,但力不從心了!」妙莊王講到這裡,殿下眾臣相互觀看,交頭接耳,一片喧嘩之聲。朕接著道:「要使江山千秋萬代,光靠我們這些老頭子已經無濟於世,要關心下一代成長呀,讓他們中能多出些能文能武,德才兼備的治國棟樑才,朕才放心!」愛卿中有的伸出拇指,稱讚皇上講話言語高明。
  老臣趙震道:「朕高瞻遠矚,要使江山萬代,不僅我們這一代人要精忠報國,下一代也要多出忠君之輩。教育他們武為國用,德為民立,以防百年之後有人不守大節,腐權辱國,破壞基業。」
  尚書李龍言:「要使下一代成為棟樑之材,不僅教他習武,還要熟讀兵法,懂得戰勝而強立,天下服矣的道理!
  提起李龍,許多人還不知他的出身來歷。他祖籍安徽當滁人,北魏時期,先人就在北朝做官,可為官宦人家。到了父親一代,由於父親早死,家境開始衰敗。李龍由於從小就失去父愛,少有管教,好逸惡勞,十五六歲就跟著人當兵去了。在部隊混了幾年,沒有多少長進,偷偷逃回來。妙莊王起兵造反時,他感到出頭之日的時機已到,就跟著到了隊伍。由於作戰勇敢,很快被提拔起來。妙莊王建國後,憑著他的家庭出身和個人的一點小聰明,挺會鑽營謀碌,因此得到了皇上的賞識,官職青雲直上,十年工夫就爬上兵部尚書的位置,兵權在握,可為朝裡的佼佼者了。  妙莊王道:「愛卿之言有理,子孫德行,實在重要。明日朕要親自觀看各位愛卿家中兒孫武功,凡年滿十五歲以上的男孩均要上場亮武,以備國家棟樑之材。」妙莊王突如其來的決定讓大臣們一陣慌亂。有的因忙於公事,從來不過問兒孫之事;有的雖兒孫成群,但肯學者甚寡。唯獨尚書李龍暗中自喜,蓄意已久的心思,似乎覺得看到了希望。他有兩子,老大已在外地為官,小兒子名叫李炳,從小他就教他苦練武藝,攻讀兵法,盼兒將來早有出人頭地之日。當日他興沖沖回到府裡,讓家人傳兒子李炳到議事堂上。李龍坐在台前,一杯香茶還未飲下,李炳快步走進來。
  李炳急問:「爹爹喚兒有何事情?」李龍高興地說:「炳兒,父親向你報告個事兒啦!」李炳:「有何好事兒?」李龍道:「皇上明天要親自觀看一場比武,檢查各家孩兒武藝功夫,準備選拔國家棟樑之材。你已習武多年,又熟悉兵法,明天上場,在皇上面前一定要認真操練,全身心投入,露他一手,與其他孩兒爭個高低,亮出個本事來。如果你能得到皇上賞識寵信,那麼今後興林國的天下可能就是我們父子的啦!」
  李炳興奮地說:「請爹爹放心,我李炳已與多個孩子較量過,他們個個都是大草包。明天我一定要比出個名堂,同你一起爭奪天下!」他雖然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但在父親的多年管教下,已養成一種霸氣,有種不認輸的精神,在朝裡同齡的孩子中被稱作一「虎」。他在老子的影響下,仗勢欺人,不少孩子曾挨過他拳打腳踢。有一次,妙善和幾個宮女一起到御花園裡遊玩,回宮的路上恰好碰到李炳正騎在一個小孩的背上,用鞭子抽打他的屁股。他邊抽鞭子邊喊叫:「快快爬呀,讓老子過過癮。」那孩兒在地上像狗似的艱難地爬著,顯然是個弱者。妙善忙上前勸說:「你是誰家的,怎麼能將人當狗騎呢?快快放了他吧。」
  李炳傲氣十足,哈哈大笑:「這叫打者願打,挨者願挨,你管得了嗎?那日,我們二人下棋他輸了,沒錢給我,所以以此補償。」
  「那也不能這麼欺負人呀!」妙善看他騎在那孩兒背上不肯下來,有些生氣了。
  一位宮女講:「妙善公主,他就是李府上的二公子李炳,外號『小老虎』,欺負人是有了名的。」提起李府,妙善突然想起一件事了。那是她十二歲那年過生日,兵部尚書李龍向妙莊王建議,要抽調一些兵將由他率領去搞一次春獵,打些飛禽走獸為妙善公主過生日,舉行一次宮廷野味宴。妙莊王聽了很是高興,還特意讓寶英娘娘攜帶三個女兒為參加春獵的將士敬酒壯行。送行那天,在宮廷門口不料妙善竟挺身而出站出來反對春獵:「禽獸同人類一樣都是生靈,傷害不得。況且,春日萬物復蘇,飛禽走獸安穴築巢,繁殖後代,若將它們射殺豈不太殘忍了!我堅決反對你們去春獵。」
