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08 00:33:48瀏覽1638|回應4|推薦49 | |
上個月回台,來回在飛機上看了八部半電影。想起以前義大利名導演費里尼拍的八又二分之一,現在翻譯成八部半,就借用一下這名字。因為數量多,沒有時間一一詳細介紹,僅分別簡單寫一下,給自己留個紀錄 ... 否則很快就忘記了。 狼吼《The Wolfs Call》,講述在法俄對峙的緊張局勢下,法國海軍的「聲納兵」(「千里耳」Golden Ears) Chanteraide 如何憑無人能及的絕佳聽覺,化解足以毀滅全國的核彈危機。
法國潛艇「泰坦號」上的聲納兵 Chanteraide 在一次任務中偵測到一種從未聽過的聲音,鍥而不捨查出來源是俄國已經除役的核子潛艇貼木耳三號 Timour III。不久法俄發生衝突,法國方面偵測到貼木耳三號從白令海峽附近發射了一枚核子導彈,目標指向法國。於是總統派遣最先進的核子潛艇「可畏號」Formidable 去某處攔截。 但 Chanteraide 聽出那枚"導彈" 重量太輕,而美國方面也查出貼木耳三號潛艇被恐怖組織買去,朝法國發射了一枚空包彈,目的是擾亂視聽,造成法俄間真正的核子大戰。 於是海軍司令和 Chanteraide登上「泰坦號」去阻止可畏號發射火箭。為了達成任務,泰坦號艦長多西不惜犧牲了自己性命,總司令和泰坦號上其他官兵也拚了命接受可畏號的重擊,終於讓可畏號艦長相信發射任務被取消,及時化解了核彈危機。 電影故事緊湊,表演生動,我幾乎緊繃著所有腦細胞看完。時隔一個月,已經不記得多少。幸好有谷哥、油管、和知乎這樣的網站,可以找出來還原一部分記憶,完成這段簡介。 亨利先生的秘密 《The Mystery of Henri Pick》 在法國的某個小鎮,有一座專門收「退稿」的圖書館。某日,年輕的編輯妲芬妮在館內發現了一本書稿,是一位叫做亨利皮克的披薩師傅寫的小說《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妲芬妮著迷於書稿中的文字,決定拜訪亨利的遺孀,請求她答應出版這本曠世鉅作。果然,小說上市後立刻掀起熱潮,但也遭到書評人胡許的質疑。他不相信披薩師傅能寫出如此令人驚艷的作品,於是他決定與亨利的女兒喬瑟芬聯手展開調查,希望能找出關於這本書的秘密。 這出版社的女社長樣子和氣質很像我以前遇見過的一位博物館女館長 新書作家費德里克和編輯女友妲芬妮一起收看著電視書評節目,主持人胡許拿著三本書, 是從這一周出版的新書中挑出來的,費德里克的《澡盆》也在其中。權威評論對一本書的銷售至關重要,兩人焦急地等待講評。可是胡許剛要對《澡盆》展開評論,導播通知時間已到,節目被切斷,觀眾自然也聽不到評論了。 費德里克陪妲芬妮回到女友父親家度假,父親提到小鎮裡有座「退稿圖書館」,引起達芬妮的興趣,第二天一早就騎車去拜訪。費德里克起床時女友父親已經在做中餐了,費德里克解釋說他前一晚漏夜趕了一本書。 退稿圖書館館如其名,專收退稿。不得志的作家可以在館裡許多書稿之間,自行選擇上架的位置。唯一的要求是作者必須親自寄存,代表徹底放棄的"遺願" 。圖書館訪客不多,卻在一群夢想破滅的作者之間名聲不脛而走。 妲芬妮被書架上一個紅色卷宗吸引,翻閱之下驚為天人,借回標題為《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的文稿。這篇由「亨利.皮克」所寫的小說描述一對決定分開的戀人最後相處的幾個小時,同時穿插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臨終時刻,故事極其動人。 她發現「亨利.皮克」是一家披薩店的廚師兼老闆,已經過世兩年。皮克的妻子和女兒從不知道他會寫作,但是皮克太太相信丈夫有這個能力。妲芬妮取得皮克太太同意,找出版社出版了《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立刻大賣,造成轟動。 但書評人胡許不相信《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是亨利.皮克寫的,在新書發表會上對皮克太太出言不遜,惹來出版社、妲芬妮、和電視台的反感,也給自己帶來麻煩。太太要求離婚,工作也被解職。