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威瑪的紀事與風景 (下)
2017/01/11 02:19:12瀏覽1595|回應0|推薦8

上圖為威瑪歷史博物館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是威瑪的第二個文化黃金時代。

素有「鍵盤之王」稱譽的鋼琴大師李斯特〈Franz Liszt〉在 1848 年來到威瑪,擔任了十七年的宮廷音樂長,其間首創「交響詩」形式的樂曲,又指揮當時知名作曲家華格納、舒曼、白遼士和他自己作品的演出,使得當時的威瑪成為歐洲音樂中心

到了今天,每年的八月至九月是威瑪的文藝活動季,不論是舞蹈、戲劇、音樂、朗誦等表演,李斯特著名的《前奏曲》、《但丁神曲》、《浮士德》和《匈牙利狂想曲》都會被追念演出。

李斯特生前居住在威瑪最古老的大象旅店〈the Hotel Elephant 〉,這個建於1540 年的旅店不但名人雲集,還成為薩克萊〈William Thackeray〉所寫小說【浮華世界】〈Vanity Fair〉裡的場景,也出現在湯姆士曼〈Thomas Mann〉的小說【洛特在威瑪】〈Lotte in Weimar〉裡面幾個章節。

上圖為包浩斯博物館

被譽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爲傑出的設計家與設計理論家─威爾德 (Henry van de Velde),1902~1915 年在威瑪出任藝術顧問,經由他的倡導,威瑪市立美術學校於 1908 年改建成市立工藝學校,這個學校在戰後由現代設計鼻祖格羅皮厄斯〈Walter Gropius〉改創為舉世聞名的包浩斯〈Bauhaus〉大學。

現代建築主義裡最著名的包浩斯學派,就是包浩斯大學強調實用和幾何學要素的風格,此藝術觀念改變了世人既定設計的思維模式。最能演證包浩斯學說的建築物,就是 1923 年建在伊爾姆河畔公園的實驗之屋〈Experimental Houseing 〉,此屋也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列。

現代建築或工業設計專業者到威瑪朝聖時,一定會前往貝多芬巷五十八號, 這裡保存了威爾德故居和他親自設計的幾棟公寓式建築,與週邊古典建築風格大異其趣。包浩斯博物館裡則陳列維爾德〈Henry Velde〉、費寧格〈Lionel Feininger〉、康丁斯基〈Wassili Kandinsky〉等大師和學生作品。

此外,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的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於 1708 至 1717 年之間擔任過威瑪宮廷樂長。之前,巴哈以風琴家聞名,創作的多是管風琴作品,在威瑪開始創作起協奏曲。(上圖為他的紀念雕像,對面是其故居,但已拆除。)

此外,大作曲家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知名標題式交響曲《唐璜》在威瑪首演;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ache)生命的句點在威瑪劃下;作家卡夫卡在威瑪與園丁女兒陷入初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姆斯曼是威瑪的榮譽市民。就連拿破崙也曾多次到過威瑪休憩或狩獵。

威瑪有這麼多輝煌的人文歷史,卻不幸因為在伊德斯堡王宮〈Ettersburg Palace 〉附近,有一座惡名昭彰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 Camp 〉,其使得威瑪形象蒙垢。(下圖)

希特勒和納粹為什麼選在威瑪,建立德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勞動改造場?

開文介紹過,威瑪不但是德國人文菁英的薈萃地,也是政治劇烈翻轉的關鍵地。可以說,威瑪代表了德國的精神。

希特勒上台後,1934年在威瑪建立勞改場,用意是要推翻威瑪共和國,在其立基所在以獨裁的法西斯體制取代。所以布痕瓦爾德集中營,一開始是為了鎮壓反西斯民眾和後來的戰爭而準備。

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個集中營先後囚禁過50個國家的25萬名戰犯,其中五六萬人埋屍於此。集中營被俄羅斯秘密警察接管後,又有一萬三千名政治犯和納粹黨在此受害喪生。(下圖)

尤其是六萬猶太人,在此集中營內遭到活體實驗和酷刑謀殺。劫後餘生的維厄瑟爾〈Elie Wiesel〉,後來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他在 1956 年撰寫了他的第一本書《夜》,就是記述他作為大屠殺倖存者的經歷。

1961 年柏林圍牆被推倒後,威瑪從鐵幕被釋放,再度成為各地尋訪傳統根源之士的朝聖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 1999 年將威瑪定位為「歐洲文化首都」(the Cultural Capital of Europe),因為該市「保留著古典時期的繁榮景象,且擁有 18 世紀晚期與 19 世紀初期人文精神中心的重要地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8899988&aid=882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