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06 07:25:25瀏覽2046|回應2|推薦32 | |
緬甸曼德勒地區的蒲甘(Bagon),聞名遐邇的壯麗景觀就是佛塔成林。 但像我這樣的背包客,在蒲甘覺得最好玩的不是看佛塔,而是騎上摩托車穿街鑽巷,隨心所欲在路邊停下,捕捉大自然和人文風光。因為比起仰光,蒲甘仍是個古城小鎮。 話說這一天在佛塔上看完日出和熱氣球,接著跑去蒲甘的露天市集。不好意思,本人愛逛菜市場,而且可能的話,嘗幾口小吃、買一點鮮果,深信在這種地方才能見識真正的當地人生活。 在伊洛瓦底江上看蒲甘佛塔,別有一番風情 逛完市集去坐船遊江,就在從伊洛瓦底江回來的路上,騎著騎著突然聽到空中傳來鑼鼓齊鳴的聲音,還有咿咿呀呀的唱調..... 咦!附近有廟會嗎?罕見網路上有人介紹,機會可遇不可求,立刻決定改變前往目標,掉頭循著聲音源頭找去。 你看,自由行就是可以這麼自由。 下圖左方的編鼓,亦稱圍鼓、套鼓,是緬甸特色樂器中唯一打擊樂器 運氣還算不錯,找到一塊空地,看見一座臨時搭起的棚子,裡面坐滿了男女老少,看他們穿著沙籠,女性臉上塗著「特納卡」(防曬的黃香樹粉),應該都是本地人。 依照本人遊走大江南北的經驗,首先趕緊環視現場,判斷一下這是婚喪喜慶,還是什麼選舉造勢大會?不要冒失闖進,被人抬著出來。 棚子一端排著供桌,桌上有滿滿的供品,中央有三尊神像。一看就知道中間那尊是老大,可怎麼樣都看不出來「您哪位」?(下圖) 下圖請大家從供品中看看緬甸的花卉水果,像香蕉的其實吃起來像芭蕉,還有枇杷、白梨、西瓜、鳳梨、蘋果、橘子、芒果和小番茄,都又甜又便宜 棚子另一端有傳統的絲竹樂器,角落還有現代化的音控設備,有人拿著麥克風講話唱歌,有人隨著音樂在場中舞蹈。 如果我猜的沒錯,這應該是酬神或娛神的「野台戲」,也就是在戶外演出的地方戲。台灣早年多以布袋戲或歌仔戲的形式表演,現在多以電子花車鋼管秀或辣妹秀演出。 緬甸是佛教國家,尤其在蒲甘王朝時代,每建一塔就舉行歌舞儀式慶祝,民間有皈依、布施、廟會等佛教儀式活動,也會伴以歌舞歡賀。據說編排給主要神祇的舞蹈多達37種。後來漸漸由歌舞發展出戲劇。 蒲甘許多佛塔前都有販賣懸線木偶,上圖僧人,下圖有點像台灣的三太子 根據查閱資料得知,緬甸戲劇主要分成三類,一是懸線傀儡戲、二是古典戲劇、三是「阿迎」。 古典戲劇大多以佛本故事為題材﹐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表演形式融合詩歌、音樂、舞蹈,多獻演在宮廷,又被稱為宮廷劇。這類戲劇我也看過,他日另外闢文介紹。 比較特別的是「阿迎」,緬語是悠揚嫻雅的意思。原是來自宮廷的一種歌舞表演,近百年來流傳於民間,演出人數不一,除了男女主角且歌且舞,還有丑角插科打諢、即席助興。背後用編鼓、竹匣琴、笛子、編鑼、嗩吶等伴奏。 阿迎舞蹈無固定劇情,內容靈活自由,頗受群眾歡迎,是民間紅白喜事及各種喜慶活動中最常見的藝術表演形式。小巧的阿迎劇團,到處都可搭台演出,大多在仰光、曼德勒兩地活動。 好了,從以上資料可以斷定–我見到的就是傳說中的「阿迎」劇團演出的野台戲。 觀賞了半天,我發現底下觀眾會塞錢給男女主角貼在服裝上,是打賞給表演者?還是奉上給神明?那麼表演者的跳神、拜神是代為傳達訊息,還是? 還有,大家等下看我錄的影音,會看到男女主角用鼻子嗅聞供品,又點上香菸邊抽邊跳,是不是有什麼宗教涵意?還是我想多了,表演的人只是餓了累了? 表演的男主角"錢多多"(下圖)看到我在錄影,又看到隨後來了幾位白人遊客,於是叫人托盤跟著他派送給旁觀者一人一塊撒莫薩(Samosa)和一顆蘋果。 撒莫薩是一種印度油炸三角餃(其實最早是在13世紀從中東傳到印度的食品),裡面包著咖哩肉餡,緬甸人普遍當早點和小吃。緬甸曾是英屬殖民地,而且是英屬印度的一省,所以有些印度食品早已融合在緬甸食品當中。 老實說,我本來懷疑男主角是女生反串,因為看他戴耳環、塗口紅、抹指甲油,但近距離觀察之後,發現他真的是男生,聰明如你猜猜看為什麼? 正在猶豫要不要也塞錢回謝之際,突然來了一輛小巴,車上下來緬甸導遊帶領的五、六位歐美觀光客,透過翻譯請求,男主角就在供桌前跟這群老外輪番合照起來.....蛤,可以這樣嗎? 看來,還是我們台灣野台戲比較專業敬業。當然,說不定緬甸野台戲如此隨興演出,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緬甸人好客,由此也能看出。 不過,我就此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只帶走一份水果點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