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4 00:29:18瀏覽5429|回應23|推薦153 | |
「金字碑古道為昔日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因山路崎嶇難行,常有濃霧,在清代同治六年,鎮臺總兵劉明燈巡路至此,在山壁上題七言律詩一首,以鎮嚴峻氣候,並貼上金箔,後人稱之為金字碑。」(資料來自現場解說牌) 炎炎夏日除了上下班,週休二日都蟄伏家中不敢外出,好不容易過了立秋,早晚天氣稍稍轉涼一點,選了個非假日和老公兩人決定到郊山走走,活動活動筋骨;出發前先作了功課,這次計劃要走遠一點的猴硐金字碑古道,希望古道的濃蔭幽徑,能趕走暮夏的暑意。 從台北搭早上8點多的北迴線莒光號火車,在猴硐站下車,步行北37縣道經過猴硐國小叉路口,看到了古道的指示牌,經過九芎橋左轉沿著大粗坑溪旁小路緩緩上山,另一旁是廢棄的舊猴硐國小校舍,來到產業道路盡頭,左邊是「大粗坑步道」,右邊過了「淡蘭橋」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金字碑古道」的入口。 一早從台北出發時還是豔陽高照,沒想到抵達猴硐時卻見到路面上還殘留著大大小小的水漥,猜想是昨夜或清晨下過雨,這樣也好,希望雨後的空氣更為清新,也不必擔心爬山時驕陽的曝晒和山林裡的悶熱,但心裡暗自祈禱著,這下過雨的山路不致於太濕滑難行。 走進登山口就是一長串的石階,還好階梯並不很陡,因此走來不致於太累。由於靠近大粗坑溪濕氣較重,看起來生態頗為豐富,步道兩旁粉紅色小花開得生意盎然,是喜歡生長在潮濕有蔭的「水鴨腳秋海棠」盛開著,還有藍紫色的「倒地蜈蚣」錯落其間,花和葉上都還掛著清晨的雨珠點點,叫人憐惜。
蜻蜓蝴蝶自在的在樹下和草叢間追逐飛舞,吸引我放慢腳步來捕捉牠們的蹤影。 短腹幽蟌 http://gaga.biodiv.tw/9701bx/in94.htm 翅膀具藍色光澤的白痣珈蟌 http://gaga.biodiv.tw/9701bx/in94.htm 身著美麗舞衣的黑脈樺斑蝶 http://gaga.biodiv.tw/9701bx/in94.htm 步道兩旁林木蓊鬱、濃蔭蔽天,初秋的微風在山林中輕輕吹拂,偶爾傳來清脆的鳥叫聲,讓人倍感舒暢。可能是非假日的關係,一路上很少遇到登山客,寂靜的步道更顯出它獨特的原始風貌。 山上樹木高大濃密、林相豐富,步道中段路旁的解說牌竟然有「油桐花」,可惜現在不是它的花季,這應該是一處尚未被發掘的桐花步道,明年四五月可到這裡觀賞五月雪了。記得好像有格友來過此步道拍到冰河時期孑遺植物「鐘萼木」的花,看來金字碑古道的豐富生態,我的追花筆記本可不能遺漏它才行! 步道旁還有長得高大像一把綠傘的樹蕨,解說牌寫著「台灣桫欏」,是台灣產樹蕨類中較為高大的種類,亦是古代孑遺的高大樹狀蕨類,樹形優美,喜歡生長在潮濕向陽的開闊地,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雨林的指標植物。這兩種桫欏科植物外觀極為相似,筆筒樹的老葉會整片掉落,台灣桫欏的老葉不會完全掉落,會形成黑褐色的樹裙掛在主幹上。 筆筒樹幼葉呈卷曲狀,葉片掉落後樹幹有著像蛇鱗般的紋路,故又稱「蛇木」,這是兩者較易分辨之處。(下圖非本步道拍攝)
雖然立秋已過,但放眼望去還是滿山翠綠,漫步在古道有點老舊的石板路上,腳上踩著落了遍地的黃葉窸窣作響,在這裡似乎已經聞到了濃濃的秋天氣息,多麼盼望秋天的腳步早點到來。 金字碑古道雖然較為自然原始,但山徑清幽,是一般登山健行者所喜愛的路線,較為健腳者,還可搭配「大粗坑步道」來個O型連走,沿途不時看到登山隊伍所留下的標記。 走累了,休息一下喝口水,從樹梢縫隙向下俯瞰,湛藍的大海和突出的海灣,猜想是瑞濱深澳海邊,孤懸在海上的那就是基隆嶼了?藍天碧海,風景美得叫人忘了一路爬上來的辛苦! 終於來到了嵌著「金字碑」的岩壁下方了,這是一處陡峭山壁,腹地不大,石碑下方的山路略嫌狹窄拍照不易,因長期受到蓊鬱的樹林掩蓋,太陽光不易投射進來,顯得濕氣頗重。
