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5 05:27:05瀏覽2191|回應13|推薦85 | |
紐約的古典音樂電台WQXR從3月21日(巴哈的生日)到31日(復活節)舉辦一個稱為Bach 360 的慶祝活動,一連播出200小時的巴哈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收聽: 只要打開WQXR(←點這裡)網站,點一下左上角的【PLAY】就可以聽到。除了音樂,還有專家學者介紹有關的背景故事。 除了對樂曲的介紹和偶而的贊助人介紹,以及隔幾小時的新聞,這家電台這一整星期都播巴哈音樂,喜歡的朋友真是不要錯過。因為是從網上收聽,相信在台灣和紐、澳、歐洲及其他地方也聽得到。(3月25日的節目主要是Christmas Oratorio: Part I,II,III,剩下IV, V, VI在星期日播出。25日下午4:00-5:00是有關逾越節的音樂和習俗 A Musical Feast for Passover with Itzhak Perlman,由Itzhak Perlman主持)。 為了贊助這項活動,十幾位音樂家在紐約地下鐵幾個大站演奏巴哈作品,讓繁忙的乘客等車時還能接受巴哈的洗禮。(紐約附近的朋友可以上網查考演奏時間和場地/站名(點這裡→ Bach in the Subways Day Returns For Third Year)。 (Kim Nowacki/WQXR) 電台也錄了幾位年輕音樂家的表演,可以從網上收聽或下載音樂。 看雲對古典音樂知道的不多,只是隨便從電台聽一些曲子。最近聽到的巴哈音樂特別多,才注意到這個活動,順便讀了一點巴哈的小故事。 一般人對巴哈的印象多是宗教樂曲,除了音樂專業人士,很少人注意他的生平,也從沒有電影把他的故事搬上銀幕。其實他的一生充滿崎嶇,多采多姿,也有家庭的不幸和事業上的不如意。 巴哈在1685年3月21日(儒略曆3月31日)出生於德國艾森納赫。父親和叔叔們都是音樂家,包攬了從教堂管風琴到法院作曲家、音樂家的職位。但是他的母親死於1694年,父親也在8個月之後隨其母親而去,巴哈10歲就成了孤兒,跟著哥哥長大,也跟哥哥學習音樂。 大約14歲的時候,他接受一筆合唱獎學金進入聖米迦勒學校,在校兩年,除了學習神學和歐洲文化,也與貴族子弟交往。而音樂方面他除了合唱也表演風琴和大鍵琴。 1703年初,他從學校畢業,不久在威瑪(Weimar)得到一個教堂樂師的工作,除了演奏,他也檢查教堂的管風琴。巴哈演奏管風琴時,最讓人稱道的是腳的功夫… 據當時的同事說,他只用雙腳就可以奏出別人用手指都彈不出的美妙的音樂。("by the use of his feet alone – while his fingers do either nothing or something else – achieve such an admirable, agitated and rapid concord of sounds on the church organ that others would seem unable to imitate, even with their fingers.") 1707年,巴哈成為米爾豪森(Mühlhausen)布拉希斯基希教堂(St. Blasius's)的管風琴師;同年與堂妹瑪莉亞·芭芭拉·巴哈(Maria Barbara Bach)結婚。他們育有7個孩子,但只有4個活到了成年,包括威廉·弗里德曼·巴哈和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哈,他們後來都成了重要的作曲家。 這一年巴哈演奏了清唱劇《主是我的君王》Gott ist mein König, BWV 71,並開始擔任魏瑪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宮廷管弦樂師;1714年成為樂長。在威瑪,巴哈創作了大部分管風琴作品,也首次發現了韋瓦第的音樂,開始了協奏曲的創作。1717年接受柯登的安哈特利奧波德親王的樂正職位;但他辭職時被威廉.恩斯特阻撓,在免除其義務之前甚至還把他關在獄中達一個半月。 在監獄裡巴哈也沒閒著,據說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最早就是在這段時間開始構思的。(這是根據多年以前讀到的一篇文章,那時沒寫部落格,沒想到把出處抄下來)。 柯登時期是巴哈一生中最多產和未受干擾的時期,這段時間他創作了許多器樂作品。1720年當他和利奧波德親王一同出遊時妻子去世。第二年再婚,娶安娜·瑪格達萊娜·維爾肯(Anna Magdalena Wilcke,1701-1760)為妻;他們生了13個孩子,6個活到成年,包含約翰·克里斯多福·弗里德里希·巴哈和約翰·克里斯蒂安·巴哈。當親王利奧波德娶了一個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女人時,巴哈開始尋找一份新工作。 1722年,他在漢堡的聖雅各教堂申請風琴師的工作,因為拒絕行賄而沒有得到。巴哈撤銷申請後,Johann Joachim Heitmann得到這職位,他後來捐了4,000馬克給聖雅各教堂。
1723年,巴哈成為萊比錫(Leipzig)聖湯瑪士教堂(St. Thomas Church,徳文Thomaskirche)聖樂領唱。作為教會音樂的指揮,他要督導教會樂手,提供禮拜儀式中的樂曲;在 學校任教。在這裡他創作了最偉大的宗教作品《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和《聖母頌》,宗教劇及大多數的教會清唱劇。1729年他組織了著名的大學音樂社,由職業歌手和學生組成,每周舉行音樂會。領導該組織一直到1737年,1739-1743年又繼續領導。 Gott fähret auf mit Jauchzen ("God goes up with jubilation" ), BWV 43 在巴哈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因長時在燭光下工作,視力逐漸喪失,(另外有人說是白內障)。1750年,他接受兩次眼科手術,由一個英國來的江湖郎中 Chevalier John Taylor 執行。據說 Chevalier John Taylor 常在市集中動手術,旁邊圍著一大堆看熱鬧的人,然後在病人揭開紗布前逃之夭夭。手術後巴哈因感染而完全失明,他最後的作品是口述的。幾個月後(1750年7月28日)巴哈逝世,享年65歲。 死因是不明原因的突發性腦溢血,也有人認為是眼科手術後的感染造成的。 他去世後在萊比錫舉行葬禮,兒子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Friedrich Agricola)寫了一篇墓誌銘,他說:“雖然我父親去世了,他的音樂意志和風格將永遠流傳下去。” 文章參考: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ann_Sebastian_Bach) Bach 360°: Being Bach(http://www.wqxr.org/#!/articles/wqxr-features/2013/mar/22/bach-360-being-bach/) WQXR也放了幾段說明巴哈音樂的錄音在網站,這一段是解釋BWV:
巴哈的作品極多,因為考慮到朋友們不一定會打開電台網站,我從網上找了幾首比較短的曲子,大家一起欣賞。這首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是我最喜歡的。 歌詞英文翻譯: Jesus all my joy remaineth, my heart's solace and my stay All my wounds to heal he deigneth, on him all my need I lay He's my heart's fond hope and treasure, my soul's rapture and dearest pleasure He is with me day and night, ever in my heart and sight 也找到管風琴的演奏(手腳並用,好忙喔): 下面這首《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BWV 565)為巴哈最出名的風琴作品之一,電影和廣播劇有時拿來配樂,包括狄斯奈公司出品的幻想曲。 這首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