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05 10:06:56瀏覽1953|回應3|推薦35 | |
第一回:吃在台灣及其他 都說台灣是個《飽》島,嘴饞、就去台灣!網上饞遊,算是聊以解饞. 台灣的吃,已經形成一種文化創意產業,除了滿足口腹之欲,還可以是一種融合古今中外,豐盛、而又精緻的文化饗宴. 一九四九年前後,大陸上有幾百萬個南腔北調的人一股腦兒湧到台灣,這種空前大規模的移民,在台灣的“古早味”、以及日本人經過五十年的統治後所留傳下來的“殺西米”之外,添加了來自中國不同省份、不同民族,口味各殊的飲食文化.其後,經過幾十年歐風美雨滋潤,和風韓流衝擊,傳統充實了現代,現代包裝了傳統,有傳承,有更新,“台灣料理”終於在“中華料理”的盛名之外獨樹一幟,脫穎而出. 台灣的改革開放大概比大陸早了三十年,進口珍稀食材固然不足為奇,台灣蔬菜水果品種經過長年不斷改良、四時供應無缺,水產養殖更是獨步全球.不過,到台灣來,首先應該仔細品嘗一下大米飯的味道,如果機緣巧合,吃到新收大米,更是福氣.有雜交稻米之父美譽的袁隆平先生餵飽了很多中國人,可惜至今沒讓中國人吃上好米飯. 台灣便利商店林立,號稱世界密度最高,到台灣記得那天順手買包速食麵試試看,然後就會為“牛肉在哪裡?”找到答案. 台灣來的“康師傅”在中國大陸以速食麵揚名立萬,成就不世功業,可惜只是提供了方便,既不營養,也不好吃,以中國大陸現在的物價之高,實在不容許“康師傅”繼續“方便”自己,大賣裡面找不到牛肉的“牛肉麵”!速食麵的升級,也許可以作為吃的一個指標. 吃有三部曲: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巧. 有錢,不一定懂得吃.俗話說:一世知居室,二世知飲食,三世知穿著. 一個家族起碼要富了兩代人以後,才有機會、但是還不一定學得會怎麽吃東西. 暴發戶到餐廳,盡挑最貴的菜點,菜單送進廚房,主廚一看,隨手交給助手打發,對付外行,根本不勞、也不屑由主廚動手.根本不識貨,即使花大價錢也不一定吃得到好東西.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也許這是敝帚自珍,或者根本就是偏見,但是,從一個好吃的、台灣人的觀點,純粹就吃的方面來說,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那一部分. 2010世博會台灣館以其《山水心燈 – 自然●心靈●城市》主題,成為遊客追捧的熱門場館之一,而每天幾十上百萬的人潮,也使得台灣牛肉麵成為世博會上《台灣元素》的另一亮點. 康師傅私房牛肉麵當仁不讓,佔有一席之地.台灣有家經營超過一甲子的老董牛肉麵,第一次登陸,就昂然進駐中華美食園區,表現同樣搶眼.有一碗據說馬英九欽嘗過的牛肉麵,在試營運的第一天就賣了上千碗! 聽說還有一家台資經營的咖啡館也在世博園裡大張旗鼓的推出了所謂“正宗”台灣牛肉麵,沒去嘗過,只是覺得這種招徠手法似乎不太正宗,頗有一點混肴視聽之嫌. 除了康師傅最早在大陸打出私房牛肉麵的旗號,不斷測試各地市場水溫,還有更多台灣商家磨拳擦掌,紛紛搶進大陸市場,有的開班授徒,有的廣肆招盟,台灣牛肉麵在大陸,能夠撐起多大的一片天,我們期待,並祝福著. 當然,如果把牛肉麵當成炸子雞、跟漢堡包來處理,充其量上也就是量販店式、快速食品的水準,想吃地道、多樣台灣口味的牛肉麵,恐怕還是得勞駕跑一趟台灣才行. PS.昨天一不小心把這一回的文字先PO上了網,結果UDN部落客,來台第七代閩南人「小浪」,對於「從一個好吃的、台灣人的觀點,純粹就吃的方面來說,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那一部分」表示不以為然,並且搬出中央電視台「舌尖上的中國」,證明「這也未必」. 「舌尖上的中國」節目做得不錯,可惜在現實世界裡,生長激素、抗生素、跟農藥氾濫成災,精美食材不可多得,加上人才斷層,烹調技藝失傳,吃之一道絕非中國所長.
蘇信 2014/03/05 17:13
俗話說:一世知居室,二世知飲食,三世知穿著.這句話閩南語叫做:"好額三代才知道穿衫吃飯。"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