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9 14:00:51瀏覽1051|回應1|推薦7 | |
美國犯罪小說家Patricia Highsmith的《天才雷普利》曾兩次被搬上大銀幕;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1999年由麥特·戴蒙(Matt Damon)、裘德·洛(Jude Law)、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及凱特·布蘭協(Cate Blanchett)所演的《The Talented Mr. Ripley》,但我個人喜歡的是亞蘭·德倫(Alain Delon)在1960年拍的《Plein Soleil》(陽光普照)。正當我在回顧《陽光普照》導演René Clément的作品時,卻傳來《天才雷普利》的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在倫敦去世的消息。 我第一次看明格拉的電影,是《Truly, Madly, Deeply》。那時候《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還沒有上映,但一群英文系的學長姐們已經在熱烈討論。當時我問他們,明格拉是那號人物啊?他們說「哦,你一定要看《Truly, Madly, Deeply》!」臺灣把這部片子翻譯成《神魂顛倒生死戀》,大概是想和同年出品的《第六感生死戀》搭上點關係。兩部片子的確談的都是人鬼之間的戀情,但是風格內容完全不同。多才多藝的Alan Rickman是《Truly, Madly, Deeply》裡的鬼,他的女朋友Juliet Stevenson無法忍受他的突然去世,當Rickman變鬼回到她身邊時,Stevenson覺得人生又有了意義。但是當這個鬼越來越古怪時,她也漸漸地對他感到不耐煩。在Stevenson遇到一位社工後,Rickman決定從她生活中消失。 倒底Stevenson是真的見了鬼,還是她在痛失男友後,為了平撫心情而想像Rickman回來陪她,那就得憑觀眾自個兒去判斷了。《Truly, Madly, Deeply》真的會使人陷入深深的瘋狂中,片中用了許多隱喻,讓人不得不認為Rickman的鬼只是Stevenson痴迷的想像。而使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是Rickman活靈活現的演技。雖然《Truly, Madly, Deeply》是明格拉為Stevenson量身定做的劇本,她後來也的確演活了易卜生筆下的諾拉,但是她在本片中的神經質,也許是演得太好了,卻有些讓人凍未條。另一方面,Rickman的那兩撇鬍子,一開始覺得有些cheesy,但入戲後就領受到他那帶點邪氣的魅力。當Rickman和Stevenson合唱《The Sun Ain't Gonna Shine Anymore》時,比起Patrick Swayze和Demi Moore玩陶土的那一幕,也有另一番纏綿呢。 《Truly, Madly, Deeply》預告片 《Truly, Madly, Deeply》有點文謅謅的,但這就是明格拉的調調兒;《英倫情人》也是一齣文謅謅的電影。臺灣沒有照字把《The English Patient》翻成《英國病人》也真是蠻天才的;要是片名叫《英國病人》大概大家會以為這是部什麼瘟疫流感的恐怖片。但是叫《英倫情人》則過度強調片子的浪漫成份,而忽略其對國界和地域的批判。加拿大作家Michael Ondaatje的原作,用個燒得不成人形的神秘病人的身份,來諷刺在國家爭戰中,莫名其妙被犧牲掉的愛情(當然也有很多人說那是一段婚外情,所以不值得同情)。誰能料到,在《辛德勒的名單》裡把人牙齒都嚇得發麻的納粹軍官,能搖身一變成為性感偶像呢(不過老實說,Ralph Fiennes的演技真的讓不少人有點「病態」的喜歡上Amon Goeth呢)?《英倫情人》捧紅了Ralph Fiennes,可愛的Juliette Binoche抱了座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明格拉得了最佳導演獎。Fiennes所飾演的László Ede Almásy是真有其人的,只是本人沒那麼帥,他的飛機也沒被打下來,他沒死得那麼浪漫……他在薩爾斯堡得了痢疾病死。不過明格拉把沙漠和廢墟拍得如此唯美,把一篇相當有挑戰性的故事感性地表現出來,配上Gabriel Yared的音樂和John Seale的攝影,也難怪《英倫情人》席捲了1997年的大小獎座。因為這部片子提到希羅多德的《歷史》,我還特別把它找來讀一遍呢。 《The English Patient》預告片 但是在《英倫情人》之後,明格拉的作品就少了他獨特的、文謅謅的魅力。《天才雷普利》雖然也獲得了一些提名和獎座(主要是裘德·洛和Philip Seymour Hoffman),但是麥特·戴蒙的雷普利,給人的感覺是有點nerdy,而少了冷血。亞蘭·德倫的雷普利是自戀的,殺人跟吃三明治一樣地稀鬆平常。麥特 ·戴蒙的雷普利是脆弱的,殺人的動機和他嫉妒裘德·洛的原因沒有兩樣。我希望亞蘭·德倫能全身而退,是因為他實在是太酷了(加上我通常就病態地喜歡反派人物);而希望麥特·戴蒙能逃脫制裁,則是對他有點同情,覺得他很可憐。但可憐的雷普利不是Highsmith的雷普利;她的Ripley是辛辣的、惡毒的、還帶點黑色幽默的。相對來說,裘德·洛的Dickie是殘酷的,對他擁有的財富、容貌、運氣都是不屑一顧,包括雷普利對他的感情。裘德·洛比雷普利還雷普利,所以明明知道他要被宰了,還希望他能多留一段時間。 《The Talented Mr. Ripley》預告片 之後2003年的《冷山》,因為看上去太愁眉苦臉了,完全提不起興趣來看。可是愁眉苦臉的電影我看得不少,所以潛意識裡大概有著什麼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讓我對這部片子敬而遠之。我很想看Juliette Binoche和裘德·洛在2006年合作的愛情喜劇《Breaking and Entering》,但是找不到哪裡有上映,也沒看到。 所以我已經忘記了明格拉,直到聽到他去世的消息。雖然他的產量不多,但是也留下了《Truly, Madly, Deeply》和《天才雷普利》兩部有意思的片子,和《The English Patient》,一部史詩般的美麗故事(只是我更喜歡它「醜陋」的反政治意義)。他也參與製作了幾部影片:《Iris》(2001;這部片夠愁眉苦臉了吧?)、《The Quiet American》(2002)、《The Interpreter》(2005)、《Michael Clayton》(2007)。Anthony Minghella(1954-2008),rest in peace。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