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詮解<莊周夢蝶>
2018/03/08 08:36:00瀏覽868|回應0|推薦5

莊周夢蝶[1]

     莊子於<齊物論>中設計了「莊周夢蝶」這則寓言,張默生說:「言在彼而意在此,就叫寓言。」是以寓言必有寓意,然置於篇末其與整篇<齊物論>有何關係,是否揭露莊子的思想底蘊,其蘊涵之悟境為何,以為本篇探討之重點。

    文本可說是文化密碼、莊子的思想密碼,真正展現作者運用文—辭—意以闡揚其思想哲學者,每個朝代的解讀因其當代的文字意涵、及文化理解而有不同的解讀,往往易「以文害辭、以辭害意」,因此宜回歸文本作研讀理解,自我體悟為要,而證之以其他諸家論述,發揮真正思想蘊含,並開創現代詮釋以助文化傳承為是。

     至於「莊周夢蝶」其涵蘊甚麼可資之哲學命題?在此筆者也試著蠡測之!

且觀原典: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

       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

       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1)  萬物一體: 

     「莊周夢蝶」置於<齊物論>最後,應如何作解?個人以為是發揮前段論點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再次證說「齊物」之理,這句話表現物我並無分別,在莊子的思想裡,他的觀點就是合一、一體、無分的,前述牟宗三的「予以一律平等看待」,個人以為應該不適合說「萬物平等看待」,因為平等還是有分,是站在「我」的角度,與「彼」對立起來,但視「彼」的價值、地位……與「我」齊等的觀念。

綜觀多有持此論者,譬如陳鼓應即說:「齊物即主張萬物的平等。莊子從物性平等的立場,將人類從自我中心的侷限性中提昇出來,以開放的心靈觀照萬物,了解各物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內容」。

葉海煙甚且說:「這是立足點的平等。[2]」個人以為立足點是不可能平等的。莊子的論述就是「萬物與我為一」,根本上是無等差、無分別的,就像是渾沌一樣的境界,分不清楚彼與我的臨界。「平等」意謂我是一,彼也是一,兩者相等;然莊子之意該是彼我都只是那個一,沒有第二個一,由是觀之,還是應該回歸莊子本論「萬物與我為一」看待<齊物論>為佳。

因此最後將「莊周夢蝶」置於後再一次說明他與萬物是合一的,形軀不同卻是同一個精神體,個人以為這是很深的體悟觀念。

 

(2)  自我生命的緣起性 

    再從「莊周夢蝶」來看,反映了一個哲學問題就是:我們人如何分辨真實?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做夢者的入夢,夢境的分享,夢境穿梭,意念的僭值等等的概念是超脫現實的,因此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在此莊子卻顯然是不以為然的,以是而有「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之問,醒和夢都由境所致,然而這種境皆客觀反映了物質環境的存在,如果夢境栩栩如生,人又怎麼能分辨的清楚呢?莊周這一問,到底提點了甚麼哲思?

    其實莊周反詰問句直指這個世界就如夢一般,讓我們探討這個世界的真實性,讓人反照我們現在生活著的世界,如何說是真實的呢?《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一切有變化生滅的存在現象,如同夢幻和泡影,如朝露易滅,如剎那的閃電,應該如此看世間現象,即一切現象都是不真實的幻影。《心經》也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眼見的世界都是「色」界所形成,色界消失便成「空」,就像看電影一樣,戲散復歸渾沌一片,那麼為何人卻始終以為「真實不虛」?

    很少人會如莊子去思考是「莊周夢蝶」或「蝶夢莊周」這樣的哲學議題,    簡單的一個故事,即先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儘管千變萬化,都只是表現道的物化。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可說是「齊物」之見。莊周要說明的是這個道理,人生要從夢中「覺」醒,要知道真實的自己是誰?也就是「自我生命的緣起性」,人如果能從這幻夢般的世界認識到真實的自我本性、自我人生,就是「大覺」了。

 

(3破除我相

 

破除我相也就是佛家講的「無相」、「放下我執」;老子說的「無我」;莊子也說「吾喪我」、「無己」等等說法,都是要人放下對自己形體的執著。人便是因為受限於人的身體這付臭皮囊而執著於我這個形象,大概也是繫於人對自我生命的貪戀與對萬物的佔有,凡是有益於這「我」的形象,便會小心異異或努力追求,甚且自認為「萬物之靈」,也就看不起小小的蝴蝶,而莊周則以夢蝶來提出這個命題,主要是言詮「萬物為一」之論,藉由「齊萬物」破除「人相」,使人不要再執著於「人」。

    身體可以說是個媒介,「真我無形」,但藉由身體可以看到生命的存在,因此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           <齊物論> 

我們從自然承受身體形象,直到死亡等待身體的耗盡。而這身體便是生命存在表徵,我們以身體為生命的媒介,萬物皆是,只是形不同,因此人、蝴蝶或大樹等皆藉身體形象表徵其生命的存在與否,這生命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 身體相」不同,所以便不需要執著於這個「身體」。

   換言之,真我與自然一起作用,因此真我隨自然變化而無生命的限制,所以當莊周和蝴蝶回歸真我的「無形」時,兩者生命本質依然是一樣的,那就更無須執著於此相了。

    今天因緣生而為人,有人的習性,形成自我,那麼生而為蝴蝶,也有昆蟲的習性,形成蝴蝶的自我,很多人認為昆蟲、動物沒有語言,其實很多研究動物語言的學者都確認動物間是以低頻的聲音頻率相互溝通。生命緣起於人便為人,緣起於動物昆蟲便為物,生命是可以隨緣自化的,可說是無自性的,這就破除了我相了。不過這真的很難,明知身體不過是暫時的居所,一個臭皮囊,還是會努力「孜孜不倦」於身體美,認真研讀瘦身、美容的書等等,其實我想人的應重視心性修為,若能修於內,必顯於外,這是自然散發真正的美!

 



[1]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文參見吳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4

    月)頁53

[2]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4月),頁121。其認為莊子

透過自然發現物物共生的平等性,藉郭象注:「彼我均也」而認為這是立足點的平等。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1e5885e&aid=11085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