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3 04:59:53瀏覽1899|回應1|推薦9 | |
這是應用書寫課要練習的,我的求職目標是「臺北之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是自傳內容: 自傳: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還是會選擇生在臺北,呼吸著廢氣,聽臺北之音 。」 我叫黃郁棋,雖然名字中性了點,卻是個道地的男人 。我在風雨中的基隆出生,機械化的臺北長大,一直到二十歲以前,都活得像個機器人,做著被安排好的工作,等著每天早上六點十分的第一班捷運。我的求學生涯很順遂,雖然唸的是比較鄉下的國中,卻順利考上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分數甚至比我當初的第一志願還高。 高中三年的歲月很精采,吉他社陪伴我渡過那說長不長的時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社團的成果發表會,高一在幼獅藝文中心彈唱表演,高二則在臺北市政府親子文化廣場;我很叛逆,為了要上臺表演,不顧家人反對,每天練琴到午夜時分,再躲避教官翻牆出校,搭末班車回家。曾任學藝股長,幫成功文藝營佈置會場,並且代替學校接受媒體採訪...。 除了玩音樂,我也玩文字。新詩、散文、小說,均在成功文藝獎有不錯的成績,也嘗試投稿聯合文學獎,雖未雀屏中選,卻激起了我對文學的鬥志,於是我毅然決然的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了「中文系」作為未來大學四年的科系。高三的日子都在讀書中度過,然而,我與大眾傳播的纏綿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因為教科書枯燥無聊,每每讀書時我都會戴上耳機,由於沒錢買隨身聽,就直接用電子辭典聽廣播電臺,轉著、聽著,就認識了「 FM107.7臺北之音」,Howard的「音樂百憂解」是我在臺北之音認識的第一個朋友,隔天在網路上也順便認識了「用力」,牠是好二的狗。 放榜當天,不出我所料,考上了「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地處好山好水的花蓮。大學第二年,我作了「大眾傳播社」的創社社長,帶著社員一同至花蓮後山電臺與 DJ們近距離接觸,除了拉近自己與廣播這一行業的距離,也帶領同儕一起認識大眾傳播這多采多姿的世界。除了社團,我也選修語言傳播學系所有與傳播有關的課程;因為不滿意學校對於傳播學程狹隘的課程安排,我沒有選修傳播學程。 由於花蓮幅員廣大,適合打棒壘球,於是我加入了系上的壘球隊,並且考取C級壘球裁判證照,可出任地區性的裁判職務。這職務可訓練危機處理的膽量,以及長時間注意力的培養,對於我人格的成長不無幫助。如果硬要將人作一個分類,我想,我會是屬於冒險犯難的一型。普通人認為不可能、不值得冒險去做的事情(如創立社團),我偏偏特別有興趣;然而,這個人格特質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常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卻也常因此翻了船,顧此失彼,搞砸很多事情。可是,我從來不後悔,嚴格說起來,我甚至有喜歡從失敗中找原因的癖好,雖然失敗,不僅完全不氣餒,更不知難過為何物。 我曾任中小型餐廳服務生、聯合文學出版社工讀生、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工讀生、九號公路電子報書評專欄作家。而今,我希望能將自己的熱情經由廣播帶給更多的人,製播更多吸引人的廣播節目,不斷的學習、傳播、回饋、學習,讓熱情沒有熄滅的一天。 雖然不是多好的自傳,現在回頭看也略感噁心(2010、7、5 修正),可是如果要引用還是請先告知,謝謝:) ________________ 「人可以孤獨,卻不能寂寞。」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