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思語
2008/07/13 13:56:49瀏覽595|回應0|推薦7

 (舊時的台北市)

  我想說些靜思兼觀書偶得之語,並非那些堂而皇之的滿口仁義道德,抑或是教你如何做人才能更臻下一個境界。我想說的,是批鬥跟膽怯。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內鬥」,我想這句話大家並不陌生;這陣子我刻意留心觀察人與人相處之間有關這方面的事情,發覺了幾個特色;當然,以下都只是個案,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人(補充這句還是為了避免被批鬥):

一、中國人怕輸

  中國人非但怕輸,而且永不認錯。這真是個奇怪的現象,同時也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大家從小就聽說過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但是有多少中國小孩誠實後是獲得嘉勉的呢?反倒是,明明不是自己犯的錯,卻因為上層不願花費心力去面對,而將錯誤通通推給在下位者如自己的小孩,這倒是不難見到。同時,因為中國人時常有個習慣 - 把不好的責任都往別人身上推,於是整個華人圈便成為了狗咬狗(dog eat dog)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活得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注意便被別人給害死,於是出現了一個「老二哲學」。老二哲學美其名就是中庸,然而換句話說,就是膽怯。你今天叫曹孟德以中庸的態度來奪天下,豈非笑掉別人大牙?然而,並不是人人都有曹孟德的雄心壯志,平凡人等皆以避免成為眾人批鬥的眾矢之的而小心翼翼,說話小心翼翼,做起事來也沒魄力,聽見友人即將要有了驚人之舉便第一個要求他想清楚再做決定,除了害怕他超越自己,也希望多找個替死鬼陪同自己一起躲在角落看戲。

二、中國人不會獨立思考

  這也是個奇怪的現象。古言道:「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然而,諤諤者往往只有一人,若其價值與千人諾諾有所違背,正所謂眾口鑠金,縱然一人再怎麼努力也難挽回一片天。中國這個盲從的民族,許多人往往在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狀況下就隨意附和他人的言行舉止,致使許多死的都變成活的,錯的都變成對的,理由根本莫須有!這樣的情況下,有許多人對於公眾事物的熱情便會被澆息,加上家中父老自小就不斷灌輸的觀念:明哲保身。於是,人人都沒有主見,但求泰然的度過生命,中國人的創造力就這樣被扼殺了。

三、中國人自私

  我曾經聽過一個比喻,每一個日本人都像是一條豬,但是三個日本人在一起就成為了一條龍,他們的團結心無與倫比。而中國人呢?每一個人都是龍的後代,但是三條龍在一起就成為了一條蟲,因為一個和尚擔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或許是因為在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求生存較西洋人之間來得困難,於是中國人也特別珍惜每一個可能獲利的「機會」,而為了這個機會不擇手段,甚或出現了「厚黑」的生活哲學。一個民族如果人人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團結的力量自然不可能出現,以單人為單位的生產力自然遠不及他人團結的力量,於是中國部分經濟發展力就斷送在這上頭。

四、中國人愛投機

  這也與中國人賭性堅強有所關聯。自古以來中國打仗一直有所謂「攻敵之弱、避敵之強」的概念,在許多情況下中國人都選擇不正面迎敵,反以小技巧來取勝。格鬥時如點穴手法、擒拿錯骨手法等。然而,這並不是不好的行為,這正代表了中國人獨有的智慧,只不過人人都有智慧,誰來當替死鬼?戰場上,有一百萬個諸葛亮,人人手持搖扇坐在城頭嚇得倒人嗎?務實者越來越少,投機取勝者卻逐年增多。當人人養成了投機的習慣,那生活還可能簡易明瞭嗎?

五、中國人心口不一

  繼承上篇愛投機的說法,中國人也時常有心口不一的情況。嘴巴上說不要,其實心裏卻想得要死,巴不得對方再硬塞一次。從小家長就教導小孩,不能亂拿其他親朋好友或是陌生人給的糖果,陌生人姑且不論,親戚朋友要給糖的時候,哪個小孩不是嘴巴上乖巧的說不要,背地裡口水直流,只希望大人們再說一句:「真乖耶,就拿去沒關係吧!」在社會中,奉承的言語更是屢見不鮮,生意上,當人們在誇獎你的時候,其實骨子裡想的卻是你銀行中的存款,口袋中的支票。

  這些情況其實並不是中國人獨有,全世界不同國家其實多少都會發生。中國古文明到現在是一脈相傳,放眼世界有哪個國家是如此呢?現在的埃及人會建金字塔嗎?現在的希臘文明跟以前的古希臘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嗎?古希臘到了西元前一四六年就已經滅亡了。我想,任何一個文明如果像中國這樣好幾千年傳承下來不中斷,多少都會走向極端,只不過中國是走在最前頭的而已。要如何在極端下生存,也是物種物競天擇所必須面對的事情。不能否認,中國人非常聰明的,你說是嗎?

(撰文/黃郁棋)

(考慮版權因素,不繼續提供音樂試聽)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delaire&aid=203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