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祖焯談電影與文學的感情世界〉 作者:秦鴻鈞
2009/08/14 00:40:46瀏覽1340|回應0|推薦21

夏祖焯談電影與文學的感情世界
發佈時間:2009/7/30      記者:秦鴻鈞     流覽次數: 120

夏祖焯談電影與文學的感情世界


       他認為文學之美在於它的悲劇性、浪漫性及叛逆性

        美南華文寫作協會昨天(七月廿五日)下午請來了國內首位以工程博士的頭銜,卻在清華大學文學院擔任教授的夏祖焯教授,夏祖焯的文學淵源顯然比他的工程學博士更輝煌。他的父親何凡(原名夏承楹),母親林海音(寫「城南舊事」,名聞兩岸)都是台灣文學史上的響噹噹的人物。

      夏祖焯筆名「夏烈」,曾以「夏獵」在1994年榮獲台灣最高之「國家文藝獎」,並著中短篇小說集「白門再見」),及大學教科書及參考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夏祖焯現在大學教授歐美文學、近代日本文學,文學與電影、現代中文小說與散文、人文與科技兩種文化等課程。

      作協副會長陳綺紅以先生與夏祖焯為初、高中同學,特別在演講之前介紹夏祖焯,清大文學院僅一百人座位的教室,而夏祖焯教授上課,竟然擠了五百多人,足見他如何受青年學子之歡迎,當選「麻辣教授」。


    夏祖焯以高唱電影「巨人」的主題曲開始這場演講。待觀眾還未自愕然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他開始悲憫巨人男主角詹姆斯迪恩以23歲之英年車禍死亡,認為這是「悲劇性的死亡」,他認為,作為一個高級作家,有三種力量支持其一生:那就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對受苦受難人們的同情。

        夏祖焯教授的演講內容相當豐富,從電影到文學,從美國的電影「巨人」到日本黑澤明的「宮本武藏」,從張愛玲的「秧歌」到卡謬的「異鄉人」,其中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美國的詩人艾略特、惠特曼、佛洛斯特、小說家福克納、海明威,他都著墨甚深,令觀眾聽來,大呼過癮。夏教授看一位作者的「感性」,能深入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足見一位文學家絕不是學校訓練出來的。


  夏祖焯認為:文學創作,感性比知性多,海明威說:「一個作家要有把這本書寫完,就走到人生盡頭的心情」,而電影,夏祖焯認為是「科技產品」,沒有科技就沒有電影。夏祖焯認為:「文以載道」是錯誤的,文學不應為政治、宗教、或道德服務。文學有很多特質,感性重於理性,重於思想性,文學的美在於它的悲劇性、浪漫性及叛逆性。


  夏祖焯認為文學的感情,不只是愛情,還有親情、友情、袍澤之情、與動物的感情及與自己的感情。


  夏祖焯以兒歌「小白菜」中一段形容「親情」──「我想娘啊在夢中,娘想我啊一陣風」,夏祖焯說:寫這首歌的人也許不及我們有學問,但他絕對比我們有「感情」。


  他又以二次大戰時一集中營為例,有二十萬小孩通通被毒氣毒死,其中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她牽著弟弟的手進入,不經事的弟弟開心的以為入內去洗澡,女孩的臉上不停的流眼淚。她的指甲在粉牆刮出蝴蝶的畫來,她希望來世的人生,只有花香、沒有屠殺。


  夏祖焯又以張愛玲的「秧歌」為例,該書寫共產黨解放後農村的情形,其中一段寫農人金根與妹妹的感情,在金根八、九歲時,他早上聽到媽媽刮米缸發出的刺耳聲,知道家裏沒米糧了,就帶著年僅三、四歲的妹妹到農田去玩,用玩把「饑餓」忘掉,長大後妹妹到他家來向他借錢,那時,他們都各自有了家庭,他決定不借,兩相對照,愈發顯示故事的「悲劇性」。


  夏祖焯又以「秧歌」中一段為例,一位王同志與國民黨作戰,在逃難時因太太有病,沒帶她一起走,過了多年,有一天他們軍隊經過一地方,二樓有一位賣笑的女的對解放軍笑,他當時覺得諷刺,忽然想到那女的長的很像他當年沒帶走的太太,他再回去找,卻找不到……這是張愛玲筆下的「夫妻」之情。


  談到與「敵人」之間的感情,夏祖焯以黑澤明在50幾年前拍的電影「宮本武藏」為例,宮本武藏是日本有名的武士,他連贏了好幾場決鬥,最後他與佐佐木小次郎(又名花之小次郎)決鬥,小次郎是宮本武藏的敵人,但他卻救了宮本武藏一命,最後他們在阡陌上打,鏡頭又跳到另一現場,大家向宮本武藏道賀,祝賀他把我們有史以來最有名的教練殺死……最後,黑澤明將鏡頭帶到宮本武藏的臉上,他在無聲的流淚……。該片雖是五十幾年前拍的,為日本奪得第二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雖然他拍攝的技巧不如李安,但夏祖焯表示:黑澤明這部「宮本武藏」的深度及內涵絕非李安所能及。


  夏祖焯說:文學要有悲天憫人之心,但儘量不要把它寫白了,你要控制你自己的感情。


  談到西方文學分幾個時期,夏祖焯說:


(一) 十七至十九世紀文學:以「理性」為多,包括詩、戲劇,為新古典主義。
(二) 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以「感性」為多,為浪漫主義。
(三) 十九世紀下半葉:理性的,以小說為主,為寫實主義。
(四) 二十世紀(1890至1930年):以小說為主,為現代主義。
(五) 二十世紀下半葉:為理性、感性為主,為存在主義。
(六) 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年代:以小說為主,為「後現代」主義。惜藝術性不夠。就像林二的電子音樂,不到一個月就死亡。


        談到文學中的死亡和宗教,夏祖焯以日本在二次大戰快結束時的「神風特攻隊」為例,他們不怕死,也是因為宗教的關係,有「輪迴轉世」的思想,以這一世的為國犧牲,換來下一世不再當飛行員,而變成貴族。


        還有三島由紀夫,他的切腹自殺,以及他的作品「豐饒之海」,寫春雪、曉寺、奔馬、天人五衰等「四部曲」,他的主角都是二十幾歲時就死的,他有「輪迴」的觀念。而夏祖焯說:作家可寫宗教,但不要被宗教操縱。


        夏祖焯也談到文學欣賞、感受、創作的階級性,唸理工的一定要經由訓練,而文學氣質及創作天份造成文學階級差異,而非學位或努力所造成。


        夏祖焯說:感情的表達中西不同,他以艾略特的「焚燬的諾頓」為例,該詩是從「理性」帶入「感性」的世界。


        談到如何寫出感性的文章,夏祖焯說:應避免把結論點出來,讓讀者自己去想。他以「岳陽樓記」為例,前面是理性的敘景散文,如無後面的感性抒發,該文無法成為千古奇文,至於寫小說,如能以笫二人稱寫,讀者會感覺更為親切。

(左起)「美南作協」會長謝霖、陳綺紅、夏祖焯教授、僑教中心主任盧景海在講座上。(記者秦鴻鈞攝)

  ﹝原載美南新聞﹞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eseWriterHouston&aid=322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