即使如此,胡許還是鍥而不捨的追查。自命為出版界的福爾摩斯,亨利皮克的女兒喬瑟芬成了他的助手華生。 雖說亨利皮克生前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披薩店廚師,女兒喬瑟芬卻是博覽群書的小學老師。她也懷疑父親精通俄文,寫得出那麼引人入勝的小說。胡許先懷疑退稿圖書館創辦人假借亨利的名字寫書,卻扯出創辦人的婚外情。他又做各種各樣的假設,每次都被推翻。 與此同時,每次胡許參加出版界聚會,總是與費德里克「不期而遇」。費德里克總是問他讀了《澡盆》沒有,胡許每次都推託不答,其實他根本沒有讀。最後,費德里克在《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暢銷慶祝會上再度問胡許。胡許終於承認沒有讀《澡盆》。 費德里克說: 「所以,那些推薦的書評都是別人寫好的稿子?」 「如果你早先有讀過《澡盆》這本書,在看《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時應該很熟悉其中的筆法和用詞了。也不用浪費那麼長時間去追查到底誰是真正的作者! 」 原來整個事件是費德里克和妲芬妮對胡許和出版界設計的反擊。 這個故事太有意思了,本來只打算簡介,忍不住又Google出資料詳述了一下。原來胡許一直要查真相,卻因為自己疏忽的真相 (先讀書再發表書評)而做盡了虛功。 奇蹟的突破 (Breakthrough) 美國一名偉大媽媽 Joyce Smith 把自身的曲折奇遇撰寫成小說,感動萬千讀者。《奇蹟的突破》(Breakthrough) ,就是依據這個真實故事改編的。 喬伊絲的養子約翰在一次意外中墜入密蘇里州的冰湖,超過15分鐘生死線才被救出,失去生命跡象,醫生搶救失效,人生一切徹底破滅。傷心欲絕的喬伊絲沒有放棄,她深信自己的信仰是最後的希望,把一切交託在 神的手中,熱切禱告。同時約翰的同學、老師、教會的信友,所有認識與不認識而知道這件意外的人,也都為約翰禱告。 在幾乎絕望的時候,約翰竟然恢復了心跳,幾天後康復出院。這個打破醫學經驗和科學定律的奇蹟感動了無數人,也讓喬伊絲和約翰改變了生活態度。 這雖是一部類似宗教電影,相信非基督徒朋友看了也會被感動。 帕瓦羅蒂 Pavarotti (2019) 這是一部為紀念歌劇巨星帕瓦羅蒂逝世十周年的紀錄片。從他的幼年,到青年時隨著父親在教堂唱聖歌,在家鄉教書;到在英國皇家歌劇院代替另一位歌唱家登台而一舉成名,以及後來的演唱事業,三大男高音的演唱 ..... 還有他的家庭、感情、婚姻,都在簡短時間中介紹得很清楚。 大陸製作的這個節目有紀錄片中一些片段,不過省略了很多。 科利尼案 (The Collini Case)是一部德語片,也是由暢銷書改編的電影。敘述年輕律師Caspar Leinen為一名殺人犯辯護時抽絲剝繭發現犯罪的動機。在網上沒有找到中文字幕的預告片,會不會翻譯成別的名稱? 或在台灣沒有上映? 但電影實在值得觀賞,看完不禁深思其中蘊含的諸多議題。 在德國柏林,退休義大利籍工人科利尼潛入阿德龍酒店的套房,刺死住在那裡的工業鉅子漢斯·邁爾,謀殺行為極為殘忍。 罪犯被捕時毫無反抗,卻對自己的動機閉口不談。 年輕的卡斯帕∙萊嫩擔任科林尼的辯護律師,當他發現死者是漢斯·邁爾時一度萌生退意。因為萊嫩早年被父親遺棄,是邁爾撫養他長大,在他眼中邁爾如同祖父,而邁爾的孫子女也是他童年最親密的玩伴。但這是萊嫩接的第一個案子,對他未來的事業影響重大,深切考慮之後他還是接受委託並展開調查。 因為科利尼不肯開口,萊嫩從他的義大利家鄉找證人來查問,又從其他資料證實邁爾在二戰時被納粹德國派駐義大利,主導過一件針對反抗份子的槍擊案,而童年的科林尼親眼目睹邁爾下令射殺自己的父親。 科利尼早在六十年代就曾舉報邁爾,然而案件並未得到進一步審理。因為當時新通過的"德雷爾法" 縮短了對謀殺幫兇進行訴訟的時效限制,意味大量的納粹罪行得以赦免。 萊嫩在法庭中和代表邁爾的李察.馬廷格教授唇槍舌劍。他們在庭外互相欣賞,上了法庭卻公事公辦。教授和法官起先輕忽萊嫩的閱歷,萊嫩卻在助手和生父幫助下閱覽大量檔案文件,最後證明"德爾雷法"不該適用於漢斯·邁爾戰時的罪行。 萊嫩雖獲得法庭上的勝利,卻失去了約翰娜.邁爾的友誼和愛情。更意外的是科林尼在獄中自殺,僅留下向萊嫩致歉的一封信。 