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9 23:54:53瀏覽917|回應0|推薦0 | |
報載: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發表「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新書,總統馬英九應邀出席致詞時表示,「先總統蔣公除了領導抗戰、抵禦外侮,最大貢獻是制定並實施中華民國憲法」。他還說中華民國憲法非常重要,直到今天,政府處理兩岸關係,還是最重要的依據。如果沒有這部憲法,政府真的很難推動兩岸關係。 我的看法: 我不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什麽處理兩岸關係的依據。 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這是蔣介石的法統觀。 蔣介石以為他在統治中華民國的一部份台灣。 他企圖製造出一個假象,他的權力來自國民大會,國民大會代表來自中國,所以他是中國的總統。 事實上,蔣介石的權力來源其實是來自他是聯軍的統帥。 台灣是戰敗國日本打輸所割讓出的土地。 蔣介石代表了聯軍佔領了這個土地。 按:在當時,這是符合台灣民眾期待的。 見~台灣著名作家楊逵所寫的和平宣言 我認為台灣當時的知識分子,知道台灣沒能力獨立,也不希望台灣被美國及其他國家託管。希望台灣在中國的領土下,尋求自治。 另外他們對孫中山由下而上的建國大綱,是有所期待的。 後來蔣介石帶著他的流亡政府來到台灣,帶著一部份的國民大會代表,來台「復行視事」,他們自己選自己,利益交換,你支持我當總統,我支持你當國代。 中華民國重新開張,而獲得來自美國和國際支持,主要是因為韓戰、冷戰的國際架構。蔣介石的權力來源,是他「堅守民主陣容」的結果。 中華民國憲法沒在台灣實行,真正實行的動員戡亂時期的臨時條款。 台灣實行軍事戒嚴,反映出蔣介石軍事佔領的政權性質。 在「中美斷交」及退出聯合國後,中華民國的合法性一度受到質疑,蔣經國革新保台,全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的發展和自由化,作為統治基礎。 按:這個「中美斷交」一詞應該要正名。 其實是美國及聯合國放棄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來代表中國。 將真正的「中美關係」合理化與正常化。 美國沒有真正拋棄台灣,只是改用台灣關係法來界定「台美關係」。 「台美關係」複雜的原因是國民黨政府不願面對現實、不願意放棄統一中國的主張。 蔣介石「漢賊不兩立」的想法獲得美方的尊重。 美方的態度大概是:「既然你不願意我承認你們是一個國家,好吧,那你們兩邊自己Sort Out,我也不想管。」「你們中國人想法太奇怪,我沒辦法理解。」「我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你們別打仗,不要製造我們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問題。」 中華民國憲法和動員戡亂時期的臨時條款,到此時,都只有裝門面的作用。 中華民國憲法再次被借屍還魂,是李登輝所領導的寧靜革命,在臨時條款被廢除後,以中華民國憲法加增修條文的姿態出現。 其後在政黨輪替後,增修條文更進一步反映台灣的現實與民意。 我認為中華民國憲法部份條文被借用,中華民國憲法加增修條文是如假包換的台灣憲法。 憲法是人民授權與國家統治權的同意書。 中華民國憲法過去所代表的中國大陸,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早已不存在。 不僅大陸代表不存在,早已卸任或作古,這些代表所代表之人民,也早已不承認他們的代表性。 以中華民國憲法來作為主權交叉的依據,是站不住腳的。 這部憲法,就算是當時在中國,他的代表性也不乏挑戰。 參考:李筱峰教授的文章:「法統」是這樣產生的! 我認為中華民國憲法不是處理兩岸關係的依據。 繼續修憲或者是制憲,都不是當務之急。 不過把中華民國憲法解釋為一中憲法,變成台灣人民的緊箍,只有讓制憲的主張更合理,爭取更多的支持。 相關文章: 中華民國憲法早就是台灣人的憲法 - 152 憲法的基本價值在與中國統一?周陽山在胡說八道 - 202 談憲法各表 - 146 中國制憲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1) - 150 中國制憲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2) - 140 中國制憲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3) - 127 20300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