  李龍一隊人馬早已站在宮廷門外,正在整裝待命出發,妙莊王剛要同李龍舉酒碰杯,竟突然遭到妙善堅決反對春獵,這意外之事的發生誰也沒有料到。妙莊王滿以為李龍建議到野外獵些野味為妙善過生日是件大好事情,一時高興才讓寶英娘娘率子女也來歡送。但萬萬沒想到竟遭到妙善當場突然反對。在眾臣面前,感到有點下不了台。她望了望妙善,壓住火氣,轉身問身邊的員外郎妙清廉:「你是長輩人,你也說一說,這春日獵生有何講究?」妙清廉道:「古人有詩曰『勸君莫打早春鳥,雛在朝中盼母歸』。早春時節,生靈復陽,相互交配,繁衍後代,此時獵生,與天時相剋。」
  李龍提出春獵為妙善生日宴會增加野味,並不是他內心本意,而是他早已看上了妙善公主,想借機通過狩獵討好妙家,為將來能讓兒子李炳同妙善成婚鋪平道路。誰知剛要率隊出征就遭到妙善干涉,自然心裡很不舒服,一杯酒差點洒在地上,冷笑道:「飛禽走獸本是食者口中之福,春日更是吃野味的大好季節。再說這次狩獵也是為了妙善公主能在生日宴會上嚐嚐新鮮野味,什麼勸君莫打早春鳥,地裡跑的,天上飛的撲殺它幾個算什麼?」
  這時從馬上跳下來一位少年,蠻不講理地大聲嚷道:「爹爹,時間不早了,我還是第一次外出,快帶我們狩獵去吧,懶得同他們爭吵,再說這次狩獵也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說著就去拽拉李龍的衣襟。
  妙善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憤怒地說:「如果你們硬要去春獵,對不起,勸你們不但不要打著為我過生日的旗號,我還要請求上天,誰射飛禽就讓鳥雀往他頭上拉屎,甚至抓瞎他的眼睛。」請完甩袖而去。有的將士聽了妙善這番講話,不但不反感,反而覺著滿有新鮮味,特別聽到後句話不少人竟捧腹大笑起來,惹得隊伍一陣騷亂。妙莊王看女兒這般樣子心裡十分掃興,無心再同李龍敬酒,忙說:「小孩子不懂事,大家不要同她一般見識。你們該咋就咋辦。」寶英娘娘本來對這次歡送就有些意見,認為一次小小春獵竟興師動眾,太小題大做了。她見妙善氣乎乎走了,同二位公主也悄悄離開人群。李龍搞春獵原想討好皇上一家,卻倒弄了個沒趣,還給妙善留下了殘忍的印象,大感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大家看皇上和娘娘們回宮了,也自然不歡而散,唯有李龍父子為了面子策馬同幾個家丁氣氣呼呼向野外跑去。妙善想到這裡,自言自語道:「原來是他!」並狠狠瞅了李炳一眼。
  「好,好,好!」李炳也出了妙善公主,心裡一振,有點不好意思。深知再爭辯下去沒有好事,便放開那個孩兒,提著嗓門說:「是我不好,馬上改正!」他故意做了個鬼臉,仍然舉起鞭子向那孩子屁股上猛抽了幾下,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嘻嘻哈哈地跑了,那孩兒疼得直捂屁股。這件事在妙善腦海裡轉了好久,事情傳開後,也曾在朝中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話說那日,在宮外的一塊練武場上,一場少年比武就要開始。妙莊王端坐龍台,旁邊站滿了文武大臣,等待觀看孩子們的一場演武比賽。主考官叫著一個個公子的名字。十幾位少年武士打扮,個個手拿刀劍,英姿煥發,列隊進場。比賽還未開始,大臣中已竊竊私語,顯得有些緊張。一個少年剛進場因過度緊張就暈倒了。比賽開始後,有的孩子手拿刀劍根本就不懂如何玩法;有的雖然懂幾下套路,但因不熟練很快敗下陣。唯獨李炳耍起刀來風聲颼颼,叨葉如飛,妙莊王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叫了一聲:「好!」忙令停下,喚李炳上來。
  李炳放下刀劍,慌忙跑到台前跪下:「皇上萬歲!孩兒在下。」
  「你是誰家的孩兒?武藝不錯嘛!」妙莊王道。
