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報導:媒體人周勻之、胡宗駒談新聞寫作 作者:秦鴻鈞
2010/01/25 07:53:11瀏覽1432|回應0|推薦29

媒體人周勻之、胡宗駒談新聞寫作

必須抓緊時間,現學現賣,小題大作

(休士頓/秦鴻鈞)今年美南華文作協的會長石麗東,新春以來笫一次座談特別邀請了與她同樣背景出身的新聞前輩──新聞系畢業,同在「中央社」任職過的周勻之與胡宗駒,談「記者與作家」。

周勻之,曾任中央通訊社編譯、駐非洲賴比瑞亞記者、曾在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總社編譯主任、世界周刊主編、香港亞洲新聞社總編輯、紐約明報採訪主任。

周勻之談到中央社,從六、七年代擠公共汽車上下班,到買摩托車,到自己開車來上班等不同歷程,代表台灣經濟的起飛,而台灣的報紙,從當初的「限張」,全台僅29份報紙,包括3份晚報,2家英文報,其他皆為日報,那時他任職的「中央社」專門把新聞稿供應給海內外媒體,包括外島。「中央社」的成立,是那時中國本身的新聞,皆掌握在外國媒體的手?,如「美聯社」、「合眾國際社」。「中央社」的成立,在國家新聞發佈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周勻之如今回憶起來,在「中央社」受教育,磨練機會都比別的媒體多。

他提到赴西非賴比瑞亞的經歷。那時非洲希望台灣幫他們建糖廠,那時,整個非洲還是「黑暗大陸」,無華文記者,他以糖城英文秘書身份前往,並擔任記者,那知奈比瑞亞在糖廠蓋好,試好車,立即與北京建交,台北斷交。他只好上飛機,回台灣,一下飛機,立刻聽到「四人幫」被捕的消息。他又回中央社「大陸新聞組」(當時叫「匪情組」)工作,後又去香港及紐約工作。周勻之回憶起來,那時香港很強盛,看不起持台灣護照的人,九七以後,又看不起大陸人。那時飛機改期,別的乘客都安排去住旅館過夜,只有台灣旅客,睡「啟德機場」的地板,他至今仍印象深刻。

談到新聞寫作是否需要環境安靜才能從事?周勻之說:記者的稿都是急就章,到後來要印成單行本出書,必須重寫一遍才行。

胡宗駒提起他在「中央社」的經歷,非常引以為榮。他說:「中央社」那時招考人,一個中學全坐滿人,最後只取三、五個人,他那時已不坐公車,是坐一種黑色吉普車出去採訪,它的喇叭聲是多瑞咪,憲兵都向他們敬禮,感覺很神氣。那時「中央社」記者很神氣,他們的稿,沒有人敢改。經國先生時代「財經五人小組」開會,只有他一個人能進去採訪,三家電視公司在門口等他的稿,他覺得非常光榮。那時,他的稿子寫完,上面會要求他們拿起來先唸一遍,要讀起來順口,因為這稿也是給廣播用的。

胡宗駒說:記者寫稿,必須「急就章」,他在華府時,有時一天跑五、六個地方,在路上時就要構思如何寫。他的長官曾告訴他:「你用最簡單的話,告訴人家,那?發生了什麼事」──那就是「新聞」。

胡宗駒說:記者還需發稿要快。有一次孫運璿帶他們一群記者去參觀達基水壩,因交通不便,當天無法趕回,孫運璿說:明天回去再發稿吧!他不聽這個,獨自一個人走下山,半路上攔住一部車給他一點車錢,就趕到豐原電信局去發電報回去!胡宗駒說:對記者而言,每一分鐘都是截稿時間。

胡宗駒說:記者與作家不同,必須「現學現賣」。譬如有次要訪問打網球的胡娜,而他一點也不懂網球規則,問了一位美國記者,他一邊講,他一邊飛快的記,結果寫出來像專業人士寫的,又有一次訪張大千畫展,及物理學家,他先讀了三本物理書再訪問,記者就是這樣,必須「現學現賣」。

記者又必須「小題大作」,一則新聞,他把它切成好幾塊,好幾個重心,作不同專題發表。

在「中央社」,以「快手」出名的胡宗駒,歷經親自打字,到最後用中文電腦發稿,他說E-mail台灣記者用的非常厲害,凡事都可上網找到任何資訊,已不像過去的記者那麼「事必躬親」去採訪了。

曾在紐約編過「世界周刊」的周勻之表示:兩岸讀者對文章的要求不同,台灣希望「短小精悍」,太長的文章沒人讀,大陸的讀者喜歡「大塊文章」,往往一篇稿佔一、兩頁也不嫌長。

談到他們共同工作的「中央社」,周勻之說:「中央社」是供稿單位,好比「批發商」,報社是「零售商」。

胡宗駒說:「中央社」當年是國民黨的「中央宣傳部」,是老總統要收回外國媒體在中國的發稿權而設,地位崇高,而今愈來愈萎縮,萎縮的很厲害,雖行政院編列預算補助,僑委會也補助,在現今新聞媒體自由化之後,已漸失去當年的重要性了。

(原載2010,01,17美南新聞)

 

演講者資深媒體人周勻之(右),胡宗駒(左)在演講前與「美南作協」會長石麗東(右二),贊助人「恆豐銀行」資深副總裁楊國貞(左二)合影。(記者秦鴻鈞攝)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eseWriterHouston&aid=371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