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曠野中的富足
2008/06/04 08:01:54瀏覽861|回應4|推薦33


尋一遍曠野,找一分寧靜

也許是受了「生態保護聖徒」法蘭西斯的影響,對他入世守貧、溶於自然的心靈頗為好奇,有時也試著和小動物「交談」,但多半是「一廂情願」,「不歡」而散。

某天午後,信步走出,在山麓上享受片刻寧靜。微風徐來,遙望海灣美景,除了偶有飛鷹長嘯外,萬籟無聲。突然,就在轉角樹叢後,兩隻小鹿與我不期而遇,我們六目相視,足有一盞熱茶的功夫。斯時無聲勝有聲,是瞬間,卻似永恆。世事、浮雲,悠然忘我,若非被遠處行車雜音,喚回現實,我還可能傻站在那。緩步下山,心中舒暢,回望樹叢,仍見小鹿身影,草中覓食。

幾年前有機會陪小女兒到野外,作鳥類觀察的功課。背著相機、望遠鏡、錄影機,拿著水瓶、乾糧、記事本,我們爺倆上山下海,倒還真看到不少飛鷹水禽,前後觀察到廿餘類,藉著鳥類手冊,我們也能叫出牠們的名字。不論是山丘、是水濱、是那類鳥禽,雖然牠們開啟了我們的心眼,但只是擦肩而過,互不相屬。

這樣的際遇,使我想到法蘭西斯向群鳥佈道、與蟋蟀一起吟詠、和飛鷹比鄰而居、在自然美景中體會造物主的奇妙。為什麼在他是理所當然,在我卻那麼不易?

很多聖徒都有曠野經歷,摩西、大衛、以利沙、阿摩司、施洗約翰等,都曾經歷曠野的沉靜,才得到能力、智慧與異象。歷代以來,眾聖哲也都有類似的經歷,Mother Teressa(德蕾莎修女),在世時濟世助人,過著清貧的生活,是很好的見證。

其實,最該提的是耶穌。他外出傳道三年多的時間,始於曠野(禁食後受試探),也終於曠野(死於各各他山)。當他名聲遠播之後,看熱鬧的、有求於他的、要立他為王的、想指控他的人,都追著他。他沒因此迷失,卻虛己為人。雖然追隨者眾,他仍常到曠野去祈禱靜思,支取能力。

曠野中一切簡單,只能與草木鳥獸為侶,正因如此,聖哲們肯定更能體會上天心意,走出重要的一步。



現代文明使我們忙於城市,困於城市,為金錢、享樂、資訊、休閒、旅遊、名望、地位操勞。自然曠野因著我們財富的擴張,而愈變愈小,愈變愈遠。

我們當然嚮往自然,渡假時往風景幽美的山野、海濱、小島、冰山去,也蔚為風尚。但我們去,絕不忘了把文明帶去,大旅館、大飯店、手機、電腦、玩樂器具、交通工具、飲食衣物,無一缺乏。即便是在自然野外,我們仍給城市網住了。

幾年前,曾參加聯邦環保署舉辦的一次預防污染的研討會。這次會議討論了技術與策略性的問題,與其他的環保會議並無太大不同,唯一不同的是開會的地點。主辦者若非租不到旅館,就肯定是個有心人。會場是加州Santa Cruz山間的一個修道院。

簡單的房舍、桌椅、粗食淡飯、沒有電視與遊樂間,只在餐廳外有一具公用電話,臥室內也極簡單,暖氣更老舊的可愛,還不太管用,但也沒聽人抱怨。朦朧的天光,寂靜的小道,悠然徘徊在石徑上,面對著池面上紅杉倒影與野雁一隻,詢問著:人到底算什麼?竟對環境造成那麼大的傷害?