  李龍慌忙站了出來叩拜皇上:「他是我家小兒子李炳,從小練習武功,十多年了,但還不夠熟練。」他心裡沾沾自喜。
  「這孩兒今年多大了?」妙莊王急切問。
  「孩兒今年整整十七歲啦,請皇上教誨。」
  妙莊王道:「炳兒,聽說你還學過兵法,朕考考你,『圍魏救趙』是什麼意思?」
  李炳答:「那是講齊魏桂陵之戰,齊國軍師孫臏用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戰術大破魏軍,活捉了龐涓,解除了魏國對趙國的都城邯鄲的圍困,歷史上稱為圍魏救趙之戰。」講完他偷偷望了一下身邊的父親,暗暗吐了吐舌頭。
  李龍聽著孩兒在皇上面前毫不遲疑,對答如流,眉飛色舞,壓抑不住胸中激情:「炳兒從小就十分聰明伶俐,讀書過目不忘,五歲開始練劍,七歲學習孫子,如今在鑽研孫臏。」
  「聽見嗎!」妙壯王大聲講道:「炳兒能有今日之功,離不開家庭教導,如果愛卿府中的孩子個個能像這孩子一樣刻苦用功,還擔心什麼今後無棟樑之材!」
  妙莊王金口玉言,說得下面鴉雀無聲,一片沉悶。大家只知道妙莊王在觀看孩子比武,哪知道他在暗暗招選東床駙馬。
  一天晚上,夜深人靜,妙莊王和國母娘娘寶英在寢宮借著燭光,一邊飲茶一邊還在議論妙善公主的婚事。妙莊王得意地說道:「為了在朝裡各府能給咱妙善兒選位如意駙馬,前日我特意組織了一場少年比武,令所有愛卿大臣年滿十六歲以上的孩兒均要出來比武,結果愛卿李龍小兒子李炳表現甚為出色,不僅武藝高強,出類拔萃,而且,還熟讀兵法。尚書李龍掌握兵權,年富力強實為我朝棟樑之材。若能招其兒小炳子為我東床駙馬,日後父子同助我治理朝綱,江山定會更加鞏固。同妙善再生個龍子,江山更會千秋大業了。」
  國母娘娘聽了君夫妙莊王的介紹,甚為高興,櫻桃小嘴一抿,為妙莊王特意斟了一碗千年老樹上的普洱熱茶,笑嘻嘻道:「還是你有辦法,不愧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但治國有方,為女兒選婿一事上,認真起來比誰都細。如果當年在為大女、二女選婿上都能這麼認真就好啦!」說著不免帶出幾分還未抹去的傷感。
  「是呀,現我才體會到,國事家事都很重要。既然你沒意見,找個時間我在金鑾殿上宣旨一下就得了。」莊王道。
  「孩兒的婚姻大事雖然應有父母做主,但你知道妙善這孩子脾氣一向很_,我們認為很好,可是萬一她不同意咋辦?」國母娘娘真的也細心起來。
  妙莊王不以為然地說道:「自古以來,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是天經地義之事,哪有同兒女商量之理?何況我是一國之君,連自家女兒的婚事都做不了主,怎還治理天下?」妙莊王將手中小茶碗放在桌台上,心裡充滿了自信:「李炳出自愛卿之門,像這樣的女婿今後打著燈籠也難找到了,妙善她有何理由拒絕呢!」
  一勾彎月早已西沉,窗外一片靜寂,炕頭第三根蠟燭又快要燃盡了,忽然聽到遠方傳來雞叫聲,妙莊王和娘娘還在議論妙善公主的婚姻大事。
  那日上朝,在金鑾殿上妙莊王同首相趙震、楊傑、李剛、尚書李龍以及駙馬趙魁、何鳳等官員一起議論朝政。妙莊王端坐龍台首先言:「朕今日召見眾卿上朝商討國家目前狀況,想讓眾臣提出治國良策。」
  趙震道:「臣已老矣,話語不免陳舊,目光短淺了。據我看,如今興林國連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實在可喜。但要長治久安,仍在於君明、臣賢、吏廉,愛民尤為重要之舉。」
  李剛道:「上個月,臣到州府巡視,所到之處男耕女織,倉庫充裕,路不拾遺,一派昇平景象。」
  楊傑道:「儘管國家處於太平盛世,但也不可掉以輕心,盲目樂觀。周邊仍有虎狼之國,對我虎視眈眈,一定要壯大國防,早做防範,以免不測。」
  李龍道:「老臣之言,乃實杞人憂天。有我大軍鎮守邊關,所巡之地未見有敵人敢於來犯。而且,我朝不計前仇,早已同所有鄰國友好。有我臣在、軍在,望萬歲放心,不必多慮,穩坐江山就是了。」他滿不在乎地說著,不時環顧左右,臣中相互交頭接耳,一陣騷動。
