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逗黃花笑)小事之六 – 舊衣破布的再生
我們曾討論過環境變化對遷徙性生物所造成的影響,不久前看到一則相關報導,是講廽游鮭魚年年減少的事實。在舊金山灣區一帶某些河道,往年會有數十萬計的鮭魚回來產卵繁衍,老一代的成為人及其他動物的食品,新一代的長成後就返回大海,但是近年來廽游的愈來愈少,今年回來不到十分之一,出海的更少,結果大大影響漁業(但過度捕捉是數目劇減的主因)。這則報導,再一次肯定了人為因素對生態的影響。
作為創造者在世上的代理人,我們能做什麼?豈可視而不見、只是吃喝享受?
最近,新聞裡又有一則小事,說到人們經常會捐出舊衣褲給慈善組織,我們社區幾乎每個月會有兩三起通知,要捐贈家中沒需要的舊衣物。我常想有些衣物已不太好了、過時了,誰要呢?
新聞報導說,一些有創意的人,想到要給這些舊衣服一個「第二春」,替它們「化妝美容」。於是在衣服前後縫上或繡上一些特殊、有品味的圖案,推陳出新,結果吸引不少顧客。這些創意舊服飾,多在舊貨店出售,但也有些服裝店,為它們闢專櫃,還挺受歡迎。而縫上的圖案,多數是從舊衣褲上剪下來,經由慧眼組合,再創新生命。
另外,還有一則消息是報導舊金山市藝術學院,一群學生為關注環境問題,近來,開始收集廢品,用來創作藝術,比方說:鋁罐、塑膠瓶、廢紙、破布、廢木料…等等。做出來的成品,也帶著環境訊息,成品的藝術感高低,當然依學生的悟性與才情而異,但是能有此覺醒,比起時下許多年輕人,只重視擁有什麼新鮮電玩、穿著什麼流行時尚,要好的多了。
雖然在逼人的環境危機下,有人在反省,但這十幾年來,生活享受的情形似乎是「愈大愈好」,「愈新愈好」。很多地方都販售超大包裝的零食、飲料、超大銀幕電視、特大pizza餅。連餐館用的盤子容積也增大,吃不了扔掉的比例也驟增,每年浪費許多食物。
最近統計顯示,住大房子的趨勢大增,用具也加大。行在路上,更不難看到熱門豪華的大車。而人們的手機、電腦更是花樣日新,只要跟不上潮流,馬上就汰舊換款。(請看我典藏的手機)
其實「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用什麼?」都屬小事,但由此,可看出我們是否關懷環境、重視生命、與珍惜物資?也看出人心裡的貧乏,這卻是大事。這些「小」問題,並未因科技進步、生活富裕而解決,反而愈變愈「大」。
貧窮的祝福 活在這樣超大享受,又有危機的地球上,要如何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關係?
這讓我想到,造物主因著愛,願意傾倒所有給萬物,自己成為「貧窮」,帶來祝福,按時供應所需,更將美好創造,託付給人。但人的罪,卻使大地受傷,使眾生嘆息。
我們今天可能學習這樣的愛、給與、成為「貧窮」麼?肯捨棄一點富裕,向先哲們學習一點點?如十三世紀聖徒法蘭西斯,過著衣食簡單、服侍貧病、喜愛曠野的生活?又如二十世紀的Mother Teresa,過著清貧濟世,照料垂死之人的生活?或者能學著像顏回,簞食瓢飲不以為憂?像陶淵明一樣恬澹?像莊子一樣無為出世?像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一樣瀟灑自然?
(風催梅花開)
在富裕的社會,要我們學習「貧窮」是極不易的、是「奢侈」的想法。但是現代人可藉著減稅來捐贈、來分享、來保育自然、來行善、來關愛他人。只要肯略捨享樂,過得簡樸,人人皆能成為新顏回、新陶淵明、新林和靖、新莊子、新法蘭西斯、與新Mother Teresa,生態環境與氣候也多些新希望。
馬上就到受難節了,傳統上有四十天的大齋期,把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吃喝享樂,暫時放下,或禁慾、或禁食,好明白受苦的意義。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消費量與氣溫節節上升的廿一世紀,我們可否享受一點禁戒?對我們的「能源與消費胃口」發出幾天的禁令,少開車、少吃少買、多運動、多施捨、多利用舊物、多些創意、也多愛點自然野趣,這樣對自己、對環境都好,使萬物都能復生,何樂不為?
(在此野人獻曝,請看看來禽小宅後花園裡的野花,敬祝各位有個喜樂的綠色復活節)。
圖與文//沙塵豹 03-16-2008
。
(雨打花含淚)
(蜂吻蘭帶羞)
(雙菊迎日照)
(萬綠襯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