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7 04:19:10瀏覽3831|回應37|推薦147 | |||
爸爸自軍校畢業不多久,分發至漢口服務。媽媽後來也從家鄉去和他會合,大姐就在漢口天主教普愛醫院出生,比預產期早了兩個月。 嬰兒太小,在保溫箱住了20多天。不料醫院發生火災,爸媽趕緊接大姐出院。他們不知道接嬰兒的時候必須帶去自己的衣服,甚麼都沒有準備。經過修女提示,爸爸趕緊去買一條大毛巾,把大姐包著帶回宿舍。 年輕的爸媽,對育嬰工作毫無概念,早產的大姐體質弱,時常生病。一開始嬰兒不會吸吮,媽媽把紗布裁製成尖角,蘸了奶慢慢擠進她嘴裡,一點一滴餵下去。有次晚上停電,爸爸不在家,緊張的媽媽抱著大姐去找朋友。到了那裡,朋友接過襁褓,卻找不到娃娃的頭。原來媽媽匆忙一抓,把大姐頭下腳上的抱出門了。 那時內戰已經快打到武漢,幾個月後爸爸的單位遷到衡陽。搬遷時媽媽先帶大姐回鄉省親,奶奶和外婆看到“細伢仔”(湖南話:小嬰孩)都喜歡得不得了。可是情勢不穩,才過幾天爸爸就回鄉接出媽媽和大姐。離家時,堂叔敬業挑著扁擔,一邊放著行李包袱,另一邊籃子裡放著大姐,送他們去搭火車。 到衡陽後,他們住在一個軍長蓋的眷舍。主人逃難去了,留下未遣散的勤務兵。勤務兵把房子開放給新來的單位,自己也可以搭伙。軍長眷舍寬敞,爸爸的朋友大多未婚,下班後常來吃飯逗娃娃,在戰火未波及之前,享受一點家庭生活。 局勢變動極快,大舅從家鄉託人送來一些錢,要媽媽買黃金應變。媽媽買了金子薄片,縫進大姐的嬰兒被,同時把重要衣物收進一個箱子。 但他們對逃難還是沒有概念。爸爸是軍人,即使看見別人走,沒有命令也不能離開。走的人越來越多,人心惶惶。 有一天爸爸接到命令,要他去兩千公里外的海南島報到,但是沒說怎麼去。他找不到人商量,就和媽媽提著預備好的箱子出去看看。他們走到車站,看見每一節車箱都塞滿了人,連頂上都是。 兩人抱著大姐繞來繞去,在離人群比較遠的地方,看見一節放著軍用物資的車廂,其中有防毒面具,但是沒有銜接車頭。爸爸認為一定會有部隊回來帶走這些物品,等在那裡就可以跟著一起走。於是他們在車廂裡「紮營」,去買了一點米、麵粉、和木炭,在車廂旁生火煮飯。 當時天氣炎熱,田間蚊蟲肆虐,大姐從進車廂就啼哭不停。媽媽餵她吃了稀飯,還止不住。兩人正不知如何是好,聽見朋友的呼喚。原來其他人得到通知有飛機去海南島,可是找不到爸媽和大姐,開著吉普車到處查看。結果在火車站附近聽到嬰兒哭聲,一路尋到了這節廢棄的車廂。 幾個人帶著簡單行李趕到機場,露天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登機。登機時,人和行李一起過磅,超重就要丟行李。有位軍官接過大姐,問:「天氣這麼熱,為甚麼要給小孩包棉被?」媽媽說:「孩子身體不好,怕她受涼。」他沒有拿掉嬰兒被,只說了句:「這娃娃看起來小,重還是蠻重的。」讓他們一起上了飛機。 這是媽媽和大姐第一次搭飛機,(爸爸的第三次),小軍機顛得很厲害,一起飛母女倆就吐得一塌糊塗,根本無心看風景。飛行四小時到了廣州,稍停加油後續飛至海口機場。 海南島的習慣和內地不同,他們下機後見到在田間耕作的婦女,非常驚訝。 海口機場外有兩排日式營房,爸爸和他的同事被安置在那裡。因為他有家眷,特別擁有一小間,單身的合住一大間。還有其他撤到海南島的單位,也住在那兩排房子裡。不論官階高低,一起吃大鍋飯。大寢室比較吵,爸爸單位的長官陳科長下了班要看公文,就用爸媽住的那個小間,媽媽陪嫁的紅木箱,成了組長的臨時辦公桌。 撤退到海南島的官兵中,沒有幾人有家眷,對懷孕的媽媽和蹣跚學步的大姐相當維護。因為一起吃大鍋飯,媽媽認識了幾位高級軍官的眷屬。她們知道媽媽的針線功夫好,時常來找她修補衣服。 幾個月後副總司令王叔銘將軍到海南島視察,回程時一架C-47僚機還有空位,可以搭載撤退的官兵。不知道是為了保護孕婦幼兒,還是媽媽的針線友誼發揮了作用。在上百名軍官中,爸爸先接到派令,調職新竹八大隊,和媽媽、大姐搭了那架C-47飛到台灣。 抵台北後,他們被送到空軍新生社暫時安頓。新生社早已客滿,爸媽只好隨著許多逃難來的人在走廊過夜。當晚那裡有喜宴,他們也分到一些食物,還找到熱開水給大姐沖牛奶。第二天媽媽想再找熱水沖奶,大廳裡卻沒有人了。對街有一家山東人開的小吃店,爸爸去買早點,老闆一聽他們剛來到台灣,熱心的送了兩套燒餅油條和一大碗豆漿。 爸媽吃完早餐,正愁著如何去新竹。這時一輛中吉普開到新生社門口,走下來一位中尉,認出了爸爸,是他以前的學長。聽爸爸說要去新竹報到,這位杜伯伯立刻送爸媽和大姐去台北車站搭火車。車站附近裡裡外外都是人,爸爸找到一位憲兵,問他去新竹的車票多少錢。憲兵一聽口音是同鄉,又發現爸爸的指揮官是他的叔父,好心的送了他們兩張慢車車票。 這慢車每站都停,乘客上上下下。因為語言不通,他們擠在一個角落,無法和人交談,時間過得特別慢。從台北到新竹開了四個小時,抵達時已經是下午兩點。爸爸在車站外面看到熟人,詢問去空軍基地的路,獨自走了兩公里去報到。大隊長和副隊長同時見了爸爸,問他的來歷。隊上有先到的同學,立刻找吉普車去車站旁接媽媽和大姐。 隊上沒有足夠的宿舍,同事騰出共用的廚房,讓爸媽住在那裡。兩年來的焦慮不安,終於告一段落。那是1949年11月,爸媽離開了親人和家鄉,再回去已經隔了將近40年。 爸媽到台灣後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前幾年要拆眷村,哥哥從網上找到這張新聞相片。媽媽說防空洞旁那間屋子可能就是他們住過的廚房所在。
※後記: 跟媽媽確認,他們是1949年11月8日到台北的,第二天(9日)轉去新竹。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