  妙莊王聽了兵部尚書李龍之後,竟喜上眉楣:「愛卿以兵部尚書衛國,朕就放心了。名將門下出壯子,那日比武炳兒這孩子表現不錯,可謂能文能武,出類拔萃,是你教子有方啊!朕有一願,三公主妙善已到結婚年齡,願公子炳兒與妙善成婚,做東床駙馬,愛卿意見如何?」
  李龍受寵若驚,慌忙叩謝:「謝主隆恩!」
  「既然兩家都沒有意見,我宣旨,那就選個吉曰良辰完婚好啦。」妙莊王似乎像完成一件心頭大事,高興地說:「退朝。」
  殿下大臣又一陣喧嘩,楊傑心事重重,搶前一步稟奏道:「萬歲,萬歲,萬萬歲!三公主婚事乃國家大事,要謹慎從事,不能憑孩兒一次比武就一定乾坤。以臣微言,天下選婿為宜。」
  李龍聽此言,有些站不住了,立刻辯駁道:「那次孩兒比武,有誰能比過李炳,不是我袒護,朝裡有幾個像他這樣的孩子,皇上選他為婿有啥不妥?」
  另一位大臣站出來道:「我同意老臣楊傑之言,還是天下選婿為好,這叫廣招賢才,如果李炳能被選中,當然也並非壞事。」
  妙莊王見眾臣為給妙善選婿竟相爭吵起來,認為是小題大作,沒有那個必要。他不以為然道:「這有什麼可爭的,朕已熟慮,選李炳為駙馬甚宜,其父李龍又是當朝兵部當書,都是朝裡人嘛,龍鳳親家我看還挺般配呢!」妙莊王有些不耐煩的樣子。散朝後,有些大臣走出殿門還在搖頭甩手。也許是對皇上草率從事有意見,也許大家對兵部尚書李龍早就另有看法。的確,李龍在朝裡年富力強,戍邊有功,但近年來,有些老臣發現他有爭權奪位,排斥異己的不正當行為。其子李炳雖有武功,但在同年齡的孩子中那個霸氣是出了名的,許多人對他們一家子沒有多少好的印象。
  李龍回到府裡,坐在議事廳,侍女慌忙端上一碗熱茶:「請老爺飲茶。」
  李龍坐在案邊,翹起二郎腿,端起小茶碗品了一口道:「喚炳兒上來。」
  李炳快步走了進來,急問:「爹喚孩兒有何要事?」
  李龍眉飛色舞:「老爹向你報喜啦!」
  李炳:「喜從何來?」
  李龍道:「喜從天上掉下來的,萬歲爺念你文武雙全,出類拔萃,今朝在金鑾殿上頒旨招你為駙馬,將三公主妙善許配與你了。」
  李炳心頭一驚,疑惑地問道:「真有此事?」
  李龍斬釘截鐵:「老子還騙你不成!君無戲言,豈容兒戲!這難道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塊餡餅嗎?你小子要走運了。」
  李炳聽了老父之言,愣了好一會兒,心才怦然跳動了幾下,倒不是他心虛害怕,而是覺著太喜出望外了。他哪能想到,那天一場比武竟被皇上看中了,而且還招他為駙馬,一位端莊秀美的妙善公主很快要到了自己的懷抱,成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妻子,豈不是天大的喜事!這樁喜事令他得意忘形:「趙魁、何鳳兩個駙馬都是蠢豬,幹不出大事。我若娶了妙善為妻,不是吹牛,今後興林國的印把子定會掌握在咱父子倆手中。到那時候,嘿嘿!這百里天下也讓我們盡情玩玩啦!」他鬆了口氣,接著道:「啥時候完婚?我李炳早盼著這一天呢。」
  「噓!」李龍嗆了小子一口道:「說話小聲點,千萬注意分寸,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李炳笑嘻嘻說道:「孩兒遵命!」
  那日散朝後,妙莊王哼著小曲興沖沖回到了寢宮。娘娘坐在台上閒著無事,見到莊王回來了,未等侍女進來,忙上前親手為君夫脫下朝服,輕輕從君夫頭上摘下她用麥秸精心編織的皇冠,並斟上一杯熱茶道:「今日有何喜事?看把你樂的!」
  妙莊王道:「今日上朝,我在金鑾殿上已宣旨招李炳為東床,尚書李龍甚為高興。就等選個吉日良辰為咱妙善舉行完婚典禮啦!」
  娘娘道:「妙善婚事雖有父母做主了,但畢竟是女兒終身大事,不妨在典禮之前先告訴她一聲,讓孩兒心裡有個準備。」
  妙莊王二話沒說,就宣告公主妙善進宮。
