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9 09:07:07瀏覽1189|回應7|推薦49 | |
學期中收到一封電郵,是從女兒學校某位六年級老師寄來的道別信,說學校以預算緊縮及不適任為由,下學期不再續聘她。看到這樣的訊息我不驚訝,卻深深為這位老師惋惜。 這位老師是資優生出身,兩歲開始拜師習舞、十五六歲進哈佛大學主修表演藝術、副修數學,先後在不同學校任教八年。這麼優秀的背景,卻沒能讓她在職場保住一個安穩的飯碗,我相信跟她的行事風格和情緒管理大有關係。 老師任教的三門課中,數學和科學正是女兒有興趣的科目,所以當去年得知女兒要進她班上時,我原本期望老師對女兒能多所啟發,可惜事與願違。 首先,女兒對數學課的期待落空。老師依學生程度分三組,女兒被分到程度最高的「天才組」,老師說天才什麼都會,所以上課方式是「寫完作業就自修」,「因為我小時候也是這樣」。 至於程度最低、午餐時間要留下加強的第三組,是不是受益良多?女兒說同學們才不這樣想,因為老師叫他們Lunchables(註:超市賣的一種冷藏學生午餐)。 女兒說她不喜歡被叫天才,而被晾在一旁沒人理;她也不喜歡有同學被叫成午餐包,有歧視的味道。女兒又憤憤不平地說,學校不准學生互取綽號、貼標籤,但這個老師為什麼可以? 這種把學生貼標籤的作法,果然引起其他家長和學生的反感,沒多久就叫停。然而老師「換藥名不換藥」,口頭上雖不再貼標籤,但程度分組依舊實施,而教法不變,程度好的學生仍然放牛吃草,程度差的學生照樣被盯得喘不過氣。 再來是同樣這位老師教的舞蹈課。老師堅持要「專心練習」,不准「分心」開門窗、扇風或喝水。 結果某天在禮堂練跳時,氣溫高達八十度,老師仍堅持不開門窗,理由是門窗是鎖著的,找人來開浪費時間。直到五名學生陸續不支進了醫護室,老師才准學生喝水、稍作喘息。女兒還跟駐校護士告狀,說她看到老師自己躲在門後扇風、吃水果,卻不准學生休息。這件事傳開後引起喧然大波,但未見老師出面做任何說明。只是往後上舞蹈課前,駐校護士都會先檢視場地的溫度和門窗。 後來好幾位家長送電郵向老師反應,小孩不喜歡跳嘻哈舞,是否有其他選擇。老師隔天在班上問,不喜歡跳嘻哈舞的舉手,學生噤若寒蟬,於是老師宣佈「既然沒人抱怨,就繼續跳」。老師作風之強硬,可見一斑。 由於大小衝突不斷發生,我和老師溝通過幾次,在她身上看到資優人的許多特質:思緒敏捷、見解獨立、自我要求嚴格,但較缺乏同理心,和彈性圓融的溝通技巧。可以想見她這樣的行事風格,勢難取得多數家長和學生的認同,教學理念再好,執行時也必然阻力重重。果然學校第一波裁員潮來襲,她首當其衝被刷下,不令人意外。 資優生出身的老師沒辦法帶來優良教學,當然令家長失望;但是她的例子足堪家有資優生的父母借鏡,才智資優不保證人生資優。除了追求出色的學業成績之外,資優生的學習課題,也應多注意在情緒管理、行事態度、人際相處和溝通藝術等社會性行為上,取得良好平衡的發展才是。 (世界日報家園版2009-05-28) 後記:本文登出後,在報上引起一些讀者的迴響,附錄於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
幾乎個個都要求孩子唸GT(資優班)。
其實會唸書又怎樣?
「才智資優不保證人生資優」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學校的學業表現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重要的是日後進入社會的表現,
而這些做事方法、社交技巧與情緒管理,
卻不是課堂會教的。
這個哈佛畢業的老師,
對學生沒有愛心;
「愛心」是學校不教的!
文中提到資優生的缺點, 實在是資優生及其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大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