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1 02:33:53瀏覽1590|回應0|推薦0 | |
第10節:正己篇(1)
孔子曰:"匿人之善,欺謂蔽賢;揚人之惡,欺謂小人。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惡,若己受之。" 馬援曰:"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康節邵先生曰:"聞人之謗未嚐怒,聞人之譽未嚐喜,聞人言人之惡未嚐和,聞人言人之善則就而和之,又從而喜之。故其詩曰:'樂見善人,樂聞善事,樂行善意。聞人之惡,如負芒刺。聞人之善,如佩蘭蕙。'" 《詩》雲:"心無妄思,足無妄走。人無妄交,物無妄受。" 《近思錄》雲:"遷善當如風之速,改過當如雷之烈。"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直言訣》曰:"聞過不改,是謂過矣。愚者若駑馬也。駑馬自受鞭策,愚人終受毀捶,而不漸其駕也。" 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好者是吾賊。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景行錄》雲:"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 太公曰:"多言不益其體,百藝不忘其身。" 太公曰:"勤為無價之寶,慎是護身之符。" 《景行錄》雲:"寡言則省謗,寡欲則保身。" 《景行錄》雲:"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無欲易,無名難。" 務名者,殺其身。多財者,殺其後。 老子曰:"欲多傷神,財多累身。" 胡文定公(即胡安國(1074-1138),南宋經學家。卒諡文定。撰《春秋傳》30卷。)曰:"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貴相。" 李端伯師說:"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隻有自家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時節,卻不知道自家身與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呂氏童蒙訓》(亦名《童蒙訓》,宋呂本中[1084-1145]著,三卷,采輯宋儒有關修身、治學、從政之言論,作為家塾訓蒙課本。)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蓋自攻其惡,日夜自己點檢,絲毫不盡則憮於心矣,豈有工夫點檢他人耶?"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孫真人《養生銘》:"怒甚偏傷氣,思多大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縈。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景行錄》雲:"節食養胃,清心養神。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脈訣》曰:"智者能調五髒和。" 吃食少添鹽醋,不是去處休去。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己莫作。 若欲不知,除非莫為。 老子曰:"欲人不知,莫若無為。欲人不言,莫若不為。" 《景行錄》雲:"食淡精神爽,心清夢寐安。" 老子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蘇黃門(應為蘇轍[1039-1112],宋代散文家。宋哲宗時曾任門下侍郎。此官職秦漢時稱黃門侍郎。)曰:"衣冠佩玉,可以化強暴;深居簡出,可以卻猛獸;定心寡欲,可以服鬼神。" 荀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循焉。" 《性理書》雲:"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景行錄》雲:"凡修身為學,不在文字言語中,隻平日待人接物便是。取非其有謂之盜,欲非其有謂之賊。" 太公曰:"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慎。" 《景行錄》雲:"定心應物,雖不讀書,可以為有德君子。" 《禮記》曰:"君子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匿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正義。"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