  妙善正在後宮一禪房念讀經文,忽聽父皇母后有請,慌忙起身,翩翩來至父母寢宮。進門就參拜:「父皇母后在上,兒身叩拜!」
  莊王道:「皇兒平身,賜坐。」
  妙善道:「不知父皇母后喚兒有何教誨?」
  莊王品了口熱茶,甜言蜜語:「皇兒,你今年十六歲了吧,已到了成親年齡。老父為你定了一門親家,決定招當朝兵部尚書李龍的二兒子李炳為東床駙馬,量兒定會高興。」
  母后補充道:「這可是你父皇費盡心思為你擇選的一門好親家。尚書李龍掌握朝裡千軍萬馬,戍邊有功。兒子李炳年輕妙壯,文武雙全,人樣也挺英俊,比你大一歲,可謂龍鳳親,一旦成了親家,對你對國家都有好處。」
  妙善聽後,大為震驚,慌忙跪下:「李炳其人,難道父母不清楚嗎?他雖然有點武功,能說會道,但太缺德了。他依仗老子的權勢小小年紀霸氣十足,在宮裡宮外打架鬥毆,欺負他人是有了名的,妙善我怎能找他為婿?!」
  妙莊王道:「你怎能這樣講,老子怎麼就沒聽說過呢?」
  妙善辯解道:「你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好話還聽不完呢,如何能聽到這些事呢!那一次我在宮裡還親眼看見他欺負一個小孩,騎在人家背上讓人當狗,當狗爬呢!」
  妙莊王哈哈大笑:「小孩子鬧著玩的,怎能當真起來。假如一個人從小真有點霸氣也不一定就是壞事,往往成大器者年輕時候都有個小脾氣,算不了什麼。」
  妙善道:「他父親也不是個正經官兒。」
  妙莊王道:「小小年紀豈敢這樣數說命官?」
  妙善生氣起來:「你這是袒護壞人,分明是將女兒當犧牲品。再說孩兒從來沒想過結婚,只想修行學道。日後若得正果,絕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望父皇母后諒解。」
  妙莊王十分震怒:「什麼?你居然想當尼姑?」
  妙善道:「是呀,那天佛祖來給我托夢,不僅讓我好好修道,還讓我勸你們一起修行,將來同上西天極樂世界。」
  母后看妙善不想招親,而想拒絕這門已經定了的親事,頭嗡地響了一下,氣上心來,忙勸解道:「善兒呀!你在胡說什麼?這可是爹娘的一片好心。你兩個姐姐都招了駙馬,日子過得舒舒服服,開開心心。你是娘身上掉下來的最後一塊心肝肉,多想也讓你一輩子榮華富貴。如今有福不享,偏偏想當苦行僧,太傻了!你看當朝有哪個女孩子不嫁人呢?」
  妙善道:「人間的富貴,夫妻的快樂,不知有多少人羨慕,為兒完全懂得。不過孩兒從小清心寡慾,喜歡誦經念佛。出家修行,當個尼姑的確是孩兒的心願,我還向佛祖發誓過了。」
  妙莊王忍不住了,大聲吼道:「小小年紀就想入非非,一位堂堂興林國公主想做尼姑,成何體統?招親一事何況我還在朝臣面前宣旨了。倘若你走了這條路,不僅老爹臉上無光,也會惹起天下笑語!是招還是不招,限你三天想好,若走了邪路,絕不饒恕!」說完拂袖挺身而出,氣沖沖走了。
  母后看著妙莊王遠去的身影,悶下一口氣,強裝精神:「孩兒呀,你就許了這門親事吧。你父皇在朝裡已經宣旨了你們兩的親事,不看人面看佛面,不要讓你父皇在朝裡丟了面。」
  妙善道:「豈有此理!父皇也太武斷了。」妙善心裡一急,差點哭出聲來:「生兒育女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嗎?反正駙馬我是不招了。」說罷,也起身憤然離走……
  身為國母娘娘,平時在宮裡一呼百應,事事受人尊重,妙莊王有時候也得讓著她三分呢!如今在女兒面前,竟丟了權威,感到真不是滋味。她望著又一個漸漸遠去的身影,無限傷感,兩行老淚潸然而下。
  有詩曰:
  人生凡間塵難染,不愛榮華愛經卷。
  談婚論嫁身外事,從此妙善開悲卷。
(未完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557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