原著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12歲時意外發現祖父曾經是納粹的青年軍領導,一向看來溫文儒雅博學多才的祖父竟曾參與猶太集中營和大屠殺的罪行。2011年出版的這部小說講述司法的不完善,以及作為德國“第二罪”的納粹最行在多年之後的政治處理。而書中人物漢斯·邁爾也多少有點馮·席拉赫祖父的影子。 *德雷爾法 : 1968年5月24日,德國憲法改革之際,由聯邦司法部官員愛德華·德雷爾(Eduard Dreher)主導的"秩序違反法"(Gesetz über Ordnungswidrigkeiten)獲得通過並實施,縮短了對謀殺案幫兇進行訴訟的時限。在刑罰落實層面便意味著大量的納粹罪行得以赦免。這項法律一度被視為德國聯邦議會的司法失誤。 2012年,受當時德國司法部長的委託,專門處理這樁超過訴訟時效的醜聞的委員會成立。大量相關檔案和協議至今不見蹤影,然而委員會的歷史學者和法學家依舊找到證據,證明法律條文中的表述源於愛德華·德雷爾的蓄意操縱。 (以上介紹參考"《科林尼案》背景- Goethe-Institut China") 獅子王 (半睡半醒看的) 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贅述。 是家人就不要住在一起 (Tanguy Is Back) 是一部法國片,在網上找到解釋很清楚的預告片。 電影非常有趣,想方設法要擺脫兒子和孫女的兩夫妻非但未能如願,後來還加上回心轉意的媳婦,一心和孫女一起打拼學業的孫女婿以及新生的曾外孫! 在和親家合拍的四代同堂大合照上,只有保羅和伊迪絲笑不出來。 大夢想家 (Saving Mr. Banks) 很多人看過《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大夢想家》則是描述華德狄斯耐在正式拍攝《歡樂滿人間》之前和影片拍攝中,和原著作者 P·L·崔佛斯磨合的過程。 原來"大夢想家"指的不是華德狄斯耐,而是"歡樂滿人間"裡的班克斯先生,也就是崔佛絲自己的父親。 米開朗基羅 無盡之詩 (看一半) 這部電影以紀錄片的形式介紹米開朗基羅的生平,創作的各種轉折,和每一個時期的作品。攝影精確細緻,讓我回想起將近20年前在羅馬和梵諦岡看到實作時感受的驚嘆。可惜時間不夠沒有看完,希望下次還有機會看到。 加一部 : 在台北東南亞戲院看的 "決戰中途島" (Midway) 電影是中途島(Midway),而我們看的是午夜場(midnight),進去之前猛打瞌睡。沒想到電影這麼好,越看越有精神。 中途島海戰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役。這場戰爭始於日本突襲珍珠港,造成睡獅美國極大的震撼。而後日本決定繼續殲滅在珍珠港事變中尚未毀損的美國軍艦,想透過轟炸中途島引誘美軍出海,進而剷除美軍在太平洋的海軍勢力。而美國也因為遭受珍珠港事變所引發的報復心理,決定全力阻止日軍的下一步行動。 美軍並非以逸待勞地贏得這場海空戰,從開戰之前,乃至於戰爭快要結束之前,美軍有許多差一點與勝利失之交臂的關鍵時刻。甚至包括了在預測日軍開戰的地點時,美軍內部都有兩派極大的歧見。 簡單說,儘管這場 20 小時的中途島之役並非耗時很久的戰役,但過程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運籌帷幄,以及戰場上的傳奇生死對決。只因美國以出乎尋常的方式破譯出日本的密電,同時從山本五十六的性格推測出他的策略,打贏了一場情報戰,取得最終勝利,也扭轉了太平洋戰場上的頹勢。 「中途島戰役展示了美國仍不是世界強權的時代,當時的美國才剛剛走出幾年的不景氣,試著遠離戰爭卻被迫涉入戰爭。那是一個比現在簡單得多的時代,但也是一個你需要為了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時代。」導演艾默瑞奇如此說。 (以上內容參考"《決戰中途島》(Midway):把地球先炸再凍的災難片大導,這次把美日海空大決戰搬上銀幕") 是不是因為這樣的"愛國心"讓好萊塢在這時候推出這樣一部影片?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