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怡人間福報怡然誌得專欄之梵谷的憂傷
2013/11/05 14:10:25瀏覽277|回應0|推薦1

 

 

怡然誌得--梵谷的憂傷
  2013/11/4 | 作者:文與圖/蔡怡 | 點閱次數:118 | 環保列印
字級: 大字體 一般字體 小字體
  憑著一股對旅遊的熱愛,對普羅旺斯美食、人文的嚮往,三對年紀六十上下的夫妻,勇敢地展開為時十七天租車、住民宿的自助之旅。
  •                                                                  
    圖/蔡怡
  •                                                                  
    圖/蔡怡
    


掉巴黎的幾天,我們用十三天時間遊了尼斯、坎城、摩納哥、聖保羅、翁提布、葛拉斯、鷹鷲村、亞維農、亞爾、尼姆、聖雷米等十一座城市。我們天天在燦爛的陽光與習習涼風下,欣賞悠久的文化遺址,品嘗美食、美酒與香氛。在各具特色的景點中,聖雷米小鎮是此行最難忘懷的地方。

聖雷米離我們住的亞維農不過半小時的車程,卻讓沒有租GPS的我們飽嘗人腦比不上電腦的挫折。所幸憑毅力、耐心與努力,終於在歷經一再的迷路後,成功到達聖雷米市郊,一償宿願地拜訪梵谷曾住過的聖保羅療養院。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灰藍色橄欖樹園,路邊豎起了梵谷當年的成名畫作,原來這是一百多年前梵谷的寫生之路。令人意外的是,歷經一百二十年歲月的淘洗,真實世界的橄欖樹與梵谷畫作相比,沒有變高大,也沒有變矮小,連樹幹的姿態都很類似,尤其從樹幹與樹葉的隙縫,可清楚看到在畫中經常出現的青山頂峰。走入這樣的場景,真有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感傷,也似乎超越時空長廊直接進入梵谷的內心世界。

比真人高出許多的梵谷雕像,在聖保羅療養院大門內不遠處迎接我們。他手持一把下垂的向日葵,雙眼茫然,滿臉焦慮,完整呈現梵谷生命最後一年(西元一八八九至一八九○年)的混亂。他本人就是一件撼動人心的藝術之作。

年他在院內完成的名畫都掛在牆面上,他鮮豔的用色與灰白斑駁石牆形成強烈的對比。我心痛他把色彩留給後人,卻讓自己活在黑暗中。

沿著有希臘神殿風格的中庭花圃拜訪他位於二樓的病房。一張小床靠著牆,床邊畫架上擺著他的畫作,有小書桌、木椅子,牆角矮凳上放著黑色書包,似乎還在等待主人背著它到門外作畫。看到這極狹窄的空間,有種想流淚的衝動,痛心梵谷與眾不同的靈魂在凡間所受的折磨!

我站在裝有鐵欄杆的窗口,試著用梵谷的雙眼向遠方凝望果然看見療養院後方常在他畫中出現的大片田地。窗外,秋陽耀眼,似乎正在燃燒著遠方的麥田,燃燒著一八八九年的秋天,梵谷創作最豐富也最寂寞的心靈。

文學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作者常處於精神高度亢奮中,隔絕日常生活,只追求性靈豐足。這種創作魅力讓人廢寢忘食,身心陷於不平衡中。

若以今日進步之醫學來看,梵谷不一定罹患嚴重的精神分裂,或許得的是文明社會很熟悉的躁鬱、憂鬱症。如何維持身心平衡或許是梵谷時代沒有學到的功課,而憾恨地讓他走入滅絕之路。

如今,聖保羅療養院花木扶疏,呈現飽滿色澤,但在分外靜謐的氛圍裡,似乎流動著淡淡的憂傷,是梵谷的憂傷,也是許多創作者的憂傷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0102&aid=934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