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7/15 10:46:56瀏覽793|回應6|推薦23 | |
有一天晚飯後,我和先生大眼睛閑聊,我問他:「這些年中,你最感激的是什麽?」他説:「就是妳一直幫我理髮。」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誠實地説:「謝謝你的勇氣,敢讓我這個業餘無照理髮師修理你的「秀髮」」。 大眼睛年輕時有一頭濃密的頭髮,但是遺傳了他姆媽(我婆婆)的基因,軟綿綿的像棉花,總是塌在頭皮上,很難剪出時尚髮型,也吹不出立體髪型。當年結婚後,他給我的第一個作業就是幫他剪髮,在地上鋪滿報紙,在中間放一把椅子,等他坐好後,他給我一塊桌巾(代替圍巾)、一把剪刀和一把梳子。我戰戰兢兢地剪,一下子左邊太長,一下子右邊翹出來,修來修去,最後變成像一個黑色小型馬桶蓋, 我先是噗哧一笑,然後禁不住前仰後合地大笑,他對著鏡子一看,哇噻,捉住我打屁股。 大眼睛每月理髮一次,等兩孩子出生後,家庭理髮變成三份工作。我的理髮手藝隨著時間漸入佳境,但是兩個孩子到了十多歲就不買帳了,要到專家那裏去修剪,只有大眼睛仍然對我信心十足, 鼓勵有加。我問他:「爲什麽?」他說:「因爲妳給我很大的自由,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開放,理髮完畢,可以立即換下衣服,就近沐浴,裏外收拾乾净。只有家裏能提供這種方便與舒暢」。 有一次,我一邊幫他理髮,一邊告訴他一個愛情故事,一對清寒夫妻,妻子有一頭長髮,一直渴望一個髮夾;丈夫有一個懷錶,一直渴望一條繫懷錶的金鏈子。到了聖誕節,妻子賣掉一頭長髮換取一條金鏈子送給丈夫,而丈夫卻賣掉懷錶以買回一個髮夾給妻子。如此動人的愛情充滿凄美。 後來,我又講了另一個心碎的故事,有一個五歲的孩子患了白血病,經過化療,頭髮全掉光了,心疼孩子的父親爲了鼓勵孩子,也剃光了頭,父子倆像兩個一百燭光的燈泡,合照了一張相片做爲永遠的記憶。 順著這個光頭的故事,我們倆共同回憶他姆媽最後的日子,姆媽也是因爲化療落盡青絲,一邊戴了假髮禦寒,另一邊壓不了她求生的欲望,前後奮鬥兩年多,如今一坯黃土,長眠洛杉磯玫瑰崗。我們在她的附近,也已預留兩塊土地,盼望以後日夜常伴左右。 我還説起家父年輕時留著一個很時髦的西裝頭,臺灣理髮便宜,父親每兩周上一次理髮廳,每天早上見他梳頭抹蠟後,用食指一按前額頭髮,就弄出了一個波浪,很是好看。後來中年的父親前額頭髮漸凸,我看父親小心翼翼護著頭髮,終究敵不過歲月。老年的父親頭髮變白變少,那個波浪也沒有了。我告訴老父親,我懷念那個波浪,老父親説他懷念那個歲月的人和事。 我一面理髮,一面在大眼睛耳旁叨叨絮絮,時光荏苒,我們已是空巢族,我已練就出一雙巧手,只消十分鐘,就剪出一個瀟灑的西裝頭。當年的濃密黑髮已成今日的稀疏銀髮,我還是能讓他頭髮有型有款地、面色光亮地、衣衫體面地、紳士地出門。他外表的光鮮伶俐是我的責任和驕傲。 大眼睛輕聲地且嚴肅地説:「有幸成爲妳的終身顧客,小的這廂有禮了。」 (2018年6月24日寫於馬里蘭州珀多瑪克; 原載於2018年7月11日世界日報家園版) 世界日報鏈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5653607/article-%e7%b5%82%e8%ba%ab%e9%a1%a7%e5%ae%a2/#.W0nvGpJ-He4.email後記:妻子或媽咪為先生或孩子剪髮是許多留學生的共同經驗,這不僅給予便捷,也是感情交流的機會,是寶貴的「親情時間」。給後日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圖一:藍色綉球花 (龔明照 / 攝影 20180708) 圖二:粉紅綉球花 (龔明照 / 攝影 20180708) 圖三:鹿寶寶親親鹿媽媽 (杜妍美 / 攝影) 圖四:一家三口草地上嬉戲 (杜妍美 / 攝影)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