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2 12:14:33瀏覽2742|回應28|推薦142 | |
媽媽以前說過一個故事: 爸爸的同學果伯伯小時候因為戰亂成了孤兒,和他的叔叔一起被日本人收養。果伯伯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而叔父被收養時年紀較大,已經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 倆人長大了,同時被培養訓練為飛行員。這時日本人在張家口閱兵,要舉行飛機分列式。果伯伯的叔父前一晚告訴他,“我們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我們不能幫日本人打中國人。明天閱兵,我會開飛機撞閱兵台,撞死幾個日本人,你就趁機向重慶飛過去,投奔中國政府”。 第二天叔父果然撞死了日本官員,果伯伯也依照指示飛到國軍控制的地區,輾轉到了重慶。但是政府不敢讓他當飛行員,於是改唸機校成了爸爸的同學。 ※ 小時候聽到這個故事,並沒有特別留意。那時把它和爸媽說過的其他“傳奇”歸類在一起,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也沒計較真假。似乎那個大風大浪的時代,甚麼事都可能發生。 ※ 前天在聯合報專欄《新井一二三/能久親王與奧運會》裡有這樣一段: “根據竹田恆泰獲得山本七平獎的《沒被講述的皇族們之真實》一書,北白川宮家有「悲劇王府」的別名。能久親王四十八歲在台南喪命後,第三王子成久王繼承了北白川宮家,可是一九二三年帶王妃遊學法國期間,自己駕駛汽車超速,撞上洋槐樹當場死亡,享年三十五。由十三歲的長子永久王,繼承北白川宮家,十四歲便上了當年的陸軍幼年學校訓練成職業軍人。然而,誰料到,永久王在中國張家口當陸軍參謀時候,被自家軍機撞死,享年僅三十一。也就是說,北白川宮家連續三代掌門 都在海外喪命的。” 我原來沒有注意這篇文章,但是弟弟讀了之後,馬上想起媽媽說過的故事,寄個伊媚兒來說: “當年果伯伯的叔父撞死的,應該就是在張家口當陸軍參謀的北白川宮家的永久王”(見左圖),並把故事複述一遍。 ※ “傳奇”得到印證,當然有些興奮。可是這個故事只聽媽媽講過,她當然是從爸爸聽來的,但怎麼沒聽爸爸親口提起呢?有一個可能:以前爸爸在家幾乎不提工作上的事,他回家的時間少,所以我們聽到的多是媽媽的轉述。 可是我還有別的疑問:從網上查到,北白川宮永久王是1940年在張家口被撞死的,那時果伯伯才15~16歲,那麼小就可以開飛機嗎?更重要的是,沒有找到抗戰時任何日本飛機“投誠”的報導,所有飛到重慶的日本飛機都是去空戰或轟炸的。故事雖然動人,還是必須存疑。 但無論故事有多少真實性,少年時的果伯伯隻身從河北去四川,光這一點就值得欽佩。而他叔叔的捨命一撞,當時一定震動日本軍方。後來的神風特攻隊說不定還是學他的做法。從新井一二三引述的書《沒被講述的皇族們之真實》看來,日本人到現在還不知道撞死北白川宮永久王的其實是中國人。 ※ 根據官方記載,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北白川宮永久王被分配至華北方面軍服役。1940年3月開始在駐蒙疆日本軍隊參謀部任職。同年9月14日,北白川宮永久王上尉乘坐的飛機在蒙疆首府張家口墜毀,他在空難中身亡,成為日本皇室在二戰中喪生的第一位皇室成員。此後被追授新軍銜並獲頒大勛位菊花章頸飾、大勛位菊花大綬章。戰後,1959年10月4日其靈位被合祀於靖國神社。(維基百科:北白川宮 永久王)。 連永久王的死因都改了,那壯烈的一擊就成為少數人口耳相傳的軼事。被撞的侵略者入祀靖國神社,而那位不願為敵人殺害自己同胞,選擇犧牲性命以成全姪兒的英雄卻永遠被埋沒了。 ※ 陸大卒業後、初めて赴任した蒙彊方面の駐蒙軍で参謀の職についていたが、1940年(昭和15年)9月4日午前11時過ぎ、張家口での演習中、不時着して来た戦闘機の右翼の先端に接触、右足膝下切断、左足骨折、頭部に裂傷という状態で病院に運ばれたが、同日午後7時過ぎに薨去した。享年31。 翌9月5日午後1時には死亡が発表されたが、具体的な地名・死亡の状況は軍事機密として伏せられていた。しかし、翌日の新聞では午前11時20分負傷、午後7時21分薨去と詳細が報じられた。尚、永久王の死は純然たる事故死であったが、名誉の戦死と発表されている。 翻譯成中文: (北白川宮永久王)於陸軍大學畢業後,先赴蒙疆擔任駐蒙軍參謀一職。不過,1940年(昭和15年)9月4日上午11點過後,在張家口的演習中,被迫降的戰鬥機右翼尖端打成重傷。送進醫院時,右腿膝部以下被切斷,左足骨折,頭部有裂傷。同日下午7點以後逝世。享年31歲。翌日(9月5日)午後1時發表死亡公報,因死亡狀況屬軍事機密,新聞中說是意外死亡。 不兄認為,"被迫降落"那句,應該說明了“傷者是在機外被機翼直間接觸的”。否則依一般情況,在迫降當時若機身受損而傷及機內人員,應會先受到機內構造(離機翼較遠的部分)所傷,但並未有此記載。記載上說明是"尖端",更加表示,傷者在機身外,不然不會被"尖端"接觸。 總結一句: 媽媽講的故事沒有錯。 這是網上找來的圖片,爸爸是七期正科班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