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5 17:33:36瀏覽937|回應0|推薦0 | |
在此與各位師兄弟姊妹們分享本門的幾件觀念。首先就是大家經常會對太極拳所強調的「不動手」有所疑惑的問題。 應該說鄭子太極拳重視的是身體重心的轉換,以足踝為發力的根基,身體的腰跨旋轉為發力的大圈,手臂只是身體的延伸必須鬆柔,這樣才易於體會接地之力,吞天之氣,壽人以柔。更高的層次就是用意不用力,意到氣到勁到。如何做到?各位在單練要求鬆身的同時,試著以身體為發動的第一步,習慣後盤架子自然會慢慢以體動代替手動。包括前進後退,左右,上下,八方行轉皆須注重無不以身動引導。開始絕對不習慣,恩師謝昭隆師父曾說過,這個階段就是要增長學能以取代本能。很辛苦,但一旦體悟,肩膀自然鬆沉,身體得以舒暢。另個人獨練不易做到,團練則比較容易。在觀人時,間接觀己,感受是否以足換身動非手先動,手是最後接敵之用。 其次太極拳 要如何「鬆」,鬆的體現又是什麼(舉例): 我跟大家報告,我跟師父時間最久,現在覺得有鬆一點,但一碰上師父,一下子又硬了起來。為什麼,難道我的鬆是假像,我請教過師父,師父說鬆的程度雖會與時俱進,但練習的對象如比自己還鬆,自己就會相對的顯得緊張。另外個人體會太極跟別家拳法的表現,正好相反。同樣一個拳,一個是力量的表徵,是以自己的形體力量輸出,雖可能感覺隨著練習拳力愈足,但事實上腰以下之下盤如不特別注意則很容易是虛的。本門正好相反,上身時時放鬆,愈鬆愈能接地。愈接到地,反作用力愈強。在力學的表現,兩者相反。有機會親身示範,各位一定一目了然。如何做到,那就是我前面一段所提,以體動代替手動。 歡迎各位師兄弟進入中國文化之寶山,練太極,享太極,行太極,人生一定會不同凡響,往後的日子,歡迎各位提問,一定知無不答。 (本文由台灣有緣拳社三期入室弟子林信政師兄提供)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