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林新語~之六
2017/08/26 06:12:00瀏覽1183|回應0|推薦29

子胥出走,邊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釋之。(說林~~上)

 

評述:在政治的操作中,「創造衝突」是權謀也是藝術。伍子胥過昭關,被邊關的守將所獲(這要比野史記載或戲劇所演:伍子胥一夜鬚髮盡白的傳說要可靠得多了。)就整個事件而言:邊候是奉楚平王之命捉拿欽犯,而伍子胥落網了:只要邊候押解回京,自是大功一件,何至於到後來演變成「釋之」的結果?其中的轉折頗堪玩味。

伍子胥轉移了事件的重心,楚平王捉拿伍子胥是視他為伍家漏網之魚的餘孽,欲除之而後快。然而伍子胥卻對邊候說:楚王是為了得到他擁有的美珠。就邊候而言:捉拿伍子胥是他唯一的任務,而且不必知道理由。然而伍子胥很聰明地製造了他與邊候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亡珠」--讓邊候以為:楚王要伍子胥也要明珠,如今明珠不見了!邊候似有失職之虞,這點讓邊候產生矛盾。如果押解伍子胥回國,他將誣陷自己私吞那顆明珠,如此一來,讓邊候陷入衝突之中。如果捉拿伍子胥則自己不免於受誣私吞明珠,兩害相權的結果,邊候最終做出釋放伍子胥的決定。

伍子胥做了一樁沒本生意,但是卻讓他逢凶化吉,虎口逃生,其關鍵在於利用邊候的資訊不足(楚王捉拿伍子胥的原因)以及邊候與楚王關係的疏離與不信任(邊候的說辭怕無法取信於楚王)如此一來,邊候的自保成了他最重要的考量,伍子胥也就成功製造了衝突,也轉移了矛盾,終究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時至今日,我們仍不時看到許多政治人物,假借媒體或其他方式轉移焦點,製造衝突,激化矛盾。如果我們在「資訊獲得」與「理性思辨」方面有所不足,那麼我們仍不免於陷入邊候一樣的困境,卻讓那些操弄政治的人獲利、竊笑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8193c75&aid=1084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