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3 14:59:22瀏覽705|回應1|推薦17 | |
聽說陳幸妤因為小孩在校被指指點點,更加確定要帶小孩到美國生活的決心。她老公是「待罪之身」,一定是不能出境的。如果陳幸妤真的成行,他們家不就跟很多台灣家庭一樣,真的走上「外在台、內在美」這條路了? 老公沒辦法再撈新台幣油水,「內在美」陳幸妤首要考慮便是在美國哪裡立足?如何立足?大華超市股份好像沒有扯到她,而且她也不像生意人,所以她應該不會考慮投資移民;以她的操煩成性,「寓婆」也不會是她的選擇。那麼是要拿學生簽證重回校園做研究?還是拿工作簽證「靠行」開業?去人煙稀少的中西部當小鎮醫生?還是在熱鬧的東西兩岸唸博士、看診,繼續被人指指點點?不管重當學生或開業,她無法完全脫離華人圈的,除非她不用出門唸書或工作、不賺華裔病人的錢、不必吃飯、不用買東西、不逛街、不送小孩上學、不帶小孩出門玩。 還有小孩的保母問題。誰幫忙帶小孩、接送小孩?小孩的爸爸、阿公、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全都是自身難保的過江泥菩薩,只剩下阿嬤。但依陳幸妤的個性,大概不會考慮偕婆婆同往。若要找外面的保母,除了保母本身信用問題,若是找同文同種的華人保母,要考慮嘴巴牢不牢靠;是不是要找像西語裔的其他語系的保母,跟華人圈不熟,比較保密? 住哪個學區、小孩上什麼學校比較不會聽到閒言閒語?是不是要先調查各個學校的亞裔學生比例?還有,班上要小朋友自我介紹「我的家庭」或「我的家族」時,陳幸妤要小孩怎麼介紹這些親人的職業和現況?別忘了小孩也需要自己的社交圈,陳幸妤不可能不和其他家長打交道的。 不知道陳幸妤「內在美」這條路打算走多久?她現在想把小孩帶離台灣,是不想讓小孩面對父親和外公有「看守所代號」的問題,但是她覺得幾年之後回台,小孩才不需要面對這些親人有「監獄代號」的困擾?等他們全都出獄之後?那是多少年? 小孩一旦習慣在美生活、上學,要再回台就比較難適應。如果真的要避開這些外界壓力、要長期走「內在美」這條路,陳幸妤來美後是不是就不要再讓小孩講台語、學中文,讓他們只會講美語就好?他們如果完全聽不懂、看不懂別人用中文罵他們,就沒有這些代號的壓力了,是不是? 要當「內在美」,陳幸妤準備好了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