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心寶鑒》第18節:安分篇(1)
2009/01/11 01:35:20瀏覽478|回應0|推薦0

第18節:安分篇(1)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先儒曰:"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休誇我能勝人,勝如我者更多。"

  人勝我無害,彼無蓄怨之心。我勝人非福,恐有不測之禍。

  過分求福適以速禍,安分遠禍將自得福。

  人隻把不如我者較量,則自知足。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天下富貴貧賤俱有個真實受用。閉戶心無所營,何事掃除開門?活水青山,見在繁華,凡得天地之正氣者,俱能悅吾之目,盈吾之耳,適吾之口,克吾之腹。動容周旋,莫不為我開設;隨緣取用,何曾有意收放。異乎人者,視聽言動;同乎人者,眼耳口鼻。其心可富,天下貧者終不患貧;此心可壽,天下夭者終不患夭。隻管不出戶庭,功德遍及大千。至若妻子田宅,日前安乎本分,身後聽其自然。"

  濫想徒傷神,妄動反致禍。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印觀賣綿於市。有署調者以穀買之而還。有鳶攫其綿墮印觀家。印觀取歸市署調曰:"鳶墮汝綿於吾家,故還汝。"署調曰:"鳶攫綿與汝,天也。吾何為受?"印觀曰:"然則還汝穀。"署調曰:"吾與汝者市二日,穀已屬汝矣。"二人相讓,並棄於市而歸。掌市官以聞王。並賜爵。

  洪耆燮少貧甚,無料一日早,婢兒踴躍獻七兩錢,曰:"此在鼎中,米可數石,柴可數馱。天賜!天賜!"公驚曰:"是何金?"即書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門楣而待。俄而姓劉者來問書意,公悉言之。劉曰:"理無失金於人之鼎內,果天賜也。盍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劉俯伏曰:"小的昨夜為竊鼎來,還憐家勢蕭條而施之。今感公之廉價,良心自發,誓不更盜,願欲常侍,勿慮取之。"公即還金曰:"汝之為良則善矣。金不可取。"終不受。後公為判書,其子在龍為憲宗國舅。劉亦見信,身家大昌。

  高句麗平原王之女幼時好啼。王戲曰:"以汝將歸於愚溫達。"及長,欲下嫁於上部高氏。女以王不可食言,固辭,終為溫達之妻。蓋溫達家貧,行乞養母,時人目為愚溫達也。一日,溫達自山中負榆皮而來,王女訪見,曰:"吾乃子之匹也。"乃賣首飾而買田宅器物,頗富,多養馬以資溫達,終為顯榮。

  第六章 安分篇 共十八條

  《景行錄》上說:"知足就會快樂,貪婪則會憂愁。"

  知足之人即使身居貧賤也會快樂,不知足者即使坐擁富貴也會憂慮不已。

  知足常會豐足,終身不會取辱。知道止步經常適可而止,終身不會招致恥辱。

  將與之上相比不足的,拿來與之下相比就會綽綽有餘了。

  如果都與不及自己的相比,人生就沒有不知足的。

  《擊壤詩》寫道:"安分守己,自身不致受辱;了解玄機,內心自然清閑。雖然居住在人世上,卻能跳出人間,超然物外。"

  《神童詩》寫道:"長壽或短命沒有不是命運安排的,窘迫通達分別都有其時機。迷失於道途之上徒自忙碌不已,安分守己才是真正適宜的對策。"

  孔子說:"富貴,是人所想要的。不遵循正確途徑獲得的富貴,卻不能永久擁有。貧賤,是人所厭惡的,不按照正確方式取得的,沒法徹底去除貧賤。"

  不仁不義而獲取富貴,於我而言猶如浮雲一般。

  老子說:"知道榮耀的東西,戒除可恥的東西。"

  荀子說:"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他人,了解天命的人不埋怨上天。埋怨他人的人處境窘迫,埋怨上天的人沒有大誌向。自己身上缺失的,卻反而去苛求別人,這不也太迂腐了嘛!"

  了解榮辱的根本區別,安危、利害的通常表現,先講義後求利的人光榮,先求利後講義的人可恥。光榮之人常常四處逢源,可恥者常常處境窘迫。四處逢源者常常統製他人,處境窘迫者常常受製於人,這就是榮辱的重大區別。

  命中合該吃粗糧,莫去想要細麵吃。

  要考量自己的收入,再考慮支出。

  孔子說:"君子在困境中也能固守品德,小人陷於困境中就敢無所不為了。"

http://book.qq.com/s/book/0/5/5976/18.s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11120&aid=255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