近年來,到修道院去「閉禁」,躲開煩亂的世俗,漸成風尚,住一週,或一個週末都行。有的「雅痞」存著渡假的心跑去,結果大為失望,除了硬板床、簡單的桌椅、粗麵包與白水、僧侶的頌唱外,什麼都沒。有個修院對來静修的人這麼說:Let us know if you need anything. We will be glad to let you know how to live without it. 有人去了又去,在沈靜中改變了,雖然仍回塵世,卻活的簡樸、單純、樂於助人,少懷暴戾。

現代人追求發展、財富、與喧囂宴樂,卻失去了內心平安,人與人、人與自然間,充滿緊張關係。雖然富了荷包,卻失了大地與天空。

在暖化危機下,在減碳呼聲中,我們需要的不是壓低油價、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一遍曠野,一點沈靜,一無所執,來尋找自己、尋找生命的意義。在貧窮的曠野裡,人才可能與自然、與造物者合一,才可能真富足。


圖與文//沙塵豹 6-3-2008 增修改寫,原文刊於使者雜誌 Vol. 42,No. 1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ternalGreen&aid=1928937
 引用者清單(1)  
2008/06/07 10:51 【山居的隱士】 尋回簡單的真心

 回應文章

飛紅戲墨~〈影音書寫〉_在影音書寫中沉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遠望台江
2008/06/29 18:41

黃昏散步的地方
大路上車子很多,拐個彎就是這一處世外桃源
白鷺鷥在橋下覓食

在這裡,甚麼妄念都沒有

只有我與他在此間行走,偶或自行車乘風而過

這是都市中的兩極

與您共享

待我有空再po文__隱藏在城市的明珠


不是我選擇最好的,是最好的選擇我──印度哲人 泰哥爾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08-07-01 02:10 回覆:
謝謝妳,好美的景緻,讓我想起七股潟湖以及台中沙鹿清水一帶。城市中是可以建立起特殊生態區的,有一段時間,重新復育在城市中,被遺忘、堵塞、甚至乾枯的小河,成為城市環保成效的一個指標。有溪水就有生命,就能成生態區,值得珍惜與維護。

山居的隱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簡單
2008/06/07 10:29

禮敬的善知識

合十法安

修道院的目的     要您放下世塵的包袱和所有執念和情懷

唯有簡單才能趨向自然    才能找尋真實的自心

也唯有這份返樸擇要簡單    便能找尋到筆直的聖道   

這份簡單的心    毫無雜染    要的是赤誠的心

能做的人    能有幾稀    

而做到的人就是無罣無礙     與天契心    甘於平淡   

因為他與聖心相印了

祝佳節愉快

隱士淺見合十敬安祝福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08-06-07 12:22 回覆:
世事勞煩,萬物哀嘆,皆出一因,虛嬌之心。   

修道悟道,惟賴真心,塵念未減,萬事皆虛。       

貧窮曠野,一無雜染,尋得赤誠,反璞歸真。     

太初有道,道入人間,簡僕清淡,才見天光。

多謝指教。小兄弟問安。

小城村姑(預。浪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生嚮往
2008/06/05 18:25

好好看的文章

信主好多年後才明白

為何當一個人很成功在俗世時

卻被稱為曠野中結不出果子

那時我還想

這裡很熱鬧繁華啊.....

真好笑的自己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08-06-06 07:42 回覆:
城市給人不少方便,但有時就是太熱鬧了。沒法子像初世紀教父在曠野生活(太苦了),就在自家附近小山坡上、小河溝裡避避世,也說的過去,不必開車、不必付錢,消遙一、兩個小時也好。有句古語說:心遠地自偏,大概就是此意吧。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曠野
2008/06/05 08:02

我想﹐不管在曠野﹐或是喧囂塵世﹐如果我們心思的焦點都是主耶穌﹐我們就不會迷離。透過主﹐我們看到神所造的動物草木﹐看到神所造的人在奔波忙碌﹐然後﹐我們可能在聖靈的提醒下﹐知道怎麼與這些受造物或失迷的人溝通。

我們家附近有個聖公會辦的退修營地﹐房間裡也是很簡單的設備﹐沒電視沒電話。我曾單獨去住過一次﹐給自己一個mini退修靜省的時光。安靜的看一些書刊﹐默想﹐禱告﹐散步﹐心靈得到很深入的滋養。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08-06-06 07:52 回覆:
所說甚是。曠野無須大,方寸在一心。不過能到野外camping幾天,還是很好的。去修道院住些日子也不錯,或是到偏遠地區作義工,一面助人,一面親近造物主,更好。環境問題也是心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