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2 00:27:10瀏覽1327|回應2|推薦34 | |
新冠疫情出現至今已屆三年。從開始的各國束手無策,到後來發現緩解藥,然後疫苗也發展出來,才讓病毒傳播減緩,甚至有完全消滅的希望。但COVID是打不死的小強,疫苗才上市,它已經發展出一大堆變種,減低了疫苗的效用。 更麻煩的是疫苗效用隨時間遞減的速度快,打完後幾星期如果沒做好隔離還是會感染。只是聽說對防重症有一定功效。 於是在去年打了兩劑之後,今年一月我們又打了一劑加強劑。七月台灣疫情嚴重,為保障家裡的老人,又打了第二針加強劑。那時美國已經有針對新變種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台灣也計畫進口,預計九月抵達。先生問是不是再等兩個月打第四劑? 我說等兩個月就是多冒兩個月風險,雖估計新疫苗九月到貨,不見得真的進來,進來了也不一定馬上打得到。還是先打現有的,保障低也是保障。 就這樣在前後剛好一年的時間裡,我們打了四劑 COVID-19的疫苗。可能很多人跟我們一樣,為自己也為家人,乖乖地一次又一次捲起袖子,還要忍受打針後的副作用。 十月開始,次世代疫苗真的進來台灣了。雖然我們在十月就有資格接受這種新加強劑,可是已經一年打四針,加上流感、鏈球菌肺炎疫苗,打得讓人疲倦了。連一向謹慎的先生都說再等等吧。於是出現次世代疫苗打氣不旺的新聞,好像大家對COVID不再戒慎恐懼,幾乎當成一般感冒了。 但我每天還是要接觸老媽媽。她雖打過三劑COVID疫苗,依舊是高風險的老人家。因為行動不便,不可能去醫院折騰打第四劑。而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在12月進一步放寬防疫規定,多少會提高風險。加上旅遊開放,商業旺季,各種不確定因素太多。想來想去,還是再去打一針安心吧。 只是這樣幾個月打一針,到底要"加強"到哪一年啊?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