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古道)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是昔日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另二處為草嶺古道、隆嶺古道),淡蘭古道從淡水、基隆、瑞芳、三貂嶺,最後經過雙溪和草嶺而進入宜蘭,是為入蘭之官道和商旅必經之孔道,清朝嘉慶2年台灣知府楊延理所開闢。 古道開通之初因山路崎嶇難行,常有濃霧籠罩,清同治6年(1867年),時任台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北巡至此,特在山壁上題七言律詩一首,以鎮嚴峻氣候,並塗上金箔,後人稱之為金字碑。另外,位於草嶺古道上的「虎」字碑和「雄鎮蠻煙」摩碣,都為劉明燈所題,藉以鎮壓山裡的蠻煙瘴氣。 其詩如下:「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金字碑高7.5台尺,寬3台尺,碑文以篆字刻寫,詩句塗以金箔,碑身四周彫有蔓草連紋,碑頂浮現雙龍抱珠的飾紋。可惜因年代久遠(距今140餘年),碑文四周青苔雜草叢生,還好石碑沒被破壞;金字碑在此默默見證了淡蘭古道的歷史和滄桑,後人來此登山,憑弔古蹟之外,當思前人開鑿山林篳路藍縷的艱苦卓絕精神才是!
古道從淡蘭橋入口處至山頂的「奉憲示禁碑」總長約1.8公里,金字碑立碑處約在全長的2/3處,因此再走不遠經過一處竹林後即可到達最高點,不料此時卻下起了滂沱大雨,還好山頂有一座綠瓦紅柱古色古香的涼亭「探幽亭」,我們趕緊進入涼亭內避雨。 探幽亭前廣場直立著一塊古樸的石碑「奉憲示禁碑」,年代似乎較金字碑更為久遠,因長年受風吹雨淋,碑文已斑駁模糊很難辨識,靠近看僅可看出石碑的右邊「署台灣北路淡水」,左邊「咸豐元年五月」等較清楚的字跡,上網搜尋了此碑文,大致為警告路人勿濫砍伐附近山林樹木,此碑被喻為台灣最早的環保碑文,目前已列入國家三級古蹟。 山頂鞍部另一隅的小小土地公祠,香爐裡有登山客點上的香煙,煙還亮著的,登山客應該是才離去不久。
涼亭左方有一出口可接102縣道,我們走了一小段,可能因為剛下過大雨山路頗為濕滑,再者考慮下到102縣道後交通不便,因此不敢由此下山。這天氣也太奇怪了,這陣大雨下一下子就停了,接著出大太陽,我們休息了一會循原路下山。 下到猴硐時已是中午時分,我們在車站旁邊的古早麵店,點了乾麵和幾樣小菜,簡簡單單解決了午餐,享受這平淡的幸福。 登山即旅行,走古道尋幽情,在這不會太熱的初秋最適合登山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跟著竹子的腳步來作一次愜意的小旅行,下山後可順道遊猴硐,您可過鐵道天橋到光復里貓村和一大堆可愛的貓聊聊天、拍拍照,也可走進煤礦博物館懷念這小鎮曾經走過的黑金歲月,或佇立在潺潺水流的基隆河畔,欣賞彎曲秀麗的峽谷景觀,抬頭仰望雄偉壯觀的運煤橋,感嘆造化弄人,曾經喧騰風光轉眼成了過眼雲煙,人生,真的沒什麼好計較的,所以,把握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奉憲示禁碑」有興趣者,請參考: 「猴硐文史工作室http://tw.myblog.yahoo.com/jw!TqrfY.KRGBiF.l979KDZaw--/article?mid=61」 金字碑古道交通資訊: 1.搭火車:北迴線在猴硐站下車,出站後往北步行約5分鐘,通過介壽橋跨越基隆河續往北行走10分鐘過九芎橋後,右轉至猴硐國小,再續行6分鐘至一岔路,路旁有一指標往左為半嶺路,右轉過淡蘭橋,即為金字碑古道之起點。 2.自行開車:中山高速公路往基隆方向,於八堵交流道下,再接62快速道路,經瑞芳到猴硐,走北37縣道抵猴硐國小,續接火車步行路線即可抵達登山口。 3.由雙溪,經102縣道19公里處,就可看到另一登山口。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