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婷婷玉立皇宮女 聰明伶俐讀經卷 又是一年,三皇姑妙善已長得婷婷玉立,不僅如花似玉,更是聰明過人。只見他行走翩翩如彩蝶,知書達理像成人。有人說,她五歲能背百家姓,七歲就開始博覽《五經四書》,不知哪年她又開始讀經念佛,參禪打坐了。小妙善學習專一,進步很快,不到十歲談今說古常常海闊天空,講經論道語出驚人,就連教她的國師師孔孟對她的聰明才智都感到十分震驚。妙善十五歲時,國師說她已才學出眾,自覺不好再繼續為師,因為,有一天竟悄然不辭而別了。 話說妙善隨著妙齡增長,不知從哪個時候,她越來越埋頭苦讀佛經典卷了,案上經常擺滿《涅槃經》、《法華經》等卷宗,誦經常常徹夜不眠。這時候的妙善公主,開始盤桓起西方的佛祖世尊,心裡常想,將來有朝一日,一旦功行圓滿超凡入聖之後,如何像佛祖那樣普救世上凡人的苦難,讓他們和自己一同能到極樂世界就好了。她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時間久了,於是便常常陷入到一種空靈境界之中。有一天,她在炕上似睡非睡,忽然覺得滿屋中大放光明。那一片輝煌之中出現了佛祖釋迦牟尼,他丈六金身,頭頂舍利如同光芒四射的夜明珠,腳登蓮花來到面前。公主見了,慌忙倒身下拜,請求佛祖指點迷津。佛祖曰:「你苦讀經卷是好的,但苦難還未領受,是不能得道的。只要你心意堅定,能經受得住各種大苦大難的考驗,一塵不染,並能渡醒父母等眾多凡人百姓。等到心淨宛如明鏡,忠孝可以獻身,一切都能了了分明,大徹大悟。」妙善連連點頭,又問到什麼時候才能得道。佛祖道:「還早著呢!工夫不負有心人,到你能聽到天外之音,有人送你白玉淨瓶和楊枝甘露之時就是你完全得道之日,請你切記在心。」佛祖講完,金光消失,舍內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妙善睜開眼睛,竭力回想剛才發生的情形,深信佛祖前來指點。她萬分興奮,馬上從炕上爬起來,來到庭院,虔誠地向西天拜謝:「佛祖呀佛祖!我一定要牢記你的教誨,我修行的心鐵了,再大的苦難也吃得下,再難走的路也闖得過,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辭。」她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一心想著得道的事情。索性翻轉身來,又翻開經卷讀了起來。 一天晚上,月光如水,照得地上像撒了一層白銀。三皇姑妙善從禪房出來,到庭院裡散步,望著星空明月一輪,十分高興地對身邊小丫環梅兒講:「你看天上的月宮娘娘多麼慈善,她身在寒宮,與地面遠隔千萬里,還那麼關心著我們,用光明照亮人間,多麼可敬!」 丫環梅兒經常在院裡跑來跑去,轉來轉去,月亮對她來講已是司空見慣了,可是還沒聽說過月宮娘娘的事。妙善的言語第一次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她在一旁問道:「公主姐姐,人間不是很好嗎,月宮娘娘為什麼要跑到天上去了呢?」 妙善說:「月宮娘娘和太陽公公都是胸懷廣大,光明磊落的人,處處為咱人間著想。世上本來沒有白天同黑夜之分,而且,在那遠古的時候天下許多方面終日都是一片黑暗,太陽公公為了把光明和熱量送給天下每一個人和世上所有的生靈,每天清晨從東海升起,如同火神走出地宮,一片燦爛,又如勇士欣然奔走。他從天這邊出來,沿著萬里長空,繞到天那邊回去,人間因他一片光明,使得萬物生生不息;到了晚上,太陽公公休息啦,地面上該一片漆黑了,月宮娘娘為了能讓天下所有的人晚上也能生活的方便,她一個人不遠萬里跑到廣寒宮裡,忍受著清冷和孤獨,專為人間點亮天燈,製造光明。如果沒有月宮娘娘的慈善心腸,到了晚上,我們人間不知要受多少苦呢!」梅兒像聽天書一樣,越聽越覺著有趣,不禁問道,公主姐姐,我實在不明白,一個白天出來,一個晚上出來,為什麼行動配合得那麼默契? 妙善道:「你問的道理太深了,這叫做天地之道,陰陽配合。古人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這些天地變化的法則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好些道理我也還說不太清楚。反正自從有了太陽和月亮,才有了人類,有了地上的萬物。太陽和月亮恩賜給萬物生命,使他們在太陽和月亮的默契配合,交替輪轉換裡繁衍生息,發展無盡。」梅兒聽了妙善之言,高興地跳了起來,拍著手說:「公主姐姐說得真好,我明白了,如果人人都像月宮娘娘和太陽公公那麼無私,那麼合作,世界該多美好呀?」 妙善道:「看你小小年紀,道理懂得還真不少。但是你只知其一,還不知其二。