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6 21:58:59瀏覽1775|回應2|推薦32 | |
前立委王雪峰和先生被人無意中發現「從事環保工作」,火速成了頭條新聞,姑不論「資源回收」是夫妻倆自願的選擇或迫於無奈,引人注意的,是鏡頭前的他們說,中年了,又曾經從政,現在想找工作,人家不見得敢用我們,就業,不容易啊! 高學歷的五年級生,多的是陷入頭路無著或不上不下的職涯困境。能不能脫困而出,靠的是相信夢想、相信機會,同時,相信自己。 下面這個五年級男子的故事,或許與前立委的處境無法類比,但搶眼之處在於,主角用他的全力以赴與有捨有得來証明,中年人的追夢之旅,或許相形辛苦,但只要相信自己,夢,就會成真。 兩年前,周世倫送給自己的年度大禮是遞出辭呈,不是換工作,也沒要創業,而是決定找出鑰匙,向夢想敲門。 除了太太,所有人都替他惋惜又捏把冷汗。當了二十年上班族,從外商公司的基層一路升到業務主管,已是優渥的白領,這會兒已快四十歲,有家有眷,卻自願加入失業族,這男子,到底在想啥? 辭職後,周世倫回台中神岡協助當牧師的父親做了一年的社區工作,隱約意識到,莫非「社會服務」就是自己的中年夢想?回到台北,心底像有回聲響起,應該重新回頭檢視能力,說不定,該背起書包重回教室。 職訓,打開追夢之門 去年,新的契機到來。他果然重當學生,報名勞委會職訓局北區職訓中心的「數位影視傳播製作班」。從初夏到秋天,五個月的五百個小時裡,他都泡在委訓單位文化大學推廣部的攝影棚、電腦教室、數位學習區。愈投入,就愈確知方向對了,既是政府免費替失業者提供的職訓,正可透過認真學習,測試自己對這份專業是否夠有熱情、夠有天分。 多元卻沈重的學科與術科、做不完的實習作業,四十歲的學生全力以赴,鼓勵自己既然下了決心,就要做到位。「我不是科班出身,對影像完全的外行,就更要每一環都拼命學到好!」 去年九月,五百小時的課程結業,周世倫隨即試著發揮所學,為一個國小特教班拍攝的紀錄片「天使」,四月二十五日就要和七位紀錄片的同好一起首映。手邊正在進行的,則是關懷都市原住民的影像紀錄,以及替今年夏天要從小學畢業的兒子與同班同學,製作一片最有味道的畢業光碟。 可別以為這個追夢人的學習歷程已告一段落,此刻,他正在上台灣藝術大學的學分班,打算明年考研究所,深化影像專業。 不想錯過太多,決意職涯轉彎 「我不是要替誰站台,但這道夢想之門,是真的靠職訓課打開的。」周世倫爽朗的笑說。五百小時的課程上完,一個影像作品從企畫、劇本創作、前置、拍攝到後製,基礎打得紮紮實實。如今想來,當時的決策確實沒錯。 周世倫說,其實從高中時就一直想念大傳,但家裡一直希望他讀法商。聯考雖考上了私立大學的商學系,但他硬是放棄,對父母說不是要我學商嗎?乾脆直接去工作算了!雖是高中畢業,但運氣不錯進了外商食品業,從最基層的陳列員開始,慢慢接觸業務;主管見他勤奮又靈活,有心升他卻礙於學歷,他只好屈服,回頭念空專、空大,職涯也就一路進展。七、八年前轉進藥廠,一步一腳印開發業務拼業績,順利進階主管職,也有能力給妻兒舒適的生活環境,付出的代價卻是無止境的拜訪應酬,每天早出夜歸,看不到孩子,跟妻子也說不上幾句話。 有一天,他難得在家,對十歲的兒子說「過來給爸爸抱一下」,兒子卻不領情的跳開。當下他如受棒喝,這些年,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對於客戶,我每個都瞭如指掌,知道他的生日、他太太的名字、他小孩今年讀幾年級、念哪個學校,唯一不熟悉的,竟然是我自己的妻子跟孩子…」講到這兒,高頭大馬卻號稱自己很愛哭的周世倫竟泛起淚光。 替人生的每個存摺平均加碼 眼看人到中年,這般的消耗,與坐視珍貴時光流失的日子,讓他愈來愈不甘。但心中仍掙扎著這把年紀該不該任性,手中辭呈怎麼都遞不出去,在資訊業工作的太太豪氣萬千的卻對他說,幹嘛不辭?你四十歲之前找不到自己,就一定要在四十到四十五歲裡找到,不然這一生就白過了! 太太的豪情相挺,讓他猛然省悟到「人生的每個存摺都該平均成長」,臨門一腳般助他暫離職場。之後會接觸到職訓機會,太太也居勞厥偉,那紙「資訊人才培訓計畫──數位影視傳播製作班」的職訓課程招生簡章,是太太某天在常去的文化大學推廣部發現的,失業者可免費上課,非自願性失業的人,上課還能領職訓津貼。「我還記得她拿給我看的時候說,替你找到你想上的課了!」 周世倫笑說,上班族當久了,第一個動作就是查証訊息是否確實,「我自己的時間也很寶貴啊,拿到課程內容,馬上向委訓機構要師資名單,一個個上網查。」發現都是業界一把手,便放心報名,也從此展開密集受訓,從「數位影視傳播」的產業分析、媒體發展趨勢、拍攝原理、腳本製作、3D動畫、音訊視訊、多媒體資料庫,到行銷策略、創意訓練、專案管理,一口氣把投入這個產業需要的知識全部學足。 五百小時職訓,職涯新跑道蹲穩馬步 「這套課程確實很完整,一個導演或影像創作者,對每一環專業懂得愈透徹,才愈能引導工作夥伴精確執行創意。像我在剛開始實作時,就有老師對我說,你的故事架構不錯,但必須重來一遍,因為裡面『聽不到畫面』。」 為了快速強化實務經驗,從職訓結束到轉進台藝大上學分班,周世倫總是要求老師多給自己見習的機會。對這個一路學來「超用力」的人,老師們也不吝指導,手邊有case就邀他加入,透過做中學,更能觸類旁通。後來同學之間接了案子就互相幫忙,現在平均一個月也能小賺個兩、三萬,與以前雖難相比,卻賺得無比快樂。 以新專長投入人文關懷 除了上課和「打打工」,周世倫說,其餘時間幾乎都投入人文與社會關懷。他的第一部九十分鐘紀錄片作品「天使」,原是國小的特教老師邀他替心智障礙的孩子們做點紀錄,一拍卻再也收不了手,大大驚奇於這份常人世界裡看不到的快樂與知天命;跟拍了七個月不說,其中有兩個月是跟孩子們天天一起生活,以開朗的氣息,描繪這群孩子與家長的勇敢、堅強與不容易。最近則常奔忙於新店溪畔的溪州、桃園的三鶯部落、和大溪武嶺橋下的「沙瓦烏知」部落,準備替都會邊緣的阿美族人以影像發聲。 職訓、學習,讓周世倫開啟了夢想之盒。他謙稱自己是趁著試身手、驗証所學的同時,也小小回饋社會。當年雖是「自願失業」,但他全然瞭解中年人拉址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慌張與茫然。對於還在努力替職涯找新方向的人,這個五年級生的建議是,除了心態保持開放、善用政府資源之外,最重要的是,就算一時半刻處於蹲低蓄電的狀態,也別輕易放棄,透過學習的滋潤與啟發,必能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打理出全新風景。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