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心寶鑒》第7節:孝行篇(1)
2009/01/11 02:46:18瀏覽1631|回應0|推薦0

第7節:孝行篇(1)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條

  《詩》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深恩,昊天罔極。"

  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孝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故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曲禮》曰:"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麵。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恒言不稱老,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伊川先生(即程頤[1033-1107],北宋哲學家、教育家,洛陽人。)曰:"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張樂以為樂,若具慶者可矣。"

  太公曰:"孝於親,子亦孝之。身既不孝,子何孝焉?"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簷頭水,點點滴滴不差移。

  羅先生(即羅從彥[1072-1135],字仲素,人稱豫章先生。為程頤、程顥再傳弟子。)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養子方知父母恩,立身方知人辛苦。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曾子曰:"孝慈者,百行之先莫過於孝。孝至於天,則風雨順時;孝至於地,則萬物化盛;孝至於人,則眾福來臻。"

  《八反歌》(錄《桂宮誌》)

  幼兒或詈我,我心覺歡喜。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一歡喜,一不甘,待兒待父心何懸?勸君今日逢親怒也,應將親作兒看。

  兒曹出千言,君聽常不厭。父母一開口,便道多閑管。非閑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勸君敬奉老人言,莫教乳口爭長短。

  幼兒屎糞穢,君心無厭忌。老親涕唾零,反有憎嫌意。六尺軀,來何處?父精母血成汝體。勸君敬待老來人,壯時為爾筋骨敝。

  看君晨入市,買餅又買糕。少聞供父母,多說供兒曹。親未啖,兒先飽,子心不比親心好。勸君多出買餅錢,供養白頭光陰少。

  市間賣藥肆,惟有肥兒丸,未有壯親者。何故兩般看?兒亦病,親亦病,醫兒不比醫親症。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亟保雙親命。

  富貴養親易,親常有未安。貧賤養兒難,兒不受饑寒。一條心,兩條路,為兒終不如為父。勸君養親如養兒,凡事莫推家不富。

  養親隻二人,常與兄弟爭。養兒雖十人,君皆獨自任。兒飽暖,親常問,父母饑寒不在心。勸君養親須竭力,當初衣食被君侵。

  親有十分慈,君不念其恩。兒有一分孝,君就揚其名。待親暗,待兒明,誰識高堂養子心?勸君漫信兒曹孝,兒曹親子在君身。

  孫順家貧,與其妻傭作人家以養母。有兒每奪母食。順謂妻曰:"兒奪母食,兒可得,母難再求。"乃負兒往歸醉山北郊,欲埋。掘地,忽有甚奇石鍾,驚怪。試撞之,舂容可愛。妻曰:"得此奇物,殆兒之福,埋之不可。"順以為然。將兒與鍾還家,懸於梁撞之。王聞鍾聲清遠異常而核聞其實,曰:"昔郭巨埋子,天賜金釜。今孫順埋兒,地出石鍾。前後符同。"賜家一區,歲給米五十石。

  向德值年荒癘疫,父母饑病濱死。向德日夜不解衣,盡誠安慰。無以為養,則刲髀肉食之。母發癰,吮之即愈。王嘉之,賜賚甚厚。命旌其門,立石紀事。

  都氏家貧至孝,賣炭買肉,無闕母饌。一日,於市晚而忙歸,鳶忽攫肉。都悲號至家,鳶既投肉於庭。一日,母病,索非時之紅柿。都彷徨柿林,不覺日昏。有虎屢遮前路,以示乘意。都乘至百餘裏山村,訪人家投宿。俄而主人饋祭飯,而有紅柿。都喜。問柿之來曆,且述己意。答曰:"亡父嗜柿,故每秋擇柿二百個,藏諸窟中,而至此五月,則完者不過七八。今得五十個完者,故心異之。是天感君孝。"遺以二十顆。都謝,出門外,虎尚俟伏。乘至家,曉雞喔喔。後母以天命終,都流血淚。

http://book.qq.com/s/book/0/5/5976/7.s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11120&aid=255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