世上本來是很單純的,自從上帝造了人,就變得繁雜多了。由於人心能不斷產生善意、私欲和惡念,社會上就有了好人與壞人、善人與惡心之分;就有了好事與壞事、善事與惡事之別。拿我們宮廷說吧,如今世情淺薄,人心難度,都是私心惹得禍。有許多人披著羊皮,其實裡面裹著狼心狗肺,他們經常暗地裡做鬼事、惡事、爭權奪利。還有的官人,他們吃著俸祿,何時替百姓著想過呢?為了自己一點私利竟貪贓枉法,甚至橫行霸道,這些人太可恨了。當然世上好人還是很多的,像官府裡老臣楊傑和趙震伯伯,他們都是忠心耿耿保家衛國;像天上的月宮娘娘和太陽公公這樣的好人,就是看不慣世上的壞人和惡人,他們以廣闊無比的胸懷把光明和溫暖洒到人間,想感化那些還沒有醒悟的人。」 丫環梅兒說:「公主姐姐,你天天讀經念佛,心底那麼好,願你有朝一日像月宮娘娘一樣慈悲廣大,用愛心去渡醒那些私心太多太重太壞的人,好讓天下的人都過上安樂日子。」梅兒那個天真勁兒,妙善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她望了望星空,一輪明月正高高掛起,群星爭輝,照得小院裡一片光明,甚至放在地上一根繡花針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她望著星空,想著佛事,索性讓梅兒幫她從禪房搬來一個繡花墩,獨自坐在紫竹林旁,借著柔柔月光靜靜地讀起經卷。 話說國母娘娘久日不見女兒妙善,心裡自然常常惦念。一天晚上,她陪著妙莊王在春蕙園看戲,大公主妙音,二公主妙緣都由駙馬陪同,雙雙步入看台,並分第次坐在父母身旁。他們邊看邊聊,喜喜笑笑,好不歡愉,可是獨不見三公主妙善,不禁引起傷感。未待一齣戲演完,娘娘想得妙善,心急如焚,便索性起座,在幾位侍女陪伴下悄悄離開劇場,去探宮後院探望妙善去了。 此時,已入深秋寒季,庭院百花凋謝。娘娘在侍女的攙扶下走在庭院的小徑上,月光如水,繁星高照,夜風陣陣,帶著幾分涼意,直向娘娘的面上撲來。她來到妙善住處,只見兩扇小門半掩,周圍一片寂靜。她隔門縫窺視,突然望到院裡一片光明,模模糊糊看見有一株蓮花盛開,上面坐著一位女子,手捧經卷素衣飄然,容光煥發,既像嫦娥奔月,又似仙女下凡。娘娘感到驚奇,自以為是看花了眼睛。心想大涼天氣,院中哪有什麼蓮花開放?她疑惑半天,推開扇門定眼觀望,原來是女兒妙善獨自坐在紫竹林旁,借著月光正默默誦經念佛,不覺一陣驚愕。她走上前去問道:「孩兒,大涼夜晚,你一人在此做些什麼?」 妙善聽到母親的聲音,忙合經卷轉過身來,並慌忙站起,喚丫環梅兒搬來一個蓮花坐墩讓母親坐下,笑容可掬地說:「孩兒正在誦經,未看見母親到來,有失家禮,請母親原諒。」母親見女兒妙善身上衣服單薄,十分疼愛地問:「傻孩子,宮中榮華富貴你不去享,偏偏要誦什麼經文?這麼涼的天氣,還穿著薄衣,實在讓娘放心不下。」 妙善放下手中經書,不以為然地回答說:「榮華富貴非女兒所好,今世眾生多貪財、色,迷昧本性,孩兒不甘沉淪,一心嚮往佛法,甘願苦海濟渡。」 母親道:「什麼苦海甜海,我聽不懂,我只知道為人要懂得享福,像你這樣整天不知冷暖,呆在一個小房裡讀書念經,到頭來能有啥出息?還不是越讀越傻氣!」 妙善回答:「為兒愛讀經卷,追求高遠,雖蝸居鬥室,但心懷寬廣,雖少見天曰,但佛海無邊,怎麼能說俺越讀越傻了呢?至於什麼是福,人生在世,各有其志,也各有所好,因此對福的看法各有所異。我倒不認為榮華富貴就是福。一個人通過艱苦努力,若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夙願難道不是幸福嗎?」 一陣涼風吹來,母親不禁打了個寒顫。 母親寶英知道女兒從小就有個 脾氣,天氣如此寒冷了,無意再同女兒爭辯是非,她疼愛地說:「我兒不要 嘴,你已長大成人了,要懂得自己愛惜自己,天氣這麼涼了,還在庭院讀呀讀,凍傷了身體可是大事。」 她還想說些什麼,忽然想起進來時看到的情景,心雖疑惑,但不好直接表白,將話語拐了個彎兒問道:「妙善呀,我見別人讀書都是大聲疾呼,我進來時怎聽不到你讀經有聲,卻倒像個寒士讓娘心疼?」 妙善道:「母親這你就不知道了,真經不在口讀,而在眼讀;不在眼讀,而在耳讀;不在耳讀,而在鼻讀;不在鼻讀,而在身讀;不在身讀,而在心讀。要讀到無心、無思、無念、無我四大皆空。只有在寂中靜讀苦讀,進入空靈境界,才能讀出人道,悟出善惡,走出人倫。」讀來讀去,母親從來不信佛事,被女兒一番法語說得稀裡糊塗,越聽越不耐煩。今晚天氣寒冷,她見女兒還是一身單薄,頓生冷意,便道:「你讀來讀去,老娘哪聽得懂,天氣這麼冷了,快快進屋,不要在外凍壞了身子。」一邊勸女兒快快進屋就寢,一邊連忙命侍女回內宮取幾件厚衣為妙善御寒。 有詩曰: 婷婷玉立皇官女,聰明伶俐話妙善。 誦經念佛靜修養,月下論道不知寒。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