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冷眼看 Apple 的行銷手法
2012/10/25 16:49:57瀏覽1509|回應0|推薦87

「完全行銷策劃」,係包含「新產品」開發及推出的前置步驟,即當新產品之成品尚未最後完成時,就針對市場進行前行調查,以便確定產品規格功能等條件,之後產品開發與製造流程就經由NPI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介於工廠(Factor)與研發(R&D)之間的橋樑- 進行協調來確保製程的流暢與避免不良率;「產品」量產後,再進一步執行「行銷」之策略。此「完全行銷策劃」的市場前行調查,若想達到效果,對一般公司而言,所需之花費將是很高的,因此較多數公司,是直接從其技術能力的角度研發出新產品,然後再透過行銷策略來推銷產品。

Apple 新產品上市就是採用「完全行銷策劃」,如iPodiPad 等新產品在研發規劃階段,於排定推出上市日期之前半年(最少)起,就進行市場前行調查 例如媒體所發佈的,不論是說Apple洩密、誰又偷到照片、雛型曝光等,這都是Apple行銷策略下的一種手法;Apple運用網路、社群、及議題等方式,開始進行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期待,透過網路所提供的一個全球性既廣泛又幾乎免費的橋梁與工具,進行收集、歸納與分析消費者及通路的需求,來確定所要開發的產品之功能與規格,加上成本與銷售價格之估算、研判及訂定等;如此一來,一方面吸引住銷費者的關注,並以極低的成本收集消費者資訊及達到全球性的廣告效果,此舉有抑制消費者購買其他廠牌產品的效果;Apple一直以來這樣的行銷手法屢用屢奏效,消費者卻在不自知和被隱瞞的狀況下,很興奮的主動參與,並幫助其完成整個過程,Apple真的很高明,可惜的是並非所有的公司都具有這樣的身分地位,可運用如此的手法。 

這讓人想到,在現實生活中,廠商對消費者隱瞞產品的情況屢屢不斷發生,他們透過「行銷」手法刻意跟「產品」之間創造不關連性,直接的說就是行銷做重點式誇大的產品宣傳介紹或說明,避而不談產品的缺點或不足之處,所以消費者經由廣告媒介或從產品說明上所得到的資訊,很容易對產品產生錯誤的認知,這種認知與產品真正提供的品質或效果是有很大的差距,消費者往往在被瞞的情況下,產生錯誤的認知,而購買了產品,而隱瞞是行銷最常用的手法 

舉例:奈米產品,除工研院所訂定的,產品所含的奈米顆粒若小於100奈米,皆可使用奈米標籤標示為奈米產品;但是所有標榜奈米產品的,卻少有標示其奈米成分的含量% (因為往往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的奈米成分,就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卻是藉由標示為奈米產品而以高價銷售,(大幅的提高利潤,而實際上成本卻僅是微微增加而已),但除了價格之外;產品的效果宣傳呢比如,多數滅菌的產品,其真正有效滅菌,是於使用產品後的30分鐘甚至90分鐘後才開始產生殺菌的效果,不過一般的消費者都以為一使用就立即殺菌了,因為產品上只說有殺菌效果,避而不談何時才能開始殺菌?! 好比喝XX飲料,宣傳是說該飲料含有XXX所以對身體又好又可減肥等;但卻避而不提,每天必須要喝多少,或是喝了多久才會開始起作用? 諸如此類,當然還有多到舉不完的實例

所以,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多冷眼看待行銷所用的手法,宣傳、活動、議題、及廣告等,其背後往往"隱瞞"著消費者所不知的"事實"。也就是說,當今環境,道德低落,消費者得處處小心謹慎,以免……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alex&aid=6981822