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09 17:32:25瀏覽2824|回應10|推薦1 | |
挑選蘋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選好的,另一種是挑掉壞的,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讓我們找到所要的好蘋果來吃。同理,當政黨在爭論誰的執政能力或政策「比較好」的時候,同時也在比誰「比較差」。比的過程中有「挑好和剔壞」,所以「比好」和「比壞」只是達到相同目的的不同方式。因此邏輯上「比好」同時也是在「比爛」,只因為人們喜歡吉利、美好的字眼,所以「比好」就被認為是正面,「比爛」則是負面;就好像我們習慣說:「祝你健康」,而不說「祝你百病不生」,但其實這都是相同的意思。所以不要因為「比爛」給人的感覺較不好,就抹殺藉由比爛來判斷是非的優點。 在台灣政壇上,在野黨批評執政黨的施政缺失時,不講真相,只要說得出口就好,例如說台灣高鐵是陳水扁和殷琪的黑金掛勾;批評十年教改政策混亂,沒有章法;又批評目前的學費太高,貧家負擔不起。而一些立場偏頗的媒體則見獵心喜,在一旁大聲附和、叫好。 而事實的真相是,高鐵案是連戰所策劃、江丙坤執行、蕭萬長負責推動、林豐正簽的約;十年教改中,國民黨執政了七年,其中連戰當了五年的行政院長,難道不必負責嗎?而高學費政策,在連戰擔任行政院院長時,就宣示過大學自主財源將提高,而公立學校的學費從1992~1998漲福每年都超過10%。 但是當執政黨在釐清事情真相時,這些立場偏頗的媒體或媒體人,或號稱中立的評論者又跳出來說:「不要比爛」,阻止執政黨的發言。這就是利用民眾喜歡比好的字眼,而不喜歡負面的心理,把執政黨正當的辯護污名化,然而這對執政黨並不公平,對民眾知的權利也傷害。 為了找出真相,為了不讓真正該負責的人有逃避責任的藉口,我們主張,對事情要大聲檢討。所謂「真理是愈辯愈明」,如果不將政策錯誤的源頭找出來,不把民主政治中的責任劃分清楚,如何能除敝興利。因此不要怕打「口水戰」,不要怕「比爛」,「口水戰」的真正意義是釐清政黨政治的責任,而所謂的「比爛」是還原事情的真相。各政黨要有勇氣把作為攤在陽光下讓大家檢視,而人民不要怕「比爛」,偽中立者,也不要拿「比爛」當藉口,袒護單方,失去追求完整真相的機會,所以站在理性辯證的立場來說,「比爛」又何妨?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