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思想哲學要「得意而忘言」
2018/03/12 07:48:00瀏覽412|回應0|推薦4

 迷途知返 

莊子於<齊物論>說:「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這段話表達莊子之意為我怎麼知道貪生不是一種迷惑呢?我怎麼知道怕死不是一種迷途而不知回歸呢麗姬是艾封的一個女孩剛被晉國召入宮時她怕得哭泣等到了王宮和王同睡在華麗的大床吃美味的佳餚於是她後悔以前哭泣的無知人我又怎麼知道人死了以後不後悔以前貪生之不當呢

    莊子在其妻過世後頓悟生死,鼓盆而歌!人少有不怕死吧?主因是人對於死後世界不瞭解人們對死亡那樣的悲傷痛苦,讓人產生恐懼感莊子於此則直指人心前文以「莊周夢蝶」來說明,此又以麗姬的後悔其無知來說明生與死的關係,因人對生死的無知而感到害怕,造成人們的抗拒,如今體會死亡或許才是真正的回家,畢竟人來此寄寓於身體內,不過短暫一時,那麼長期是寄託於何處呢?這使我想起了「天地無名、無相」之真義。 

八、無,名天地之始 

    大地初始,天地無名、無相,原本就只有光,逐漸有了動物,才逐漸形成相,這就是演化論,而人類比動物要晚好幾百萬年才出現。

      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所以天地本無名字的,但為了人的分辨而有了名,其實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很多的仙佛也是為此之故而給了個名稱,以讓人辨別人則正因著相才會著魔,菩薩原本也無相,菩薩之所以呈現相,只因眾生想著相而給了相,否則都只是光而已。但見觀世音菩薩便可變幻很多相,就是無相的證明,沒有固定的相,生命一向都只以光的形式出現。

      一般的靈也都是以光和氣來辨別好壞,如:仙佛是清氣;妖是臭味;魔是濁氣。仙佛有著各種彩光,菩薩自有其氣與光,如觀音菩薩為紫光,光是亮的;妖的光則是黑色的;而魔光是暗的。

    但「神魔一瞬間」,心性修持最重要!

    每個靈都是跟著光走的,他們從人身上的氣和散發的光辨別,修行者自會呈現不一樣的光與氣,任何一種心念是如實的呈現在身上的光和氣的,人只能從外表看,靈卻看得一清二楚,任何一個靈都是清楚看到其他的靈的光和氣的,他們不是看人身的,可知在靈的世界,身分、地位、權、財與美、醜……是毫無意義,也無從辨別的。

      所以執著甚麼呢

                      

                          結論 

    《莊子》一書的語言藝術,我想以「得意而忘言」最可為表徵,亦即只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言語文字並不是重要的,所以莊子在書中常常將他所欲表達的意思再予以否定,以免人們落入文字語言的規相裡,這樣人們會鑽研、拘執於文字,忘了追尋文章的真意,最終陷入文字迷障中,所以我認為要討論《莊子》,應該以思想為主,要能「得意而忘言」。

                真正要懂的是思想哲學,而不是文字本身,雖然思想從文字而來,然而文字背後所蘊藏的意義卻是如此多樣而重要,尤其隨時代的遞進更是與日俱增的發現更多的涵意,滿足現代人的思想需求,所以文學蘊涵的藝術在文字背後的意旨,這是莊子文學最大的特色:從文字表現思想卻又不拘泥於字句。

     對於人生而言意思就是要隨時化而應變,智慧的運用不能拘泥於字句的,更無法只限於某一章節,所以學習就是「得其意而忘其言」,這就像武功高手一樣,所有招式都忘了,與生命融合而創新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1e5885e&aid=11085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